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有四次甘肃之行。
1926年,国民军领导人冯玉祥接受“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举起打倒北洋军阀政府、配合南方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旗帜。
他向苏联方面提出要求,希望与中国共产党接洽,派一批中共党员到他的部队里帮助工作。当时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邓小平成为接受这次重要使命的20多人中的一位,从苏联回国到冯玉祥的部队去工作。
1926年底,邓小平一行从莫斯科动身,经库伦(即乌兰巴托)、内蒙古和宁夏,长途跋涉来到甘肃平凉,住进城区客店。这是邓小平首次甘肃之行。在客店,邓小平召见了在平凉开展党的工作的吴天长、冀明信等地下党员,向他们介绍了国际国内的革命斗争形势,了解了当地的社会状况和工作情况,并对今后如何开展工作交换了意见。之后,邓小平离开平凉,途经泾川、彬县、礼泉、咸阳等地到达西安。
1935年9月,中共中央领导红一方面军长征进入甘肃。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的邓小平,从9月7日进入甘肃境内至10月16日抵达陕北,走过了陇南、定西、天水、平凉、庆阳等地区,在甘肃工作和战斗了40天左右。
这是他的第二次甘肃之行。在这期间,他对政治宣传工作极为重视,组织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编写了《会合红二十五、二十六军在陕北创立根据地讨论大纲》,绘制了《陕甘苏区略图》,创作了《到陕北去》《打骑兵歌》等革命歌曲,在《前进报》上登载了大量介绍陕甘苏区的系列文章。在甘肃通渭,他还组织了盛大的文艺晚会,演出高潮时,全军7000多人同声高唱《国际歌》,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鼓舞着北上的将士们。
1936年5月,为打破蒋介石对陕甘宁根据地发动的新的“围剿”,中共中央决定在陕甘宁三省交界处的国民党统治薄弱区域进行西征。
5月18日,毛泽东签发了西征命令,正式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西方野战军,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方野战军分成左、中、右三路军,共约1.7万人。
邓小平担任了左路军中的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这样,随军西征的邓小平第三次进入甘肃。
西征中,邓小平注重发挥政治工作的作用,使部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战斗士气。各部队在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保障下,西征战役进展迅速。从5月出发至7月底,相继解放了曲子、环县、镇原、固原、西吉、打拉池等地,迅速开辟了纵横400余里的新根据地,新老苏区连成了一片,红军和地方武装力量都得到了发展。
在西征战役取得重大胜利后,红二、四方面军在党中央统一指挥下,联袂北上,于1936年8月进入甘肃。
10月初,红一、四方面军在会宁地区胜利会师。与此同时,红二方面军也加快了会师的步伐。为迎接红二方面军,中共中央派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左权、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赶往兴隆镇(今属宁夏境内)与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会合,筹划会师事宜。
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主要领导人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与左权、聂荣臻、邓小平等在甘肃隆德境内的将台堡(今属宁夏西吉县辖)胜利会师。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党中央和一、二、四三个方面军领导人于11月18日联合发布《决战动员令》,发动了山城堡战役,邓小平参与指挥了这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山城堡战役大获成功,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仗”载入了史册。战后,邓小平随军到陕西。
1937年2月,红一军团移师甘肃正宁、宁县一带,开始了历时半年的整训工作和改编准备。邓小平所在的军团政治部驻在宫河镇的王录村。这是邓小平的第四次甘肃之行。邓小平住在农民王度家的一间窑洞里。整训期间,邓小平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思想转化工作。
“西安事变”后,对红军要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许多人思想转不过弯来。为此,邓小平指示有关部门编写大量宣传学习材料,举办形势报告会、讨论会,普及抗战歌曲,演出抗战剧目,以及利用黑板报、墙报、壁画等多种形式,开展思想转化工作,使指战员的思想觉悟得到了很大提高。
此外,为处理好当地军民关系,广泛争取各界人士支持,政治部宴请地方名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征询各方意见,使军民关系相当融洽。军团政治部还在帮助地方发展党组织的同时,帮助早胜、宫河、米桥、平子、中村、南义、盘客等乡镇成立了抗日救国会、抗日救国义勇军和其他民众抗日团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在南义井古庙大院召开的军民大会上,邓小平发表讲话,号召各界人士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抗日。
1937年6月,邓小平被任命为前敌总指挥部总政治部副主任,并于6月底离开甘肃到陕西云阳。
8月25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联名签发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邓小平被任命为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率领部队奔赴抗日战场。
(据2004年《兰州晨报》)
来源: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