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广安:三线建设,华蓥山脉崛起的工业传奇(下)

2020年05月25日11:10    来源:广安在线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广安三线工业遗产陈列馆一角。

特殊的背景、特殊的年代,推动了三线建设这一特殊工程的诞生。

如今,三线建设虽已结束,但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工业遗产和精神财富,如同那绵延的华蓥山,长久屹立于天地之间。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为了让更多人记住这段艰苦奋斗的历史,从2006年开始,广安市文物部门在全国率先保护三线工业遗产,征集到三线工业遗产实物6000余件,2011年建成了全国首个以三线工业遗产为主题的陈列馆——广安三线工业遗产陈列馆,影响并推动了全国三线建设研究和保护工作。

从落幕到重提

三线工业遗产迎来“重生”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原本为战备而建设的以生产军品为主的三线军工企业,面临着任务锐减、生产线闲置、经济效益下降、企业亏损严重等诸多难题,再加上选址布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有的企业已经到了无法维持的地步,三线建设进入了调整改造的新阶段。

在国家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中,专门提出了“三线建设的调整和改造”。在广安三线军工企业中,从领导到普通职工都对调整、改造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为将迁建工程纳入“七五”“八五”规划中,广安三线军工企业积极开展工作,辗转北京、成都、重庆等地争取,到可能迁建的城市实地考察,论证迁厂的可能性,撰写各种请示文件、调查报告、迁建方案。从1987年国营西南玻璃厂合并到成都玻璃厂,率先完成搬离,到2002年国营江华机器厂完成全部搬迁,跨越近40年的广安三线军工企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搬迁后留下的大量厂房、生活区建筑以及设备设施等,由于种种原因,被闲置荒废了。

“退出历史舞台并不意味着消亡。三线建设,既是20世纪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也是广安现代工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遗留下来的工业遗产,也具有历史、社会、科学、经济价值。”市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唐云梅表示,若不及时保护,三线工业遗产将逐渐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在她看来,如何将这些宝贵的遗产保存下来,并将“三线精神”传承下去,是摆在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其实,在工业发展起步较早的西方国家,保护工业遗产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随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内涵和外延的扩大,国内许多专家也开始关注到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在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历程中,2006年具有特殊的意义。

这一年的4月18日,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在无锡召开,会议形成了我国首个倡导工业遗产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无锡建议》。同年5月,国家文物局颁布了《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在国家层面拉开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序幕,三线工业遗产迎来了“重生”。

从拆除到保护

全国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实践始于广安

此前,三线工业遗产都面临两种命运:或拆旧建新、改头换面;或无所作为,自生自灭。《无锡建议》的颁布,让唐云梅和同事们兴奋不已。她认为,广安三线工业遗产“重获新生”的时候到了。

就在《无锡建议》颁布后不久,市文物管理所就着手准备广安三线工业遗产的征集和保护工作。

第一步,就是对原来的三线军工企业旧址进行摸排调查。

从2006年9月开始,唐云梅和同事们就着手调查广安10个三线军工企业的旧址,他们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景象:大量厂房被闲置,无人管理,且破坏严重,内外杂草丛生,一片狼藉。更令人遗憾和痛心的是,以前的旧设备、旧产品在当年三线军工企业搬迁时被附近老百姓当作废物卖掉了,这无疑给征集和保护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

在走访调研中,唐云梅和同事们深知,现在的人们对“三线”一词越来越淡漠,尤其是青年一代甚至不知道曾经发生在华蓥山深处三线建设轰轰烈烈的场景,若不及时加以保护和宣传,“三线”将会从人们的记忆中完全消失。唐云梅和同事们暗下决心:“一定要保护好三线工业遗产,弘扬‘三线精神’。”

最困难的无疑是对三线工业遗产实物的征集。

唐云梅告诉记者,广安原来的10家三线军工企业先后搬到成都、重庆、南充等地,企业普遍经过了破产重组、调整产业结构、设备更新、人员更替等改革创新阶段,这些改革加速了老旧设备的淘汰和消亡。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研、核查后初步统计,广安原来的10家三线军工企业使用的数千台机器设备和生产的数百种军民产品中,现存的生产设备不过200余台,产品不足500件,其他实物及资料更是寥寥无几。

实物征集,迫在眉睫!

“三线工业遗产实物的征集保护,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标准,没有规范,没有经验,难度可想而知。”唐云梅说,他们制定了征集方案,多次辗转成都、重庆、南充等地,全力和新厂负责人沟通,争取支持。

“这其中最困难的是和新厂负责人的沟通。”唐云梅说,老厂搬迁改制后多为私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注重的是经济效益,缺乏对遗产价值的认识和保护,老设备、老产品一旦发挥完它应有的作用后,便会被无情地淘汰和销毁。

2008年5月4日,唐云梅和同事专程赶到四川南充新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原国营燎原机械厂)开展征集工作,原本充满期待的她被告知这些老设备仍在运行,还要等一段时间才会被淘汰下来。临走时,唐云梅再三叮嘱该公司的负责人,等老设备淘汰后,一定要保留下来。

3个月后,当唐云梅再次来到该公司时,却被告知老设备已被卖到了废品厂,当她火急火燎地赶到废品厂时,老设备已被融化为铁水。愤怒、遗憾、痛心……那一刻,所有的情绪在唐云梅内心交织,她顿时失声痛哭起来。

尽管困难重重,但唐云梅和同事们没有放弃,在征集过程中,他们的足迹遍布各地。很多新厂负责人看在眼里,也逐渐被感化、感动。

不少老“三线人”也加入到三线工业遗产保护的行列,成都嘉陵华西光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原国营永光仪器厂)党群部部长蒙庆就是其中一位。从被动参与到热衷三线工业遗产保护,蒙庆除了捐赠实物,还整理了近20万字的三线建设资料。

在长达5年的努力下,2011年,广安市建成了全国首个以三线工业遗产为主题的陈列馆——广安三线工业遗产陈列馆。原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主任王春才在广安三线工业遗产陈列馆开馆之际到馆题词:“广安三线工业遗产陈列馆走在全国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前列,是第一家,有示范带头作用。”

该陈列馆建成后,引来包括攀枝花、六盘水等省内外三线建设重镇到馆考察学习,推动了各地三线博物馆的建设进程,影响并推动了全国三线建设研究和保护工作。

盘活三线工业遗产

在新时代传承“三线精神”

广安三线工业遗产陈列馆分上下两层,外观仿三线军工企业车间造型,墙面饰青砖、石灰勾缝,配以较强时代烙印的红五角星;馆中陈列了广安境内10家三线军工企业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料,以及各军工企业当时的生产设备、产品、档案等,具有鲜明的主题特色。

无声的老物件诉说着三线建设时期的创业精神和三线建设者的家国情怀,一句句鼓舞人心的战斗口号再次将人们带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截至目前,该陈列馆共接待了各类参观者10万余人次,其中不乏组团故地重游的老“三线人”。

该陈列馆先后被授予“四川省军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全国新时期党性教育特色基地现场教学点”“三线精神学习传承社科普及基地”。此外,近年来,市文物部门还成功将位于前锋区代市镇的国营永光仪器厂、华蓥市天池镇国营华光仪器厂遗址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联合省国防科工办作为牵头单位成立了四川省博物馆学会工业遗产专委会,吸纳了全省50余家三线军工企业入会,将三线工业遗产实物征集工作扩大到了全省。在三线建设者口述史采集、三线课题研究以及刊物《四川工业遗产保护》编辑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市文物管理局局长韩刚表示,过去广安市文物部门在保护三线工业遗产、传承“三线精神”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存在着一些主客观方面的制约因素。三线建设已经过去50余年,许多当年的建设者已相继离去。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三线建设的成果和精神却在时代的推进中不断凸显。盘活广安市三线工业遗产,大力弘扬“三线精神”是时代所需。

留存珍贵记忆,让三线工业遗产焕发新活力是发力方向。下一步广安市将继续加大力度保护好三线军工企业遗址,扩大三线工业遗产实物征集范围,提档升级广安三线工业遗产陈列馆,努力唤起社会各界对三线工业遗产保护的关注与思考,在新时代传承“三线精神”。

三线建设已成过去,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永远烙印在了广安,深深影响着广安。传承弘扬“三线精神”,广安将奋力续写新的辉煌。(梁馨 广安日报记者 龙俊帆 刘婧 文/图)

来源:广安日报

(责编:高红霞、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