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为彝乡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

——华蓥市赴凉山州布拖县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掠影

2020年09月22日10:28    来源:广安在线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9月10日,布拖县俄里坪乡中心校小学五年级住校学生祝福援彝教师郭小红节日快乐。

9月12日,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乌科乡洛呷村,贫困群众日力莫日火正与在绵阳市江油市一所高中读书的女儿阿约莫牛立开心地通电话,互相分享村里和校园里最近发生的高兴事儿。

“要不是魏书记他们这些扶贫干部的帮助和鼓励,我女儿肯定考不出这样的好成绩。”日力莫日火说,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华蓥市扶贫干部魏全元等人的帮助下,他家于去年搬进了集中安置点的新居,还开起了小卖部和加工坊,一年收入有6万余元。摘掉穷帽的同时,她和家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大变化。特别是女儿阿约莫牛立,由于帮扶干部在学习上给予其辅导,在精神上给予其鼓励,并通过自身努力,她今年中考以743分的高分被江油市一所高中录取,她的家庭被评为“四川省洁美家庭”“凉山州最美家庭”。“我家的好日子还长着呢!”对脱贫奔小康,日力莫日火充满了信心。

与阿约莫牛立一样,在华蓥市帮扶干部的帮助和鼓励下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的,还有乌科乡中心校五年级的学生连保色拉。连保色拉站在贴着“三好学生”等奖状的墙面前向记者介绍道,他家共有4个兄弟姊妹,自己一定要起好带头作用。“魏叔叔他们平时就对我说,好孩子就要努力读书,只有努力读书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才能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虽然连保色拉年纪小,但说起话来有条有理。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深度贫困的布拖县,教育扶贫成为华蓥市援彝干部的重要使命和责任,他们精准帮扶、温暖关爱,用实际行动为彝族孩子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华蓥市援彝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魏全元深有感触。“治穷先治愚,教育扶贫是我们援彝工作的重点之一。”魏全元介绍说,2018年6月下旬,除带领何章文、胡顺华、韩甫、韩华军、杨彬等14名来自发改、财政、扶贫开发和各乡镇的优秀干部来到布拖县开展综合帮扶工作外,还有陈晓东、敬冰、郭小红3名来自华蓥中学、天池镇小学、阳和镇小学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在布拖县开展支教工作。

“除陈晓东留在县城的布拖中学外,我和郭小红都来到了偏远的俄里坪乡中心校。”天池镇小学副校长敬冰介绍,刚来到俄里坪乡中心校,面对他们的是低矮的教室、纸糊的窗户、一盏煤油灯、人畜共饮的泥塘水。他们克服语言不通、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等诸多困难,想方设法尽快融入到该校老师、学生和当地彝民当中去。

分管“控辍保学”的敬冰,与乡村干部一起入组入户,挨家挨户劝返辍学孩子回到学校上学,“控辍保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两年多时间,我们劝返了200多名学生重新返回了校园,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跃升到了片区学校的前三名。”敬冰说,他们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自己积累多年的教学经验完全融入教学过程中,努力让彝族孩子收获更多的知识。同时,还帮孩子们购买吹风机、洗发液等洗漱用具用品,耐心教导孩子们勤洗手、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服,并通过示范、评比、奖励等多种举措,对孩子们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还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努力增强彝族同胞良好的卫生健康意识。

“我的小孩今年12岁,和我带的这些孩子们年龄都差不多,所以在我心中,他们就是我的孩子。”与敬冰一同到俄里坪乡中心校支教的郭小红说,这里的孩子汉语水平普遍较差,导致一个班级的语文平均分只有十几分。另外,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针对这些问题,郭小红一方面用心用情融入彝族学生的世界,和孩子们成为好朋友;另一方面,他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每一堂课都精心制作教学幻灯片,让孩子们快乐学习。

俄里坪乡中心校位于海拔2600多米的半山腰上,由于村民居住较为分散,且路途遥远,学校实行寄宿制,每天晚上,甚至周末和节假日都需要老师照顾孩子。郭小红针对学生住校的特点,征得学校和孩子们同意,利用晚上的时间举办“夜间课堂”,为学生们辅导作业、讲解难题、分享外面世界的见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两年多来,在郭小红任教的班级,学生们的汉语水平、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也成为学校最受学生喜欢的教师之一。今年教师节,郭小红被布拖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帮扶支教教师”,并收到了每一位学生诚挚的祝福——用汉字写得端端正正的祝福语。

“执著的坚持才能胜利,知识才是行走的力量。你们如一盏海上灯塔,牵引着彝乡孩子渴求知识的目光。无需承诺,无需赞扬,唯有用质朴的爱心,为彝乡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采访结束时,敬冰在记者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韩华军 华蓥记者站 邱海鹰 游青 文/图)

来源:广安日报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