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如果不注意精神文明建设,就有很大危险。精神文明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特别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和艰苦奋斗。这也不是抓一年两年的事,要一直抓到底。
1982年4月7日,邓小平会见缅甸共产党中央代表团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如果不注意精神文明建设,就有很大危险。精神文明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特别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和艰苦奋斗。这也不是抓一年两年的事,要一直抓到底。”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是邓小平始终并且一直思考的问题。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强调“两手抓”的同时,邓小平不忘提醒人们:“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生产力能够更好地发展上。”我国近代的历史和当今世界的现实都清楚地表明,经济落后就会非常被动,受制于人。只有经济大大发展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从这个意义上说,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本身就是最大的政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但在一段时期,与物质文明建设相比,精神文明的发展相对滞后,出现了明显的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邓小平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可能导致改革开放出现偏差的问题,他尖锐地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他还强调:“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1992年初他进一步认为,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否则就会葬送社会主义事业。为此,他正式提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两只手都要硬”的命题,并作为全党的一项硬任务提出来。
广安日报记者 武娟 据《邓小平文选》等整理
来源:《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