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走进(今日)广安

中宣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报道活动走进广安——

记者们纷纷点赞:广安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2020年06月15日10:51    来源:广安在线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媒体团采访百年柚王主人唐华。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为展示脱贫攻坚成果,展现老百姓的幸福小康生活,中宣部组织开展了“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报道活动,该活动将在全国8个省份全面展开,四川行活动于6月11日正式启动。

6月12日至13日,大型主题采访报道活动走进广安,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电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科技日报、工人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广播电视台、人民网等国家、省级媒体组成的采访报道组,实地感受广安的变化,寻找发生在奔小康路上的生动故事。

两天时间、七个点位,采访报道组深入践行“四力”,对广安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脱贫攻坚、党的建设、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等工作的做法给予了肯定。人民日报社四川分社记者宋豪新说,广安市把学前教育、社区阵地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等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实事来抓,花大力气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快了群众迈向小康生活的步伐,不断提升群众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

“广安走出了学前教育新路子”

萌娃模特走T台、足球小子挥汗绿茵场、小小粉刷匠劳作忙……广安市第二幼儿园是记者们采访的第一站,一进幼儿园,小朋友们变身各种职业,可爱的动作,呆萌的表情,立刻吸引了媒体团记者们的目光,他们将镜头对准正在进行“德智体美劳”特色课堂的孩子,用镜头拍下生动活泼的画面,用笔尖记录孩子们享受优质普惠公办学前教育背后的故事。

2018年,为加快补齐公办学前教育短板,广安市在全省率先全域实施公办学前教育示范市三年行动计划,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公办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新路子。截至2019年12月,全市累计开工建设公办幼儿园112所,建成投用公办幼儿园60所,广安市第二幼儿园是其中一所。

“广安市通过政府回购建立公办幼儿园的模式很好,既解决了孩子入学难的问题,又提升了办学质量,这种模式可以在全国推广。”经济日报社新媒体传播部助理编辑江蓝认为,广安市委、市政府用心用情用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普惠公办学前教育的期盼,为老百姓办了“大好事”,老百姓得了“大实惠”。

“基层社区建出了活力家园”

“新”,是记者们来到广安区浓洄街道柑子园社区的第一感受,这种“新”不仅体现在阵地建设方面,更体现在工作机制方面。

2019年3月,社区采取以党建引领,聚焦居民需求,对社区阵地进行了亲民化改造,打造出“俯首柑为孺子牛”的党建品牌和服务理念,探索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模式。共建方面,实行党建共领、单位共建、居民共筑,建出活力家园;共治方面,以自治为主、法治兜底、德治强基,共治和谐家园;共享方面,实现资源共享、阵地共用、活动共办,共享幸福家园。

“今年,该中心参与重大矛盾纠纷化解30多次,调解成功率达到95%,这说明,社区的管理模式务实、管用、效果好。”封面新闻记者曾业对柑子园社区高度关注,采访一结束就立即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的形式,对柑子园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经验做了充分报道,让广安基层治理经验得到推广。

“深广合作模式

是东西部区域合作样本”

作为深圳在四川唯一的“飞地”,广深产业园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原则,有效聚集深圳、广安两地的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在深广展览馆,记者们了解到广安与深圳在充分运用市场法则的基础上,实现互利共赢的成绩后,都露出了赞许的目光。

“东西部地区运用市场法则开展合作,这是一种新理念。”在江蓝看来,广安与深圳合作,初步走出了一条“既体现市场化,又体现帮扶”的区域合作新路子,为西部借鉴深圳经验搭建了重要平台,为东西部区域合作探寻了新的样本。

“建设快、落实快、发展快!”工人日报融媒体中心编辑安彦璟用三个“快”总结了对广深产业园的感受,她说,在这里,她看到了深圳精神、深圳经验、深圳速度,令人惊喜。

“广深产业园抓落实的速度快,实现了一年起好步、三年打基础的任务,希望按照当初的规划顺利推进五年大发展的目标,引进更多企业入住,更好发挥平台作用,显现集聚效应。”人民日报社四川分社记者宋豪新说。

“生态修复工程提升人民幸福感”

6月13日清晨,沿着弯曲的山路,记者们来到华蓥市天池湖和高顶山矿区。一下车,扑面而来的是清新怡人的空气,映入眼帘的绿汪汪的高山湖,迅速点燃了记者们的工作热情,他们立即投入到采访中,有的聚焦正在湖边散步的村民,有的拍摄宜人的环境,有的围着天池镇干部了解具体情况。

2017年,广安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功纳入全国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并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20亿元。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通过系统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土地综合整治、森林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修复矿山地质环境、防治水土流失、提升耕地质量、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等,华蓥山区生态系统明显改善。

“天池湖和矿山公园是环境治理的典范,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措施有力、成效显著。”记者们纷纷表示,水变清了、岸变绿了、废弃矿区变绿色公园,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人民的幸福感自然提升了。

“小石头成就了大产业”

比起华蓥市的生态修复工程,更让记者们惊喜的是华蓥“点石成金”的玄武岩产业。

“玄武岩连续纤维不仅强度高,而且还具有电绝缘、耐腐蚀、耐高温等多种优异性能,产生的废弃物少,对环境污染小,且产品废弃后可直接在环境中降解,无任何危害,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绿色、环保材料。”在四川帕沃可矿物纤维制品有限公司玄武岩纤维生产基地,采访团一边认真听介绍,一边提问,了解玄武岩产业的市场优势和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径。

近年来,广安市认真落实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部署,立足华蓥比较优势,坚持“工业城、旅游市”的发展定位,把玄武岩纤维产业作为广安“34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中的4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目前,广安玄武岩纤维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四川省“一体三翼”重要基地,构建形成以四川帕沃可公司为龙头,谦宜、华炫、嘉毅、拜赛特等4家项目公司为支撑的“1+4”产业架构,拥有3条岩棉、3条复合筋、1条复合型材、1条远红外发热板生产线。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工业组组长、四川省参事室主任蔡竞曾点赞广安玄武岩纤维产业,认为广安可依靠这一特色产业‘进城入圈’,这是优势,也是广安的核心竞争力。”光明日报社四川站站长李晓东表示,活动结束后,他将赴广安对玄武岩纤维产业进行专题采访,宣传广安以“34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发展特色产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验。

“沉睡在华蓥山中的‘小石头’,在‘科研+产业’的引领下,变成了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产业,广安把优势资源变成了新兴产业。”四川新闻网记者周鸿认为,广安经济发展的思路新、点子多。

“龙安柚里藏着脱贫奔康的致富经”

一颗柚子最高能卖100元,还没成熟就被预订光了,这是为什么?当采访团满怀期待的来到大名鼎鼎的龙安柚母本园时,还是被龙安柚里的致富经震惊了,纷纷表示,龙安柚不愧是广安特色农产品的一张名片。

“这棵柚子树有一百多年历史,绝对是这一片柚子树的‘老祖宗’了,从我爷爷传下来,这棵树每年大概结果子100个,每一个可以卖100元!”在位于广安区龙安乡群策村的母本园里,10余名记者将百年柚子树的主人唐华围了一个圈,饶有兴致地倾听了他和他的龙安柚的故事。

2012年,唐华从爷爷手中接管了这棵百年柚子树,在唐华的精心照料下,这棵龙安柚子树“老祖宗”, 结出的柚子果肉红嫩、没籽、甜味浓,一棵树一年就结100来个柚子,100元一个大家抢着买,每年还没熟就被预订光了。

唐华的致富奔康路只是龙安镇群众依靠龙安柚致富的缩影。近年来,广安区委、区政府将龙安柚产业园区与乡村振兴示范区、乡村旅游核心区统筹谋划,全力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目前,全区龙安柚种植面积25.5万亩,挂果面积18.3万亩,实现综合产值18.5亿元。

中国青年报记者王林说:“一棵普通的柚子树,能吸引这么多人来种它,靠它赚钱,这个很了不起。看到唐大哥家,我就能理解小康生活是什么样了,这也是我们来到四川,想要做出的带泥土气息的报道。”农民日报社记者李传君则说:“选择一个好的产业很关键,什么项目能够真正让群众增收,政府引导很重要,龙安柚就能说明这个问题。”(陈玲)

来源:广安日报

(责编:罗昱、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