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走进(今日)广安

中共广安市委关于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 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市的意见

(2020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广安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

2020年08月06日08:30    来源:广安在线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对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的战略部署,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市,经中共广安市委五届十次全体会议研究,提出如下意见。

一、抢抓重大战略机遇,担负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市历史使命

(一)重大意义。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两个大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优化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战略部署,是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拓展对外开放空间的重大行动,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形成强大战略后方的长远大计,是保护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必然要求,对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作出《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围绕“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和“一轴两翼”空间布局,确立了“深化川渝合作、做强成都极核、扩大改革开放、促进全域发展”的方法路径,明确了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抓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政策等重点任务。广安是国家确定的四川唯一的川渝合作示范区,省委明确“支持广安深化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探索跨省域一体化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广安迎来的又一次大发展机遇。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抢抓战略机遇,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广安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市。

(二)总体要求。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重大部署,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市委“1234”工作思路,坚持“一盘棋”思维、“一体化”理念,继续深化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主动承接成都极核和主干带动,深度融入重庆都市圈,积极推进一体化发展,聚焦聚力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以体制机制创新和开放合作为动力,着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着力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探索跨省域一体化发展中率先突破、加快成势。

到2025年,与成渝双核全面协同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实质性成效,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城市发展能级大幅提升,优势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协同开放水平显著提高,生态宜居水平明显改善,基本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市。

(三)基本思路。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市,必须围绕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深化与成都极核协同联动,开展四川“干支联动”先行实践;必须围绕深度融入重庆都市圈,加强城市发展规划协同,提升中心城区能级,推进毗邻县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一体化发展;必须围绕融入成渝世界级产业集群,优化、稳定、补齐产业链和供应链,打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能源化工等协作共兴工业产业基地,布局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成渝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加快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围绕改革集成和开放合作,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力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加快跨省域一体化发展;必须围绕生态资源共建联保、公共服务资源普惠共享,促进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自然与人文相融共生、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建设成渝地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二、深度融入重庆都市圈,加快推进一体化发展

(四)加强城市发展规划协同。科学编制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主动对接重庆都市圈规划和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深度融入重庆都市圈发展。构建广安城市发展总体框架,综合考虑城市自然生态、文化特色、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因素,系统谋划和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功能定位、空间布局、规模结构,构建协调共融、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城市发展体系,确立广安城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应有地位。

(五)显著提升中心城区能级。坚持公园城市理念,大力实施城市提质工程,突出和增强中心城区吸附能力,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抓住规划建设广安机场、西渝高铁、遂广黔高铁的重大机遇,优化“东进、西连、南拓、北控、中优”空间布局,加快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东进:发展奎阁片区高端居住区,建设广安(深圳)产业园创新创造示范区、继光湖生态区、前锋西部轻工城,推动广安经开区扩区调位,科学划定新桥化工园区范围,整体规划前锋区和广安经开区,促进联动发展。西连:整体规划成都·广安“双飞地”生物医药产业园岳池生产基地、枣山商贸物流园区和广安机场及空港经济区,促进岳池县城与主城区相向发展。南拓:推动官盛新区、西渝高铁广安东站片区、华蓥城区、华蓥电子信息产业园连片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市新区,打造广安“天府新区”。北控:划定主城区北向边界,保持邓小平故里原真性,提升邓小平故里景区品质。中优:优化完善建成区功能,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人居环境治理,提升城市品质。

(六)科学规划共建高滩—茨竹产城融合新区。加强与渝北区联动发展,在邻水县高滩镇、坛同镇和渝北区茨竹镇、大湾镇,一体规划建设跨省域产城融合新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承接重庆主城都市区功能疏解和产业外溢,发展汽摩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及临空经济、仓储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配套完善医疗、教育、商业、住宅等城市功能,用好华蓥山自然景观资源建设重庆都市生态旅游康养目的地,突出特色种植业、山地休闲农业打造重庆近郊精品农业示范区,促进产业、人口及资源要素高效集聚,共同打造重庆北部产业新城。

(七)支持毗邻县城融合发展。支持区市县与毗邻的重庆区县立足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推进规划同图、基础同网、产业同链、生态同建、服务同享,增强人口承载力和产业竞争力,建设经济强县。支持广安区依托南浔·广安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支持前锋区与重庆空港、保税港、重庆北机务段对接,共建现代商贸物流基地。支持华蓥市与合川区、渝北区对接,建设重庆电子信息、先进材料产业配套基地,共建大华蓥山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支持岳池县对接两江新区、巴南区生物医药产业,建设川渝合作生物医药产业园。支持武胜县与合川区、潼南区对接,共建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重庆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乡村休闲度假示范带。支持邻水县开展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建设高滩—茨竹产城融合新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大洪湖生态旅游扶贫示范区。支持广安经开区与长寿化工园区对接,打造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八)扶持壮大一批重点场镇。立足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历史文脉、发展潜力等实际,培育一批中心场镇。支持交通区位突出、常住人口多的小城镇完善商贸流通和城镇服务功能,打造县域经济副中心。支持制造业基础较好的小城镇做精做强主导产业,建设新型工业重镇。支持农业生产活跃、田园景观优美、乡愁记忆浓郁的小城镇发展农旅康养产业,建设乡村振兴示范镇。支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厚重的小城镇发展文旅休闲产业,建设文旅特色小镇。

三、加快构建一体化发展大通道,建设川东渝北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九)规划建设链接双核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广安机场及空港经济区建设,推动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等资源共享,融入成渝世界级机场群。争取早日开工建设西渝高铁广安段,与重庆共同争取遂广黔高铁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国家铁路“十四五”建设规划。加快推进重庆市域铁路渝合线向广安延伸、重庆至广安城际铁路前期工作,融入重庆轨道交通体系,提升渝广快速通达能力。加快广安过境高速东环线及渝广高速支线等项目建设,推进广安过境高速西环线、沪蓉高速南充至川渝界扩容、城口经宣汉至大竹至邻水东槽至重庆、武胜至潼南、合川大石至武胜赛马、合川钓鱼城至岳池普安、垫江至长寿至邻水至合川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镇巴(川陕界)至广安高速公路项目通江至广安段等项目,畅通加密高速公路主通道。

(十)完善城际交通路网体系。改造提升潼南至合川至武胜、长寿至邻水段和G212武胜至合川至北碚段、G210邻水至高滩和茨竹至渝北区南北大道、G244岳池至广安至合川至北碚段、S407华蓥至岳池至合川段、S202长寿至邻水至统景段、S206武胜至合川段等国省干线公路等级,加快建设前锋至华蓥至渝北、合川至岳池至南充、广安至武胜等快速通道,增强区域互联互通能力。打造毗邻地区“四好农村路”示范片,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全面提升内联外畅水平。

(十一)联动发展长江上游航运。推动广安港与寸滩港、果园港、万州港、合川港、长寿港等联动发展,共同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推进渠江、嘉陵江广安段航道整治,发挥桐子壕、富流滩等航电工程作用,协同推进嘉陵江利泽、井口航电枢纽等工程建设,提升航道渠化等级,形成与长江干线有机衔接的航道网络。加快融入长江上游航运联盟,加强区域间水上运输合作,争取与毗邻地区共享口岸和保税政策。

(十二)建设川东渝北物流基地。加强枣山、前锋、华蓥、武胜、邻水等物流基地建设,依托广安仓储分拨中心,对接成渝物流网络,引进成都、重庆等地知名物流企业在广安设立分支机构、物流网点,建设川东渝北区域物流集散中心。加快华蓥高兴货场及煤炭储备基地建设,打造全国二级铁路物流节点,建成国家煤炭区域保障战略基地。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推进与渝新欧班列、蓉欧班列、长江航运和国际航空等物流枢纽联运发展,建好邻水、枣山等“无水港”,规划建设广安空港物流园。

四、突出产业协作互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十三)建设成渝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围绕构建“36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工程,积极融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加强与重庆科研院所合作,提升广安龙安柚、邻水脐橙、广安蜜梨三大拳头产品品质,丰富重庆的“果盘子”;面向重庆大市场,大力发展粮油、生猪、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水果、草食畜禽、花椒、蚕桑、水产、花卉药材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夯实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三大支撑产业,打造国家优质高产高效粮油保障基地、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不断充实重庆的“米袋子”“菜篮子”。加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道地药材、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力度,做响广安青花椒、广安松针等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加快广安龙安柚现代农业园、中国川菜地道食材生产基地等建设,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支持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等与重庆毗邻区县共建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生态渔业经济带。支持广安区、武胜县、邻水县等融入长江柑桔产业带。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支持建设广安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信息大数据平台,与成渝地区农批市场、餐饮连锁、大型商超等建立直采基地、加工基地和发展订单农业,推动优质农产品进入川渝大市场。

(十四)建设成渝协作共兴工业产业基地。围绕构建“34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支持邻水机电产业园、南浔·广安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高滩—茨竹产城融合新区、合川—武胜共建产业园等融入成渝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壮大汽摩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汽车、输变电装备等装备制造产业。支持华蓥电子信息产业园等融入成渝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拓展智能终端产品种类,延伸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产业链条,打造“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支持广安经开区能源化工产业园建设全省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基地。支持成都·广安“双飞地”生物医药产业园等融入成渝大健康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级原料药生产基地、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支持华蓥玄武岩纤维产业园、广安经开区能源化工产业园、武胜节能环保产业园等融入成渝材料产业集群,推动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化、专业化、融合化发展。支持武胜火锅产业园建设川渝火锅底料研发制造中心。支持前锋西部轻工城做大做强轻纺服装、智能家居等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加快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建设,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转型发展。积极参与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总部基地建设。

(十五)建设成渝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围绕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推动巴蜀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三线文化、民俗文化等协作共兴发展,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加快华蓥山宝鼎、华蓥山生态康养避暑旅游小镇、铜锣山温泉小镇等建设,将华蓥山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生态康养旅游名山。整合提升邓小平故里、华蓥山两大红色旅游景区,联合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等环华蓥山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打造中国西部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整合嘉陵江沿线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加快龙女湖旅游度假区、沿口古镇等项目建设,打造嘉陵江生态文化旅游带。提质发展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武胜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等,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带。探索文化旅游资源合作联合联动开发运营机制,协同开展文旅市场宣传推广,携手培育“成渝地·巴蜀情”区域文化品牌。

五、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促进社会事业互惠便利

(十六)促进教育资源合作共享。组建教育联盟,加快构建与成都、重庆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支持成渝重点中小学校与广安开展联合办学,推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探索随迁子女入学数据共建共享、学籍互转互认机制,保障随迁子女就地入学权利。支持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与成渝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办学或建立产学研训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全国一流高职院校和技能型本科院校。积极争取成渝高校在广安建立分校或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博士后流动站。引进成渝知名教育集团在广安建设产教融合园区,共建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基地。推进小平干部学院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强小平干部学院与川渝两省市党校合作,推进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共享。

(十七)加强医疗卫生联动协作。支持成渝知名医疗机构在广安建设分院和共建医联体、专科联盟。合作实施巴蜀名医培植工程,建立共享医疗专家库,鼓励支持成渝名医到广安医疗机构坐诊示教。推动成都、重庆大型综合医院与广安开通双向转诊和急救绿色通道。加快构建互联网医疗平台,合作建设互联网医院。融入成渝地区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医疗应急物资储备中心。深化异地就医合作,推进医保跨省结算和门诊业务跨区域直接结算。

(十八)推进养老服务共建共享。统一规划和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推进养老支持政策双向互认、养老服务人才共育、合作项目共建共营。深化渝广两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推动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协助认证。引导推动开展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引进民间资金大力发展养老产业,积极探索以机构养老理念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统筹推进医养融合,积极与重庆共建跨区域养老基础设施。

六、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十九)共建绿色生态廊道。协同加强自然保护地、重要水源地、风景名胜区等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设嘉陵江、渠江生态廊道。协同实施长江沿岸“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建设一批储备林基地、环城森林带,融入川渝森林城市群,共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样板区。协同开展矿区恢复治理,保护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森林资源,争取国家、川渝两省市支持开展嘉陵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支持各区市县争创生态环境建设试点县。

(二十)共推跨界污染治理。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跨区域保护机制,统一保护标准和环境准入政策,落实一张负面清单管两地。深化跨界水体污染联防联治,联合开展跨界河流“用双脚丈量河流”行动,加强嘉陵江、渠江、御临河、大洪河等跨界流域污染治理合作,着力打造幸福河湖。共建共享毗邻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开展工业污染、畜禽养殖、入河排污口、环境风险隐患点等协同管理。共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推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强土壤污染及固废危废协同治理,规划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回收基地和危险废物处置中心。

(二十一)共构绿色发展方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形成整体保护与局部开发平衡互促新路径,打造青山绿水翠城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样板。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行企业清洁化生产、园区循环化改造,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绿色消费,建立绿色产品优先制度。

七、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探索跨省域一体化发展

(二十二)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试点。探索推进高滩—茨竹产城融合新区一体建设组织管理机制,推动重大规划和重大项目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探索共建共享公共资源配置机制,推动金融、能源等跨行政区布局、建设和使用。探索市场主导产业协作机制,推广“总部+基地”“研发+转化”等互动模式,促进区域内产业合理分工、高效协作。探索互利共赢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跨行政区财政协同投入、利益协同共享。探索导向鲜明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建立促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指标评价体系。

(二十三)深入探索跨区域合作发展路子。总结推广开展“三大合作”、建设“三大园区”经验,采取“一园一策”构建政策协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等合作机制。强化产业准入、财税支持、要素保障、开办企业等政策协同,支持通过委托管理、投资合作、共建管理公司等形式,实行公司化、市场化运营。建立互利共赢税收分享机制,推进税收征管一体化,合理划分园区共建、新设企业等跨区域合作项目产生的财税利益。支持区域间国有企业组建合资企业、共同开发项目,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做大做强国家级和省级外贸出口基地,用好广安海关平台,支持申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争取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和四川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不断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二十四)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构建标准统一的市场准入体系。深化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支持成渝地区户籍便捷迁徙、居住证互通互认。推进社保信息资源共享,深化渝广两地社保卡应用。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引导劳动力合理畅通有序流动。联合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实现高校毕业生享受同城就业服务。加强与蓉漂计划、重庆英才计划等对接,推进与成渝地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许可备案、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等事项互认。加强交界地区城镇管理联动,完善交界区域一体化、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加强重点领域执法。

(二十五)持续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鼓励支持重点产业园区参与西部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中国智谷(重庆)科技园等建设,融入成渝科创走廊。设立技术研发奖励基金,加快建设中科院玄武岩纤维研究院、岳池输变电产学研中心,深化“5+1”战略联盟合作,建成一批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研究中心、校地共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争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广安转化生产,建成省级创新型城市。

八、建立工作落实保障体系,凝聚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市强大合力

(二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高效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深入推进与重庆毗邻区县“党建先锋区”共建合作,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的引领带动作用。成立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并全面推进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市工作,研究重大政策、重大规划、重大事项和重大项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编制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计划等,协调推动重大事项落地落实。各区市县(园区)成立相应领导机构,联动推进相关工作。

(二十七)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非禁即入”,鼓励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扩大民营资本参与领域和范围。搭建综合服务平台,面向民营企业开展项目推介、银企对接,构建民营企业参与广安建设的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和长效服务机制。加强与川渝两地国资国企协同,整合用好市级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联合成都、重庆争取国家层面设立协同发展投资基金。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各级干部要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支持开展各类金融、资本和项目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探索开展金融合作,引导更多资本、资金投入广安建设。建立规范化、常态化政商沟通机制和民营企业权益受损救助补偿机制,推动诚信记录共享共用。

(二十八)用好用足政策。坚持以“抓项目、抓政策、抓资金”为工作总抓手,用好用足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政策,加强与成渝在重大项目布局、重大政策制定等方面对接,争取落实一批专项政策,实施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和标志性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发展平台。用好用足财政支持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引领撬动作用,通过政府专项资金、专项债券、PPP模式、基金投入等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市建设。用好用足金融支持政策,汇集成渝金融资源,加强财政金融互动,鼓励企业直接融资,深化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引导更多市场资金和金融资本向广安集聚。用好用足土地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支持建设用地资源向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倾斜。

(二十九)健全推进机制。建立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市协调推进机制,制定重点任务工作方案,采取“清单制+责任制+时限化”方式,压茬推进各项建设任务。建立规划、交通、产业、科技、生态、体制创新、公共服务等专项合作机制,以及毗邻地区联席会议机制、市县联合推进机制,分领域策划、分层次推进具体合作事项。构建与重庆市及毗邻区县纪检监察机关协作联动机制,共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考核评估,督促各地各部门落地落实各项任务。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容错纠错和关心关爱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人大立法保障、监督督促等职能,发挥政协协商议政、民主监督作用,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积极献计出力,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作用,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凝心聚力,形成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市的强大合力。

 

来源:广安日报

(责编:罗昱、章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