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怀念小平

生活中的邓小平

2019年08月09日10:11    来源:广安在线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一位老共产党员”(2)

邓小平说过:“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在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中小学教育占有突出地位。邓小平在1977年再次复职时,就自告奋勇地向中共中央表示,愿意分管科技和教育工作。

邓小平深刻地指出:“日本人从明治维新开始注意科技,注意教育,花了很大力量。明治维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干的现代化,我们是无产阶级,应该也可能干得比他们好。”

他还指出:“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我希望从现在开始做起,5年小见成效,10年中见成效,15年20年大见成效。”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书赠中小学教学改革试验学校北京市景山学校16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16个字寄托了邓小平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希望,也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方针。

从提出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到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捐款“希望工程”,体现了邓小平对中国教育事业深切的关注。

邓小平把希望寄托于年青一代,寄托于全国人民。

鱼水欢歌

在南京接管工作中,邓小平平易近人的朴实工作作风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邓小平每次出席报告会,都是轻车简从,从不搞前呼后拥。他每次作报告事先都要了解对象,掌握有关情况,研究有关问题,准备好思路,对报告的内容、层次、难易程度进行缜密、认真的考虑。他作报告从来不照本宣读,而是深入浅出,侃侃而谈,语言生动形象,说理精辟透彻,摆事实,讲道理。一次,邓小平应邀为南京大学的师生作题为《论老实》的报告,在中间休息时,听报告的青年一拥而上,围在邓小平周围要求签名,邓小平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并亲切回答了师生们的各种问题。

一个星期天,忙中偷闲的邓小平陪着夫人卓琳与孩子们来到玄武湖公园的草坪上休息玩耍,享受天伦之乐。在公园里,邓小平一家人和在公园里游玩的解放军指战员玩起了传统的“击鼓传花”的游戏。按游戏规则,在击鼓的过程中,将“花”依次传递给在场的人,鼓点停止时,如果“花”正好传到哪一个人手中,这个人就得表演节目。负责击鼓的战士非常希望能看到邓小平表演节目。一声令下,游戏开始,手帕很快传到邓小平手里,正当鼓手停止时,邓小平已敏捷地把手帕传给了紧挨着他的同志。在场的人们为邓小平的敏捷鼓起了掌,而拿着手帕的同志也高高兴兴地为大家表演了节目,欢歌笑语声在玄武湖公园上空回荡。

1992年6月27日,《解放日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刊登了这样一幅照片:邓小平同志亲吻农家幼儿。

这件事发生在1992年2月12日,邓小平在和煦的春风中,来到上海县旗忠村参观。村民们听说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来了,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大家纷纷走出家门,站在道路两旁迎接。

邓小平红光满面,精神焕发。看到旗忠村走上了致富路,老人家很高兴。

邓小平情不自禁地走向一位怀抱着小孙孙的老奶奶,在小孩子那红扑扑的小脸蛋上轻轻亲吻了一下。村民们激动地鼓起掌来。

记者抓拍到这个珍贵的镜头,把它刊登出来,并配诗一首,题目是《鱼水欢歌》。

“绿化祖国,造福人民”

邓小平是全民义务植树工程的首倡者。

绿色,是春天的象征。

每年三、四月,春回大地,人们挥锨抡锹种下一片片绿苗,种下荫庇子孙的希望。

1981年夏,四川、陕西等地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水灾。长江、黄河上游发生特大洪峰,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时刻将人民的安危系于心间的邓小平,焦虑如焚。在安排救灾的同时,他考虑了很多、很远,他分析灾害发生的各种原因,寻找消除水灾的长远措施,首倡全国义务植树工程。

9月,邓小平对万里说:“最近的洪灾问题涉及林业,涉及木材的过量采伐。”同时,他向中央书记处提出了一个建议:“中国的林业要上去,是否可以规定每年每人都要种几棵树,比如种3棵或5棵树,要包栽包活,多者受奖,无故不履行此项义务者受罚。国家在苗木方面予以支持。”

10月19日、11月9日,中央书记处连续两次召开会议,讨论并采纳了邓小平关于植树造林的建议,决定由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提交《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草案)》进行审议。

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的这一决议草案,以法律的形式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确立下来。随之,国务院制定了实施办法,规定:“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男11岁至60岁,女11岁至55岁,除丧失劳动能力者外,均应承担义务植树任务。”

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绿色革命,由此在神州大地上拉开了序幕。

1982年,是全民义务植树的第一年。尽管邓小平此时是78岁高龄,已远远超过规定的年限,但他仍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植树节到来的前几天,邓小平就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植树节快到了,我们家今年每人至少要栽3棵树,要包种包活。”

3月12日,北京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迷人的西山脚下,拥来了一批批扛着锹锨、提着水桶的人们。上午10时,邓小平携家人乘车来到这里。在和众人打过招呼后,他急步走到植树点,举起了铁锨。随着一锨锨泥土的倾入,一棵翠柏傲然挺直了身躯,随风舒展着它的枝叶。邓小平端详着,满意地笑了。而后,他又走向另一个树坑。身旁的同志劝他休息一下,邓小平说:“不累。一人栽3棵到5棵,我们要完成任务。”

植树活动结束时,邓小平围着新植的树,观赏着各种不同的品种。他嘱咐首都绿化委员会的负责同志:“植树要选好的品种,要选那些长得快、能成材的。栽下后要有人管理,保证成活。”

邓小平的行动为人们树立了榜样。这一年,全国近2亿人参加了义务植种,种树10亿棵。

1984年初,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几个经济特区。2月10日上午,他结束对特区的视察,即将离开厦门。临行前的计划是在厦门的山上植树。可是天公不作美。昨天还是阳光灿烂,碧空万里,想不到过了一夜,一大早雨就沙沙地下个不停。

省市领导建议取消植树活动。邓小平却笑着摇摇头:“下这点小雨怕什么,上山吧。”约10点钟,他来到万石岩植物公园的后山上,冒着绵绵细雨,走过湿漉漉的泥地,步入植树区,拿起铁锨干了起来。

(于俊道)

 

来源:广安日报

(责编:罗昱、章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