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定格珍贵瞬间

2019年09月27日11:08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时间倒回到1984年10月1日上午,国庆35周年庆典现场,邓小平同志乘坐敞篷车检阅部队。次日的各大媒体上,刊登了一张小平同志阅兵的照片。照片上,小平同志表情肃穆、气度非凡,令许多人印象深刻。时间过去了35年,拍摄这张照片的新华社记者王新庆谈起往事,记忆犹新。

  从1959年国庆之后到1984年,中间已经25年没有举行过国庆阅兵了,因此,国庆35周年的大阅兵显得意义非凡。这是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以来,中国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丰硕成果的一次展示,更是向国防现代化进军吹响的嘹亮号角。

  王新庆回忆,那一年的阅兵式上,小平同志的检阅车前,有两辆平行的先导车。北侧的一辆载着中央电视台的摄制组,南侧的一辆车上是新华社记者和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摄制人员。作为先导车上唯一的新华社摄影记者,王新庆肩负着真实记录阅兵、为重要的历史瞬间定格的重任。

  为了完成好这次任务,当年43岁的王新庆向新华社摄影部中央组负责拍摄领导同志的老记者讨教经验,用什么样的镜头、备几个胶卷、将快门速度和光圈调整到什么位置……可谓做足了功课。新华社为王新庆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尼康80—200mm长焦镜头,考虑到小平同志在长安街上通过的时间有限,为了不在现场换胶卷耽误时间,他共准备了3台相机。

  当天早上7点左右,王新庆早早来到天安门广场。此时距离10点钟的庆典正式开始还有3个小时。他与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摄制人员会合后,决定沿着小平同志阅兵将要走的路线跑几圈。9点多钟,最后一次试跑开始。载着王新庆的先导车沿着长安街的阅兵路线行进,突然,司机来了个急刹车。正在车上整理相机的王新庆背对司机,随着惯性被甩了出去,挂在胸前的相机也随惯性翻了出去,他下意识伸手护住相机,右侧肋部重重磕在先导车特制的护栏上。

  “当时一下子喘不过气来,好几分钟都没缓过来。”这个小意外,让今年78岁的王新庆多年后仍然印象深刻。同车的人连忙过来搀扶他,王新庆定了定神,感到右侧肋部剧痛。几分钟后,他理顺了气才发现,刚才那一撞,摄影背心里的一个胶卷正好硌在自己的腰部与栏杆之间,整卷胶卷都被压扁了。

  庆典已经近在眼前,王新庆没有时间考虑别的,他跑到长安街边的医疗点找了块橡皮膏贴在肋部,稍事休整就又上车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新庆说:“当时跟随先导车拍摄的只有我一个摄影记者,没有多余的人手,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促使我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上午10时许,检阅进行曲旋律响起后,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乘坐红旗牌黑色敞篷检阅车,在阅兵总指挥秦基伟的陪同下开始检阅部队。检阅车驶过一个个方队时,邓小平频频向指战员们挥手致意,不断高呼:“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指战员们齐声高呼:“首长好!”“为人民服务!”

  此时,让王新庆意想不到的问题又出现了,他乘坐的先导车位于小平同志所乘的检阅车东南侧约50米,他想抓拍小平同志向指战员官兵挥手致意的瞬间,但每当小平同志挥动手臂,就会遮住他的脸。因此,最后广为流传的那张照片上,小平同志并没有挥手的动作,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从天安门到东单,不到两公里的距离,检阅车行进时间不足10分钟。刚刚受了伤的王新庆因为精神高度集中,已经全然顾不上疼痛,他不断转动身体,寻找最佳角度。小平同志阅兵的珍贵瞬间,就这样在他手中定格。“当时我心里只想着一件事,千万不能拍虚了,调整到1/500秒的快门速度,很快就把3台相机的3卷胶卷拍完了。”王新庆回忆。

  从先导车上下来后,王新庆又爬上了天安门西侧两米多高的木制梯子继续拍摄,直到下午3点多工作结束后回到新华社,才一个人骑车去了宣武医院。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被撞到的第7、8根肋骨竟然都断了。回到家中,他坐在沙发上再也爬不起来,在家休养了40多天。

  这次拍摄,成了王新庆一生难忘的经历,“小平同志阅兵的照片,当时各大报纸、杂志都刊登了,这让我感到很欣慰,没辜负新华社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徐颢哲

  (据2019年9月23日《北京日报》)

  来源:广安日报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