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广安:脱贫攻坚步伐稳 致富路上底气足

2020年10月16日09:37    来源:广安在线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核心提要:

截至目前,前锋区易地扶贫搬迁投入1.22亿元,共搬迁756户、2145人;投入6857万元实施危房改造5839户;投入6787万元实施五改三建1.1万户

截至目前,全区84个贫困村四大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贫困村实现“一村一业”,带动农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作为全省首批摘帽县,前锋区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掉队”总体目标,帮助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改善住房条件、提升生活质量,力争贫困群众早脱贫,脱贫群众不返贫。目前,该区正全面巩固84个贫困村、5268户、16153名贫困人口脱贫成效,为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搬新家 强信心

过上幸福新生活

10月10日,前锋区观塘镇莲花村村民刘长平起了个大早,着手收拾房子,准备迎接亲戚的到访。“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刘长平开心地说。

65岁的刘长平是土生土长的莲花村人,以前,他们一家三口挤在上世纪70年代修的土坯房里,房子小且阴暗潮湿。

“房子年久失修,一刮风下雨,我们就得在屋里用盆、桶接雨水。”刘长平回忆说,由于房子建在半山腰,到了雨水多的季节,他就担心发生地质灾害,晚上连觉都睡不好。

改变源于2016年,该区全面打响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同年8月,在距离刘长平老房子几百米的空地上,一个占地32.2亩、可安置54户159人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开工建设。

从那以后,刘长平没事就会到工地上转转,了解建设进度,期待着早日搬进新家、开启新生活。

2017年3月,刘长平一家搬出了破旧的老屋,满怀着期待和希望,兴高采烈地搬进了新房。

“新房青瓦白墙,按照川东民居建筑风格打造,每家每户还有一个庭院,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在这三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新房里,水电气全通,冰箱、洗衣机等家电齐全。躺在宽大舒适的沙发上,刘长平说:“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近年来,前锋区坚持把保障群众“住有安居”摆在脱贫攻坚的首要位置,采取原地加固、重建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的方式,让贫困群众住上安全稳固的房子。

截至目前,该区易地扶贫搬迁投入1.22亿元,共搬迁756户、2145人;投入6857万元实施危房改造5839户;投入6787万元实施五改三建1.1万户,做到不留死角、不漏一户。

同时,该区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通过实施就业稳收、产业促收、政策兜底,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信心、致富底气,确保其“挪穷窝、拔穷根”,过上幸福生活。

壮产业 转模式

走出致富新路子

“蒋其文,你领1.84万元,数数对不对。”近日,在前锋区观阁镇大良村村委会办公室外,村民们排队等候在这里领取村里卖枳壳的分红,一张张“红票子”领到手,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

“过去我们从土里‘刨食’,累死累活没几个钱,后来发展了枳壳产业,每年都是领现钱。”蒋其文说。

大良村山多田少,交通极为不便,以前村里没有支柱产业,村民的日子过得苦。为了走出困境,前些年,村支“两委”到成都、重庆中药材市场考察枳壳产业发展前景,学习枳壳种植先进技术。后来,村里便大力发展枳壳产业,采用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对全村枳壳的种植、管理、销售进行“五统一”管理;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村民不断扩大枳壳树种植规模,使小枳壳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今年,全村已发展枳壳种植700余亩,采摘鲜枳壳和枳实220余吨。

在销售上,村里积极与全球最大中药材集散中心亳州对接,亳州的药材商进村收购,村民足不出户,枳壳就销售一空。同时,村里还在建基地、搞加工上下功夫,一边扩大枳壳种植规模,一边在村里建起加工房,经过加工之后,枳壳更值钱了。

产业是发展的基础,是脱贫的主要依托。近年来,该区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通过到贫困村进行座谈了解和实地走访,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和市场需求,确定快速推进精准扶贫的四大主导产业,即花椒、水果、茶叶和中药材。截至目前,全区84个贫困村四大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贫困村实现“一村一业”,带动农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

优环境 改陋习

展现美丽新面貌

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通村达户,灰白相间的房屋错落有致……10月13日,记者走进前锋区代市镇会龙村,一幅秀美的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这两年,我们村开展了卫生、孝心评比活动,现在人们的卫生习惯好了,还形成了好风气。”正在打理农家超市的村民蒋小莉高兴地说。

事实上,随着脱贫攻坚中心工作的纵深推进,前锋区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加大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该区狠抓“脏乱差”治理,解决垃圾乱倒、公共区域保洁不力等问题;定期对公路沿线、溪河两岸、村落等重点区域、卫生死角进行大清扫、大清理……

经过治理,如今的会龙村,环境卫生发生了大变化,村里沟渠的垃圾没有了,田间地头的塑料袋不见了,村民门前屋后还种上了各种花草,成为“田园都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干净整洁的环境,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环境的变化,也激发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变了贫困户的精神面貌,加强了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说起村里的变化,蒋小莉深有感触。

与此同时,该区围绕“四个好”目标,以实施扶贫项目贫困村为重点,全面开展“四好村”创建活动。将中省市区系列脱贫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广泛宣传,引导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战贫困,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打造黄锋村等文化大院17个;深入实施“破陋习、育新风”工程,推进“最佳清洁户”“最佳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开展室内清洁卫生行动和院落环境整治行动,引导群众改变陋习,好习惯、好风气逐步形成。(前锋记者站 兰林前)

来源:广安日报

(责编:高红霞、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