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农村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阳光大道,农业和农村开始发生历史性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改革实践,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前行的车轮,加速了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步伐,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邓小平高度重视农村问题。1990年3月3日,邓小平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到农业问题时强调:“农业问题要始终抓得很紧。”
邓小平说,我们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在农村先见成效。“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农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我们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
邓小平认为,农业是中国稳定的基础。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这是中国社会稳定,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他指出:“农业上如果有一个曲折,三五年转不过来。”我国农业由于基础脆弱,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的稳定发展,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当农业生产面临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整个国民经济就停顿,被迫进行调整。“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他反复强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广安日报记者 武娟 据《邓小平文选》等整理)
来源: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