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广安市广安区:从“贫困样本”到“脱贫标杆”

2020年11月19日10:30    来源:广安在线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小花椒成为助农增收的“摇钱树”。

发展柠檬产业,铺就脱贫致富路。

 

广安龙安柚通过延伸产业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大产业。

  初冬时节,云开日出,暖阳高照。徜徉广安区,柏油路、水泥路通村达户,阡陌纵横。在广安区龙安乡群策村村民唐延川的果园里,一拨拨游客纷至沓来。“扶贫让穷山沟变成了聚宝盆!”唐延川搭上产业发展快车,种植的柚子增收10多万元。

  骑上三轮车,寻找采花点。入冬以来,广安区大龙镇合力村村民吴久江又忙活起来。72岁的他依靠养殖蜜蜂年收入超15万元,“甜蜜”事业让他脸上绽放出笑容。

  两个家庭命运改变的背后,映衬着同一首脱贫攻坚的时代凯歌。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

  决战贫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庄严承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承诺如金,战鼓催人。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广安区,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古有愚公移太行,今有万众拔穷根。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扶贫工作,2017年10月,广安区退出国贫县序列,成为全国和四川省首批摘帽的国贫县之一;2019年,广安区实现脱贫指标100%完成、136个贫困村退出、16807户54483人脱贫……

  从“贫困样本”到“脱贫标杆”,广安区在反贫困斗争伟大决战中交出时代答卷!

  尽锐出战! 党员干部背起行囊,走出机关,扎根贫困乡村,大扶贫凝聚起“脱贫力量”

  11月11日早上7点30分,沉寂的革新村,被汽车鸣笛声打破。一辆辆等待柚子装车的大卡车、小汽车排成排,村民们乐呵呵地将刚采摘的柚子装成箱,搬上车。

  “现在我们村可变了样,以前穷得没人来,现在我们的柚子卖到全国各地呢!”革新村3组贫困村民龙成民说,公路修到了家门口,现在仅卖柚子这一项,增收便超万元。

  曾经穷得“叮当响”,如今甩掉“穷帽”成脱贫标兵,龙成民感慨,“是党的好政策、帮扶的好干部让我‘翻了身’。”

  革新村,位于广安区龙安乡,这里曾经穷到什么地步?曾在该村任第一书记的张译文总结为:“路烂、地荒,连办公场所都没有。”

  穷的不只是革新村,还有相隔几十公里的花桥镇双峰村。当时任该村第一书记的房亚到达村上时,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到处是荒坡,房子破破烂烂,有的村民甚至穷得没有鞋子穿,光脚在路上走。”

  “走进村活动室,地是泥地,墙裂了缝,连像样的办公桌椅都没有!”房亚不敢相信,现在还有这么穷的地方。

  实际上,截至2014年,在广安区,像革新村、双峰村这样的贫困村有136个,有16807户54483人生活在贫困线下。

  现实刺痛人心,扶贫迫在眉睫。

  战贫困,一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在广安区全面打响。

  攻坚号子响起来。

  全域覆盖、全程精准、因地制宜、靶向施策,广安区调动一切资源,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和推进速度,向脱贫摘帽发起总攻。

  各级干部动起来。

  区级领导带头示范一线办公;102个帮扶单位相关人员全脱产吃住在村;136个驻村工作组驻村指导发展;1万余名公职人员下沉基层助力脱贫。

  尽锐出战,迎难而上!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奔赴一线决战贫困。

  人们不会忘记曹小飞——

  在坡陡沟深、地势险要的广安区大龙镇合力村,怀孕时大着肚子、满月后抱着孩子,她仍奔走在村里每一条泥泞小路上,打着手电筒走访每一户贫困家庭。在她的带领下,合力村成立了农产品合作社,发展起了核桃产业、蜜蜂养殖业,穷山沟变了样。

  人们记住了这位驻村干部——

  怀有双胞胎的妻子早产分娩时,张明亮正在广安区花桥镇高升村的大山沟里扶贫。等他赶到妻子身边时,孩子只保住一个。为了脱贫攻坚,只陪了妻子不到三天的他又回到了一线。战贫困,群众在他的带领下劈山修路、发展种植养殖业,走上了致富路。

  人们喜欢这样的“泥腿子”书记——

  刘华兰在广安区龙安乡集中村任第一书记时,坚持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成了地地道道的“泥腿子”书记,在她的带领下,集中村如今路成网、产业成片,贫困户过上了好日子。

  因为深怀爱民之情,所以勇担责任。向贫困宣战,广安区广大党员干部背起行囊,走出机关,扎根贫困乡村,战贫斗困!

  大扶贫凝聚起“脱贫力量”。

  102个帮扶单位倾情帮扶全覆盖,“万人包万户”让5万余名贫困人口受益。奔忙在贫困山乡的136个驻村工作组,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他们的帮扶下,曾一度“自暴自弃”的贫困村民朱心语,成了当地的“养殖大户”;曾阻隔140余名村民出行的大云山,修起了路、架起了桥……

  精准出击!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5.4万余名贫困人口告别贫穷,书写跨越式的历史性巨变

  革新村贫困村民陈明兰的剁椒在网上卖火啦!不光是剁椒,她家的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卖到了全国各地,脱贫致富的步伐愈加坚定。

  广安区悦来镇的贫困村中合村建起光伏发电站啦!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每户贫困户每年还能从中分得“票子”,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双赢”。

  贫有百种,困有千样。扶贫工作,精准出击才能拔穷根。

  做“精准”文章,下“绣花”功夫。广安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找准症结、精准发力战贫困。

  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长远之计——

  村上有养殖蜜蜂的传统,就发展“甜蜜事业”。合力村率先行动起来,利用项目资金,为71户贫困村民购买200箱中蜂,除去成本,贫困户每年人均可增收4000元。

  就业扶贫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白马村在广安区白马乡率先办起了“扶贫车间”。公司负责人游中杰于2014年返乡种柠檬,不仅带动700多户农户种植柠檬,还向周围群众提供了近100个岗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脱贫致富。

  生态扶贫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做招牌,广安区大龙镇自力村闯出了一条生态扶贫新路径。如今,这个深藏山区的贫穷小山村变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村民靠着在基地务工或销售农产品脱了贫。

  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补齐脱贫攻坚短板——

  广安区大安镇万亩柠檬园承载着366户1199名贫困人口的脱贫希望。2018年,总计28公里的产业路完工,有了路,山区的绿色产品销路随之打开,群众有了真正的脱贫路、致富路。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

  在“精”字上下功夫,在“准”字上谋实招。广安区锁定目标,集中攻坚,全面建成涉及3922户10294人113个集中安置点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改扩建农村幼儿园、学校45所,全面改善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贫困户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给予重困家庭特别救助,“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面清零。

  “女儿大学毕业有了工作,妻子有固定工资,我每年也有产业分红,日子越过越好。”今年54岁的李茂平由于视力残疾,又要照顾年迈多病的老人、养育两个女儿,曾一度陷入贫困。

  2014年以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李茂平不仅看病不花钱,女儿还免费上完了大学。2017年,他们一家5口又从四面透风的老房子搬进了两层小洋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在革新村,贫困村民陈文菊则通过家政扶贫,每月到手工资4000多元。

  “加上种地,一年收8000多斤粮食;养几头猪,年底可以挣7000元。”陈文菊初步估算了下,一年能挣4万多元,稳定脱了贫。

  脱贫难,但路子对了就不难。

  以“精准”二字为着力点,广安区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将扶贫化为眼见为实的发展成果。

  2014年以来,广安区5.4万余名贫困人口告别贫穷,书写了跨越式的历史性巨变。

  巩固成果! 全域化发展,打造立得住的产业,为脱贫注入持续动力,决胜全面小康蹄疾步稳

  “今天摘的80个柚子马上打包发走,还有10多个次果,送去附近的加工厂卖钱……”眼下正是龙安柚成熟的季节,11月11日一大早,56岁的老柚农杨太渊和妻子又忙碌起来。

  “今年,我们家5亩地的柚子能卖16万元。”黄澄澄的柚子,让杨太渊乐开了花。

  增收的喜悦,同样挂在广安区龙台镇青松村村民黄世孝的脸上。

  青松村是省定贫困村。去年8月,该村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资金在全村成片调形土地365亩,种植枳壳树并引进业主进行管理。根据约定,投入资金将按比例分20年返还给贫困户和村集体。

  “去年村上进行了首次分红,我们家分了1144.54元。”黄世孝盘算着,今年,分红的资金加上他和妻子在基地里务工的工资和发展养殖业挣得的钱,除去花销,还能攒下万余元。

  决战贫困,2017年10月,作为全国全省首批摘帽贫困县之一的广安区退出国贫县序列,宣告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但脱贫之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反弹,成为广安区的首要任务。

  没有可借鉴的范本,唯有大胆尝试!怎么干?广安区给出答案——打造立得住的产业扶长远。

  按照“缺啥补啥”“一镇一产业”发展思路,广安区逐村编制136个贫困村发展规划,集中打造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绿色发展、三产融合、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园区,并以此为依托,建立产业基地。

  广安区龙安乡群策村、革新村一直有种植龙安柚的传统,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管理、销售渠道单一等因素,柚子大量滞销,被村民视为“鸡肋”。

  因地制宜连片发展大产业,广安区探索“大园区+小业主”模式,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龙安柚,龙安柚崛起成为广安农业“三大拳头”产业之一。

  一个大产业,其带动作用有多强?

  广安区龙安乡党委书记兰华盛向记者透露了一组数据:目前已被命名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的龙安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成龙安柚标准种植基地1.12万亩,引领全区发展龙安柚25.5万亩。2019年,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万元。

  打造立得住的产业,不光龙安柚成为助力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名片,湖羊产业同样在广安区脱贫攻坚中大放异彩。

  2018年以来,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政策东风,广安区大力实施“湖羊入川”和“湖羊致富”工程,规划建设3个万头湖羊基地、5个湖羊种养循环基地、100个湖羊幸福农场,着力打造覆盖108个贫困村的全产业链条,实现“输血”向“造血”功能转变。

  两年多过去了,湖羊产业发展得怎么样?

  今年10月,一家名为南浔·广安湖羊体验馆的餐馆开业,标志着湖羊从养殖基地正式“跃”上市民餐桌。

  从2019年首批110头“湖羊入川”,到今年5000头湖羊入住万头湖羊种羊养殖基地,湖羊产业已在广安区落地生根。目前,部分湖羊达到出栏标准并走向市场。

  同样承载着群众脱贫致富希望的湖羊幸福农场建设也加快推进,目前已建起75个,带动5000余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元。

  助力脱贫,广安区农业、工业产业全面开花。

  正在加快建设的南浔·广安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目前已入驻企业7家,可吸纳100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

  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

  在广安区石笋镇鳌山村,村民们在跑道养鱼基地、湖羊养殖基地里忙碌着,他们对今年的收入信心满满;在广安区花桥镇霞林村,公路通了、自来水用上了、健身器材安上了,80多岁的村民蒋胜碧感慨,做梦也没想到,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

  乡亲们分享着脱贫摘帽的喜悦,加快了奔向全面小康的步伐。

(责编:高红霞、章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