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如何尽快使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使我们的人民富裕起来,是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孜孜探索的首要问题。从近代世界和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中,邓小平深刻认识到一个真理:没有科技的极大进步,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邓小平特别关心和支持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他提出:“要像投入基本建设一样,重视科技投入。”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期间,他积极参与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长期规划即12年科学技术的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在他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大力支持下,很快,我国便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了“两弹一星”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
邓小平特别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和军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961年,他主持制定《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即“工业七十条”),把企业技术进步作为整顿企业,改进和加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化大革命”后期,他主持全面整顿工作,提出要整顿科技领域中的混乱局面。1975年7月14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他说:“科研要走到前面,不单是尖端武器、常规武器有科研问题,就是减轻战士身上带的东西的重量,同样有科研问题。”同年9月26日,他在听取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和讨论《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时指出:“如果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不走在前面,就要拖整个国家建设的后腿。现在科研队伍大大削弱了,接不上了。一些科研人员打派仗,不务正业,少务正业,搞科研的很少。”“科技人员是不是劳动者?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征途中,邓小平高度重视科学技术,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他把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视为关系工业、农业、国防建设的大事,主张科研要走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前面。先后领导制定了一系列科技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使我国科技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1977年5月12日,邓小平提出:“要着手搞科学技术发展的长远规划。”在他的提议下,同年底,全国科技规划会议编制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确定了8个影响全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领域、重大新兴技术领域和带头学科,并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通过,从而使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高技术研发得以延续,为上世纪80年代我国高科技事业的全面复兴奠定了良好的开端。(摘自《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