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走进(今日)广安

广安岳池:齐心打好收官战 步履铿锵奔小康

2020年07月01日10:09    来源:广安在线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2014年,精准识别贫困村28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857户89968人,贫困发生率8.9%,贫困村、贫困人口数量分别居四川省第2位、第17位。作为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贫困县,广安岳池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

艰巨的任务带来的是更加坚定的决心。自脱贫攻坚以来,岳池县围绕“三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一年提升”总体部署,聚焦年度目标任务,对标对表狠抓落实。2018年实现贫困县摘帽,2019年实现全域全员脱贫。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岳池正以决战的姿态、必胜的信心发起最后总攻。

凝心聚力 “五子”联动战贫困

这段时间,位于岳池县顾县镇长田村的长田香藤椒种植专业合作社藤椒产业基地里,多了好些忙碌的身影。

“目前正是藤椒成熟的季节,长田村和附近村的村民都来采摘藤椒了。”该基地负责人丁健说,采摘从6月份开始,一直要持续到7月中下旬,在此期间当地村民人均可挣5000多元。

面积约2000亩的岳池县长田香藤椒种植专业合作社藤椒产业基地原是一片荒坡地,周边贫困村民较多,自从发展了藤椒产业,每到藤椒成熟季节,就有大量村民来此务工。“目前,在基地采摘花椒的工人有280余人,一年下来用工人数在1.7万余次,解决了当地贫困户和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丁健说道。

长田村依靠发展藤椒产业脱贫,只是岳池县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产业是致富之源、脱贫之基,是实现贫困地区由‘输血’变‘造血’的重要动力源。”岳池深谙其道。

对此,该县以“建好园子”为目标,设立产业扶持基金1.4亿元,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贫困群众产业增收,打造农家文化、中药材、旅游康养、优质藤椒、都市农业、优质粮油产业示范带6个,新改建特色产业基地15.6万亩,建成奔康产业园100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748个。

此外,该县还以“修好房子、铺好路子、管好票子、结好对子”为抓手,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发力,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修好房子。实施易地扶贫搬迁、C级D级危房改造、“五改三建”等49576户,有效改善贫困群众居住环境。

铺好路子。修建通村硬化路、产业联网路、入户便民路等4529公里,实现100%的村通水泥路、85%的组通产业联网路、60%的户通入户便民路。

管好票子。强化资金风险防控,促进信息公开、程序规范、结果公正,保证扶贫资金封闭、安全、高效运行。

结好对子。压实“五包”责任,31名县级领导、166个帮扶单位、280个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贫困村,1.5万名公职人员与2.7万户贫困户结亲结对,实现贫困村“五个一”、20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困村“三个一”帮扶力量全覆盖,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3.4万个。

强化“四不摘” 着力巩固成效

“嬢嬢,你现在身体怎么样?”“家里都养了些什么?收入怎么样?”连日来,岳池县新场镇脱贫办的排查人员都在对该镇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房屋安全等情况进行再回访。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乡三有、村五有、户六有’等方面存在的弱项短板开展‘再回头看’。”新场镇脱贫办主任张芳说,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清单制+责任制+时限制”的方式,由片区领导牵头,驻村干部参与,逐户逐项完成问题整改清零销号。

新场镇还坚持召开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清零行动部署会,认真审核所排查的问题,对梳理出的问题再入户核实,对排查不到位的坚决重新再来,确保问题清零,全面补齐脱贫短板。

据统计,2020年以来,该镇共排查出问题185个,通过坚持“清单制+责任制+时限制”原则,做到立查立改、限期整改,目前所有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

抓好问题整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只是岳池县坚决贯彻落实“四不摘”工作要求的一个方面。为着力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该县坚持摘帽不摘责任,定期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脱贫攻坚专题会,分年度出台《脱贫攻坚工作要点》《扶贫专项年度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落实“一村一计、一户一策”帮扶举措,不折不扣推动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在摘帽不摘政策方面,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通过大力发展脱贫产业、执行低保兜底“两线合一”制度、建立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等,确保贫困群众各项扶贫政策应享尽享、不落一人。

在摘帽不摘帮扶方面,将每周三、周四定为“集中帮扶日”,每月最后一周定为“集中帮扶周”,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全覆盖进村入户开展帮扶。

在摘帽不摘监管方面,持续深化“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活动,以作风攻坚保障脱贫攻坚,持续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构建“纪检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一体化模式。今年以来,立案18起,处分5人,问责失职失责领导干部2人、党组织1个。

文旅融合 助推乡村振兴

端午假期,位于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核心景区的白庙镇郑家村,100余亩向日葵花开正艳,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赏花游玩。

花间小路上,游客们驻足观赏,拍照打卡。“今天专程和朋友一起过来,这么大片的向日葵非常漂亮。”游客隆维说。

夜幕降临,园区还举行了篝火晚会,游客们在体验了自助烧烤的乐趣之后,围着篝火欢快地舞蹈。

看到眼前这幅场景,谁能想到以前的郑家村,竟然是贫困发生率达19%的贫困村。变化源于2015年,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岳池县决定以白庙镇郑家村为核心,连片开发瞿家店、李白寺等村,按照支部联合、设施联建、产业联谋、人才联育、活动联办、基层联治的“六联”模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如今,郑家村不仅顺利实现了脱贫,还通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实现了华丽“蜕变”。以此村为核心的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于2019年11月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当前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如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岳池给出了答案。以郑家村为例,该村积极探索“一诗一村一片一园一县”的五个一路径,走出了极具岳池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全域脱贫样板之路。

挖掘一诗,充分挖掘陆游诗篇《岳池农家》内涵,把文旅融合发展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依托“花酒诗姑”四大元素,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建成婚俗文化体验园、缫丝文化博览馆等一批独具文化韵味的特色景点。

建好一村,以郑家村为中心,以75户贫困户279名贫困群众为重点,通过土地流转入股,成立合作社,开办传媒公司,建立“农户+合作社+公司”利益联结机制,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带动一片,加大“六村联动核心示范片”建设力度,按照“六联”模式,将“郑家、瞿家店、李白寺、拱桥、鲁班迹、龙音寺”六个村整体打造,辐射带动6个乡镇28个贫困村1万余名贫困群众脱贫奔康。

打造一园,加快建设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按照“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总体布局,构建“核心景区+特色景点+线型景带”景观格局,实现景区、园区两区合一,将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最美乡村。

争创一县,以建设天府旅游名县为目标,以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为核心,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做足文旅融合促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文章,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记者 陈海彬)

 

来源:广安日报

(责编:罗昱、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