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邓小平全面主持中共中央党政日常工作后,即开始着手扭转“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局面。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是造成“文化大革命”混乱局面的根本原因,因此他首先采取措施对这一指导思想进行拨乱反正。
1975年1月,周恩来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提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我国到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这个报告是邓小平主持起草的,重提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实际上反映了他的意图。在报告的起草过程中,他强调要把四个现代化作为报告的重点来写。在“文化大革命”耽误了近十年宝贵的时间后,邓小平之所以重提这一基本上已经不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其实更主要的是出自策略上的考虑。
1975年3月5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省、市、自治区党委主管工业的书记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现在有一个大局,全党要多讲。”什么大局?就是实现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都提到的四个现代化。他说:“全党全国都要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而奋斗。这就是大局。”
从这个讲话,可以清晰地看出邓小平当时的政治策略,就是在不能明确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情况下,通过把四个现代化确定为全党工作的“大局”,巧妙地以后者取代了前者。
在这个讲话中,他还对当时领导干部中只敢抓革命不敢抓生产的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说:“听说现在有的同志只敢抓革命,不敢抓生产,说什么‘抓革命保险,抓生产危险’。这是大错特错的。”
很显然,在确定了四个现代化是全党工作的大局后,再进行这样的批评就可以做到理直气壮了。
后来,邓小平通过提出以毛泽东的三项指示为纲,进一步强调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1975年7月4日,他对中央读书班第四期学员发表讲话,提出毛泽东最近的三条重要指示,即“要学习理论,反修防修”,“要安定团结”,“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在毛泽东的这三项指示中,邓小平又特别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他说:“国内也有许多事情要做,特别是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样,邓小平实际上逐渐地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强调全党的工作应该以经济建设为重点,淡化以至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这是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进行拨乱反正的第一步。这第一步的工作,为他全面扭转“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局面创造了条件。(摘自《党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