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有话说系列之十
特殊的红旗、解放军军徽……它们承载了哪些故事?
【编者按】“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后强调,96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同时,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在全国各地的红色纪念馆内,几乎每件文物都映照着我们党的初心。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及人文精神,让更多人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应该是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特别推出“‘红色文物’有话说”系列策划,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一起探寻红色文物背后的初心故事。
今天我们推出第十期。
第一期:周恩来的帽子 绑着绣球的草鞋……这些“红色文物”有话说
第六期:写满文字的包袱布 上了锁的钢纸箱……这些文物背后的秘密
第八期:周总理的“小汽车” 带着枪眼的行军锅……它们背后故事多
白公馆监狱中制作的红旗
罗广斌在白公馆监狱中和狱友一同制作的红旗(复制品)扶婧颖 摄
这面狱中红旗,与国旗的五星红旗不同,一颗最大的五角星位于旗帜的中央,而其余四颗小五角星则位于四个角落。这是1949年10月7日,罗广斌和狱友们在狱中制作的特殊的五星红旗。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上冉冉升起。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封锁信息,被囚禁在重庆白公馆监狱的罗广斌等人并未得知这一消息。
7天后,罗广斌放风时从狱友黄显声那里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还知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等到放风结束,罗广斌三步并作两步赶回牢房,把这一消息告诉难友们。
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对难友们来说,犹如胸中燃烧的一团火焰。入夜后的白公馆监狱楼,被宁静的歌乐山环抱,大家都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得不能入睡。罗广斌等人围在一起,通过自己的想象悄声讨论着国旗、国徽的样子。
此时,罗广斌闪现出一个念头,他动情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也应该做一面五星红旗,等解放军来了那天,从敌人的集中营里举起大红旗,洒着自由的眼泪一齐冲出去。”
“好!”大家纷纷表示赞成。那时大家不知五星红旗究竟是什么样。最终,罗广斌提议,将最大的五角星摆在中间,其余四颗稍小的星星摆在四个角,象征着全国四万万同胞围绕在中国共产党周围。
罗广斌拿出自己的红色绣花被面,狱友们把被子上的红色被面拆下来,又找来黄色的纸,撕成五角星形状,用一把铁片磨成的小雕刀,小心翼翼地划破被面,用剩饭粘在红绸上,一面寄托着希望和力量的五星红旗就此诞生。
五星红旗制作完成后,他们将牢房的地板撬开一小块,把红旗藏在下面,期待解放那天打着它冲出去。
红旗做好的消息从罗广斌的牢房楼板底下,悄悄传遍白公馆所有的狱友们。大家互相加油打气,还为此写了一首歌偷偷传唱:我们也有了一面红旗,等到重庆解放的时候,打着我们的五星红旗,去迎接我们的党!
70年前的11月27日深夜,歌乐山,黑暗如磐。
此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一个多月,渣滓洞、白公馆的革命志士们满怀希望等待黎明的曙光到来。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开始了灭亡的疯狂大屠杀。300多名革命者的鲜血流成了河,熊熊火光映亮了天空。
血与火中,仅有35名革命志士在大屠杀中脱险,其中白公馆20人,渣滓洞15人。女性3人,男性32人。罗广斌是为数不多的幸存者……
大屠杀后第三天,重庆解放,脱险志士重返渣滓洞、白公馆,去帮助辨认遇难战友身份。脱险的罗广斌走进牢房,撬起屋角那块木地板,将那面浸染着烈士鲜血的五星红旗紧紧攥在手中……
(资料来源:新华网、中国纪检监察报、重庆日报)
劳动大学通行证章
印着“七一”字样的劳动大学证章(图片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微信公众号)
这是一枚印着“七一”字样的劳动大学证章,章呈圆形,正面为“七一”字样,反面有编号,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文字或标志,保密性较强,这是当时中共中央机关及中央军委机关人员出入香山的通行证。这枚珍贵的证章还原了中央机关为了保密起见,代号使用“劳动大学”的历史。
1949年1月19日,中央供给部副部长范离从西柏坡出发,到达北平已解放的西郊地区,为中央迁北平选址。经过调查,范离向住在颐和园的北平市市长叶剑英做了汇报。1月底,范离带着叶剑英写给中央军委秘书长杨尚昆的信回到西柏坡向党中央汇报。信中说:范、刘(刘达)二同志侦察和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地区的选择,以香山为适当,只需牵动一家(慈幼院)就可基本解决。
为确定中央驻地,中央又派社会部副部长李克农一行13人赴北平全面调查。2月5日,李克农等到达北平,2月7日与北平市警备司令员程子华一起去香山勘察,即确定香山为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的驻地。
为了保密,中央机关对外用代号,称“劳动大学”(简称劳大)。设立三个临时办事处:第一站设在城内弓弦胡同15号,称“劳大筹备处”,由赖祖烈负责;第二站设在城外青龙桥,由王范负责,称“劳大收发处”;第三站就是香山驻地,由边纪中、田畴负责,称“劳大招待所”。中央机关分驻在香山,中央军委机关分驻在西山一带,中央警卫和公安部门分驻在西直门、颐和园至香山一带。为了便于联系群众,工会、青年团、妇联等群众团体驻在城内。
3月25日,毛泽东等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入驻香山。毛泽东住双清别墅,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住来清轩。香山成为中共中央指挥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解放全国和筹建新中国的指挥部。
如今,这枚证章成为中共中央在香山的重要历史见证,默默向世人诉说着中共中央在香山的光辉历史。
(资料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微信公众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样徽
赵光琛参与设计制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样徽(图片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微信公众号)
这是1949年中央军委作战处参谋赵光琛参与设计制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样徽(正式使用版)。
赵光琛,1924年出生,河北束鹿县人,1938年1月参加革命,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八路军第120师参谋训练队受训,后赴晋察冀军区工作。1948年,由晋察冀军区选调到西柏坡中央军委作战部任参谋,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的设计以及帽徽的式样制造等工作。赵光琛完好保存了两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样徽,一枚是未使用的式样,一枚是正式使用的式样,这两枚样徽是1949年4月由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自审定的。
1948年冬,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时,中共中央军委和解放军总部领导人在西柏坡讨论军队正规化问题时,同时提出了统一军旗、军徽的问题,确定由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主持军旗、军徽设计工作,并由时任总政研究室副主任、第一研究室主任的黄镇牵头组成设计组。军旗、军徽样式的汇集、综合和研议工作交由军委作战部一局承办。中央军委作战部参谋赵光琛也参加了这一重要工作。
3月25日,中央军委作战部随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京香山。4月,周恩来批准了作战部设计的八一军徽的图案。赵光琛负责制作军徽标准样品,他将图纸拿到北平前门外西河沿的一家工厂,制作了一枚将五角星周边和“八一”二字镀成银色的军徽。周恩来看过后,觉得电镀得太亮、太耀眼,行军作战时容易被敌人发现。后来朱德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赵光琛又制作了一枚涂上黄红两色珐琅釉的军徽样品。周恩来审看后,让赵光琛把军徽缀在帽子上,戴上给他看看。赵光琛说:“帽徽后面穿铁丝的铁片还没有焊上。”周恩来听后,说道:“固定帽徽不要用铁丝,铁丝容易扎伤战士的头,还是用棉线固定好。”赵光琛把军徽放在帽檐上,用手按了按。周恩来仔细端详了一阵子,满意地点点头,说:“现在这样可以了,就按这个上报中央,征求意见吧。”此后,赵光琛拿着这个样品,去征求中央委员们的意见,朱德、聂荣臻、李先念等人都对这一军徽样式非常满意。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开幕,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的名义,发布了《关于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的命令,公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样式为镶有金黄色边之五角红星,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亦称“八一”军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由此正式诞生了。
(资料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