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广安:三线建设,华蓥山脉崛起的工业传奇(上)

2020年05月22日15:19    来源:广安在线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编者按:

  红火、凋落、荒废到如今“复活”蜕变,三线建设在广安留下了不朽的时代烙印。如今,广安再出发,在“三线精神”的指引下,在追梦路上砥砺前行。

  即日起,广安日报将持续推出《广安:三线建设,华蓥山脉崛起的工业传奇》系列报道,重现当年广安三线建设的辉煌历史,让这笔物质财富、精神宝藏被世人铭记,永不褪色。敬请关注。

  五十载斗转星移,半世纪沧桑巨变。

  20世纪60年代,随着党中央一声令下,来自全国各地数百万名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民兵,怀着为国防军工事业奉献青春与生命的热情,积极投身到三线建设的伟大事业中。这其中,就包括支援广安三线建设的广大人员,他们扎根华蓥山深处,用艰辛、汗水和付出,奏响了现代工业机器轰鸣的美妙乐章。

  如今,半个多世纪已经过去,曾经驻扎广安的三线军工企业已全部搬离,但“三线精神”却传承了下来。在广安市三线工业遗产陈列馆内,一件件当时的生产工具和产品有序摆放着,散发出沉甸甸的历史感;制作精良的场景模型还原了当时的生产场景,向人们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挺进广安 三线建设掀热潮

  三线建设,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使命。

  20世纪60年代,我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果断决策,在我国西南、西北广大地区开展涉及国防、交通、能源、科技等领域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

  作为西南地区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党中央先后在川渝地区部署了核工业基地、兵器基地、成昆铁路、攀钢等重点项目,而广安(原广安县)作为一个小县城,如何受到党中央青睐,被纳入三线建设布局之中?

  “这与广安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市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唐云梅表示,广安位于川东丘陵与平行岭谷两大地形区间,地貌类型基本为山地、丘陵、平坝,山地集中分布于华蓥山一带,嘉陵江、渠江迂回曲折,沟谷纵横分割,十分符合三线建设“靠山、分散、隐蔽”的选址方针。

  1965年2月,党中央批准了《关于以重庆为中心常规武器配套规划情况的报告》,要求沿川东北一线华蓥山山脉在广安等地建设迫击炮、引信、光学仪器等生产厂9个。

  1965年至1966年期间,华蓥山作为重庆常规兵器工业的川北一线建设基地,五机部先后在此开工建设国营金光仪器厂、国营华光仪器厂、国营明光仪器厂、国营红光仪器厂、国营永光仪器厂、国营兴光仪器厂、国营江华机器厂7大军工企业,此后又增加建材部企业国营西南玻璃厂以及小三线企业国营长城机器厂、国营燎原机器厂。至此,广安三线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精神感召下,成千上万的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民兵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华蓥山,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在广安这片土地上掀起火热的建设浪潮,开启了一段崭新的时代篇章。

  克难攻坚 矢志不渝讲奉献

  原国营华光仪器厂退休职工李国铭依然记得刚来到华蓥山的情景。

  1965年5月,25岁的李国铭乘坐西安到成都的卧铺入川,辗转到重庆后,又坐了9个小时的汽车才来到华蓥市天池镇。“汽车一路沿着华蓥山西侧的山腰行驶,道路弯曲且坑洼不平,路边就是万丈深渊,稍有不慎就车毁人亡。”李国铭回忆说,由于坐了一天的车十分疲惫,到达后他很快就入睡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李国铭才认真打量起自己工作的地方。“位于华蓥山半山腰上的山沟之中,东侧是海拔1200多米的华蓥山顶,西侧就是天池湖。”李国铭说,他所在的国营华光仪器厂不靠城、不靠镇、不靠村,用电只能靠柴油机发电,蔬菜粮油等生活物资则由卡车通过一条简易公路运来。

  由于工厂还在建设初期,李国铭只休息了一天,就和其他工人一起投身到“三通一平”建设中。“广安当地政府极其重视三线建设,调动了200多名农民工参与其中。”李国铭告诉记者,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把炸开的石头抬走,而一块石头往往有三四百斤重,一天下来,他常常累得话都不想说。

  施工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供水问题。除了国营永光仪器厂、国营西南玻璃厂、国营华光仪器厂外,其他工厂在建设中都被供水问题困扰。

  国营红光仪器厂面临的供水问题尤其严重。建厂初期,国营红光仪器厂依靠钻探队打出的两口深井,以及在厂区附近猴儿沟取用地表水,勉强能保证工业和生活用水。

  但由于华蓥山地质复杂,地下水渗漏严重,到了1976年,国营红光仪器厂又面临供水短缺难题。“我们只好想方设法修建引水工程。”原国营红光仪器厂退休职工赵裕荣说,工厂抽调了中层干部、技术人员共25人组成引水办公室,历时6个月跑遍广安县13个公社,调查了江河、地下、地表14个水源点。

  经过反复测量和设计,最后选定在桂兴公社东南侧山窝洞坪S414号泉水处建设引水工程。该地距国营红光仪器厂11公里,海拔595米,水源管线全长8.5公里,要经过3处山口,穿越主干道公路4处,需打隧洞3个,建6米以上大型管墩30个,挖管线沟最深达7米。“施工现场不通公路,全靠人拉肩扛,整个工程耗费建材3100吨。”赵裕荣说,工程耗时一年半,投资110余万元,其复杂性、艰巨性在基建中实属少见。

  除了供水,厂房建设也面临原材料短缺的问题。在厂房建设中,为保证厂房主体顺利施工,建设者们采用“边设计、边施工、边备料”的方法进行,不得不付出更多体力和时间。

  工地缺少金属配件,就派人到重庆、南充等地工厂收购边角余料;缺少大型锻炉、锻压设备,就在铁匠铺的热炉上完成超大件锻压加工;基础工程缺乏钢材,就在华蓥山开凿条石,代替钢筋混凝土和青砖;砌地基的片石供应不上,建设者们就利用休息时间到河沟拣鹅卵石……

  夏季蚊虫多,饮食不习惯,让当时参与三线建设的大部分人不适应。“头顶一线天,脚踩乱石滩;住茅草房,歇油毡棚;睡楼角,照蜡烛;吃咸菜饭,喝山泉水。”是当时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但是无论条件多差,环境多恶劣,支援广安的“三线人”没有一人退缩,正是凭着他们钢铁般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在广安大地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工业奇迹。

  成就斐然 军民产品耀全国

  作为重庆常规兵器工业的配套基地,广安三线军工企业肩负着国防建设的重任,为国家输送武器弹药是其天然使命。在艰苦的条件下,广安三线军工企业为国家生产了军用光学仪器、引信、军用玻璃、枪弹四大类120余种军用产品,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原国营华光仪器厂副总工程师谢永康依然记得74式激光测距仪的研发过程。

  “74式激光测距仪是为解决炮兵测量距离而研发的装备,曾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发挥重要作用。”谢永康说,该产品所有结构和标准全部按照部队的实战要求进行研发制造,制造过程要经过总体设计、光学加工、激光试验等一系列程序。由于国内没有一家单位制造过类似的仪器,因此在研发过程中没有参考标准,全靠自主设计和试制。74式激光测距仪还在1978年第一届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荣获“科技贡献奖”,成为国营华光仪器厂最具代表性的军用产品,凝聚了广安“三线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

  自1973年起,广安三线军工企业就已经开始试制民用产品,到1978年邓小平正式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三线军工企业遂由按计划生产军品的单一体制转变为计划生产军品与市场调节生产民品的双轨体制,开始研发光学器械、机械仪器、射击器材、生活杂件四大类270余种民品。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射击器材类的环球牌4.5毫米气枪弹。

  长期以来,在国际国内射击比赛中,我国射击队队员一直用的是西德气枪弹,国内射击弹材生产则是一片空白。“军转民”后,党中央决定自主研发射击弹材。

  历史的重任落到了国营燎原机器厂头上。“当时,只有2000发西德气枪弹样品和一张滚光机照片,一无图纸、二无任何技术资料、三无设备、四无投资,可谓一穷二白。”参与枪弹研发的车间技术员彭科群道出了研发过程的艰辛,承担任务的单位分秒必争、日夜奋战。工具、量具坏了,工具科、检验科立即“开绿灯”;机床坏了,机修工人马上到现场。身在第一线的工人,大部分自觉早上班、晚下班,中午吃饭都不回家,由家里人送,边吃边生产。

  正是在科研人员和工人废寝忘食的不懈努力下,环球牌4.5毫米气枪弹终于研发成功。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上,浙江射击队女运动员吴小旋首次使用环球牌4.5毫米气枪弹参加比赛,击败了众多名将,一举夺得金牌。从此,环球牌4.5毫米气枪弹在全国声威大震。

  从三线建设大军挺进广安,到产品响彻全国,广安为国家三线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广安三线建设精神,仍在延续!(梁馨 记者 龙俊帆 刘婧)

  来源:广安日报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