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性情小平

——女儿眼中的邓小平

邓林

2019年10月22日11:06    来源:广安在线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务实的理想主义”,是老人的风格,也是老人的快乐之源。因为信仰坚定,所以一生革命百折不回,挥兵渡过长江时,高兴得浑身打颤;因为实事求是,所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亲眼见到毕生奋斗的事业显出成绩,笑慰平生。

夫妻恩爱,子孙绕膝,是最坦荡的君子,所以最平和地直面磨难,最快乐地品味生活。

一棵“双龙树”

每当我走进我们家的院子,不禁思绪万千。算起来,爸爸在这里生活了整整二十年。他每天都要在院子里散步。这里的每一棵花、草、树木,跟随着他的脚步,一天天长大,一年年成熟。那两棵油松,长得拙朴、苍健,一棵高,另一棵稍矮,枝叶互相拥抱着,并肩站立,好像是我们的爸爸和妈妈相依相伴。我们就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双龙树”,因为我们的爸爸、妈妈都属大龙。到了隆冬时节,万木已经凋零,我家院子里却还是绿色常新,松青依旧。

不喜多穿衣

我的爸爸不是神,他也是人。和普通人一样,他也有他的喜怒哀乐,有他的倔强个性,有他的自然表情。

爸爸在家里说话不多,说出来就切中要害,而且幽默、风趣。他不爱串门,不拉关系;除了几个极个别的老战友、老邻居,他谁家都不去。他不爱管闲事,小事不关心,不在乎,不发牢骚。孩子们吵架,他说:“到外边吵去。”他不当裁判,不断是非。他认为,“早晚都会过去。”

他对病痛有极大的承受力。身体不舒服,自己从来不说,不爱看医生,不愿意麻烦别人。他的病变常常都是医生、护士们细心观察才发现的。他抽了一辈子的烟,1989年,医生建议他戒烟,他立刻戒掉了。

他爱整齐,爱干净,穿衣简单、朴素、老一套。除了早年在法国、苏联等地他穿过西装,以后,他从不穿西装。冬天出门散步,不爱戴帽子,不爱围围巾,下身只穿两条单裤:一条布衬裤、一条涤卡裤;上身一件衬衣、一件毛衣、一件中山装,有时候再套件大衣,大雪天也是一样。谁要劝他多穿件衣服,他会说:“没那个福气。”或者反问:“你冷不冷?你不冷干嘛让我多穿?”

热爱大自然

他不喜欢毛手毛脚,丢三落四。他办事果断,当天的文件当天处理完毕,从不拖泥带水。他守时刻,守信用,约定了时间,从来不迟到,也从来不等人。他宴请外宾,宴会一个钟头准时结束。他严于律己,待人宽厚,审时度势,举重若轻。

他是一位生活在我们中间、有血有肉、感情深挚、充满旺盛生命活力的人。他是一位好爸爸,好爷爷,好丈夫,好儿子。在家里,我们大家都亲昵地称呼他“老爷子”。

爸爸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冬天过去,每次都是他第一个感受到春天,第一个发现院子里的小草又绿了;他知道哪几株牡丹、芍药、月季都结了多少花苞。

每年四月,万物复苏,我们全家都要陪伴爸爸去游春。爸爸说过,退休以后,他愿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到各处去看一看,走一走。可是,爸爸走到哪里都会被爱戴他的群众团团围住。这个愿望始终没能实现。所以到了春天,我们和爸爸不是去中南海,就是去钓鱼台或者玉泉山,年年如此。

每年去植树

爸爸也爱白雪。一看见大雪纷飞,他就会高兴地说:“今年的庄稼又该有个好收成了!”有一年大雪之后,我带着萌萌、羊羊等几个孩子,在院子里堆了一个大雪人。拿两个煤球当眼睛,插上一根胡萝卜作鼻子,再把一只水桶扣在雪人头上当帽子,萌萌还在雪人的左右一边插上一把木剑,威风凛凛,特别可爱。爸爸在院里散步,饶有兴味地看着我们。我赶忙拿出我的照相机,给爸爸、雪人和孩子们一起拍了个合影。

我的照片里有一张爸爸带着羊羊参加植树节的合影。祖孙两个拿着铲子,正在给刚刚栽下的小树苗培土。

每年的植树节他都要去植树,而且带着萌萌、羊羊、小弟儿这些孙辈们一起去。植树育人,意味深长。他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认识到,植树造林对于我们国家长远的发展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他希望子孙后代都能把全民义务植树的活动坚持下去。

喜欢看地图

退休是爸爸向往已久的生活。

他早就交代秘书,退休以后不看文件了。

爸爸特别爱看书。他什么书都看,特别爱看史书。出差时有时候也带一两本《聊斋》、诗词一类的书,抽空就翻翻。他特别喜欢看字典和地图。他的办公室的书柜里摆着各种字典、辞典。遇到问题,爸爸喜欢翻开字典,查个究竟。不论走到哪里,他经常要看看地图,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这也许是他打仗时候留下的习惯吧。到了晚年,爸爸爱看武侠小说。他说看武侠小说不用动脑子,轻松,消遣,得到休息。办公室为他订了十几种报纸、杂志,他每一份都读得非常仔细、认真。报纸成为爸爸退休以后了解社会、与世界沟通的渠道。

舍不得离开大海

爸爸最喜欢的运动是在大海里游泳。

爸爸不喜欢在游泳池里游。游泳池太小,水是死的。

大海不同。天高海阔,无边无垠。爸爸顶着风,迎着浪,钻进水里;勇往直前,游向大海的深处。爸爸非常珍惜每一次下海的机会。每年去北戴河,到达的当天,他就要下海;离去的那天,他还要下海。天再冷,浪再大,他都舍不得放弃。爸爸说:“你们不懂,雨天游泳才舒服,水里是暖和的。”

孩子们在水中嬉水欢笑,爸爸却像是完成一项既定的任务,一进大海,就径直朝着远处的护网游去。爸爸游泳和散步一样,从不偷工减料,总是沿着泳区的最大周边环游。游泳区里海的深处有个平台,是供大家中间休息的地方。爸爸从来不去。爸爸每次游到预定的时间,要到孩子们迎着他,陪他一起往回游,他才心满意足地和大家一起走上沙滩。有一次,游到半截下起大雨,岸上的人摇起了小红旗,招呼大家上岸。爸爸却说:“他们摇早了,还不到时候。”

爸爸舍不得离开大海。1992年爸爸已经八十八岁了。根据他的身体状况,医疗小组决定不让他下海了。

爸爸坐在岸边看着我们游泳,心里可痒痒了。身旁的人知道他的心思,看他怪可怜的,就去请示北京医院吴蔚然院长。经过研究,终于同意爸爸下海了。爸爸很高兴。护士婉转地对他说:“今天下海咱们表现好一点,少游一会儿,明天就还能批准咱们再游。好吗?”“好不容易下去一趟,我才不呢!”这时候的爸爸真像个任性的孩子。

那一年爸爸一共下海八次,每次大约四十五分钟。这是他一生最后在大海中游泳。

(据2004年《四川日报》)

来源:广安日报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