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军事理论

邓小平怎样抓军队建设

2020年06月05日09:46    来源:广安在线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韩洪泉

  整顿

  1975年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一号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共十届二中全会上,追认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选举他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13日至17日召开的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选举邓小平为国务院副总理。

  此后,由于周恩来病重,在毛泽东的支持下,由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邓小平先后主持召开了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以及解决国家建设各重要领域问题的会议,采取一系列坚决果断的措施,进行全面整顿,取得显著成效。军队的整顿,则成为邓小平1975年整顿工作的一项重点。

  四届全国人大重新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并明确实现国防现代化是解放军的一项基本任务。但经过“文革”的冲击和影响,军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堆积如山,亟需下大力气整顿。邓小平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1975年1月19日,他在各大军区领导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军队一定要安定团结,“今年每个党委第一条是要安定,要团结”,并指出年内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如果说大题目,就是军队要整顿”。25日,他在总参谋部机关团以上干部会上的讲话中,着重讲了“军队要整顿”的问题,指出:“军队的总人数要减少,编外干部太多要处理;优良传统要恢复。这就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的责任更大,三个总部本身首先要整顿。”

  6月24日至7月15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在叶剑英、邓小平主持下,集中讨论了军队整顿和编制体制调整等问题,通过了《关于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和安排超编干部的报告》。7月14日,邓小平在会上作了《军队整顿的任务》的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首先分析了军队的状况,指出“军队建设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并把这些问题集中概括为肿、散、骄、奢、惰五个字,“军队总的形势是好的”“现在是有点肿、散、骄、奢、惰”“尽管是部分的,但是不可忽略”。

  邓小平指出,军委的工作主要是两件事:第一件是“军队要整顿”,第二件是“要准备打仗”。关于军队整顿的重点内容,主要就是针对上面说的五个字。“这次会议我们搞编制,就是整肿字。但不只是肿,同时还要注意散、骄、奢、惰,要联系起来解决。”他特别强调了“消肿”的意义:“解决肿的问题,搞好军队的编制整顿、体制整顿,可以适当解决军队的其他问题。比如,这次整编,要配备、健全各级领导班子,就要同时注意克服散字、惰字,解决软班子、懒班子、散班子的问题。”

  邓小平和叶剑英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是1975年军队全面整顿的动员令。7月19日,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央军委《关于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和安排超编干部的报告》以及叶剑英、邓小平的讲话,25日又通知将两个讲话转发全党学习。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后,全军各大单位都及时传达了会议精神,制定了整顿措施,并在较短时间里取得了显著成效。

  正当全面整顿深入发展之际,“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使军队的整顿工作受到严重影响。1976年2月16日,中共中央批发了中央军委的报告,决定停止执行邓小平和叶剑英在1975年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至此,这一轮军队整顿工作被迫中断。

  转折

  1981年6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邓小平被选举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成为新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在他的领导下,国防和军队建设迅速开创了全新的局面。

  邓小平是一个真正的军事家,也是一个高超的战略家。在长期领导国家和军队建设丰富经验以及对战略形势和军事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很快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从而推动了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转变。

  早在1977年,邓小平就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对战争问题作出了新的判断,指出“可以争取延缓战争的爆发”。进入80年代后,他又多次强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根据邓小平的科学论断,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了战略性转变,即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来。这一转变的具体要求,就是要使解放军充分利用大仗打不起来的这段和平时期,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抓紧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以现代化为中心的根本建设,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增强在现代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经济建设成为国家各项工作的中心。邓小平对这一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他在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时,特别强调军队要服从服务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的问题。

  邓小平所说的军队要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至少包括两个层面的关系:一是轻与重的关系,要点是“服从和服务于”。邓小平强调,军队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指出四个现代化集中起来讲就是经济建设,从而把经济建设置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地位。二是先与后的关系,要点是“军队要忍耐”。邓小平认为,在整个国家建设这盘大棋上,国防和军队建设虽然也很重要,但“四化总得有先后”“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也就是说,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经济建设必须得到优先发展,军队建设必须顾全这个大局。

  当然,强调“顾全大局”并不意味着国防和军队建设不重要。邓小平指出,强调经济建设并不等于忽略国防建设或者把“四化”变成“三化”,而是区分轻重先后的问题。

  1987年7月25日,《解放军报》发表了邓小平为建军60周年的题词:“为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而奋斗。”这是他为新时期人民军队确立的总目标。在邓小平主持军委工作的十年间,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无论在保卫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还是在抢险救灾、支援经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军队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对此,邓小平欣慰地说:“几十年的考验证明军队能够履行自己的责任。”

  精兵

  邓小平有一幅非常经典的照片。照片中,正在讲话的邓小平神情庄重,右手竖起一个手指头。这是他在1985年6月4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照片,这竖起的一个手指头,是在强调一个足以令全世界震撼的消息:中国人民解放军裁减员额100万!

  20世纪80年代,对于中国军队来说可谓“精简整编时代”。

  1980年3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集中研究讨论军队的精简整编问题。3月12日,邓小平在会议结束时发表重要讲话,重点讲了军队改革尤其是“消肿”的问题。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军队很臃肿。真正打起仗来,不要说指挥作战,就是疏散也不容易。现在提出消肿,主要是解决军队机构重叠、臃肿,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级指挥不灵等问题。”

  198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之际,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邓小平以中央军委主席身份检阅部队,产生很大反响。一个月后,即11月1日,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谈到了这次阅兵。他说:“这次阅兵国际国内反映都很好。但我说有个缺陷,就是八十岁的人来检阅部队,本身就是个缺陷。这表明我们军队高层领导老化,这种状态不改变不行。”他由此谈了编制体制改革和干部年轻化的问题,强调“这是我们的第一件大事”。同时他也再次谈到了“消肿”的问题:“消肿一直是我们军队的一个很大的问题。”“肿,就是表现在我们指导战争的能力不高。虚胖子能打仗?拳击运动员身体很重,但是不虚,虚就不能进行拳击。我讲过,我们的肿,真正打起仗来,就是跑也跑不赢。确实如此啊。如果真正打起仗来,像我们现在这种臃肿状态的高层领导机构,根本不可能搞好指挥。”在这次讲话中,他不但明确提出了“裁军一百万”的改革目标,而且明确了完成的时间节点:“这件事情看什么时候能完成?我希望用两年、三年的时间实现这个决策。我们军队有个特点,就是行动快,有这个传统嘛。最好不要超过三年,拖长了不利。一年半、两年能够完成就很好。”

  1985年5月23日到6月6日,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作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决策:通过《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决定军队员额减少100万。邓小平在宣布这一决定时指出:“我们下这样大的决心,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员额减少一百万,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它表明,拥有十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愿意并且用自己实际行动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百万大裁军自1985年下半年开始,按照先机关,后部队、院校和保障单位的顺序,自上而下组织实施。至1987年,百万大裁军的任务基本完成。

  (据2020年第2期《党史博采》)

(责编:李强强、章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