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小平:以教育战线作为改革开放突破口

2018年12月06日08:02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邓小平推动改革开放,选择以教育战线作为突破口。

早在1975年,邓小平面对重重阻力,就提出让军队带头,在军队搞一所国防科技大学,从高中直接招生。1977年5月24日,尚未正式复出的邓小平对王震和邓力群讲,日本从明治维新就开始注意科技,注意教育,花了很大的力量。明治维新是日本新兴资产阶级进行的改革,我们是无产阶级,应该干得比他们好。他明确提出,抓科研必须同时抓教育。他特别提到: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他还表示,如果他出来工作,分管科技和教育工作,他希望从现在就开始,从小学做起,5年小见成效,10年中见成效,15年、20年大见成效。

在邓小平的直接领导下,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招生制度作了较大的改进,改变“文化大革命”期间不考试的做法,恢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

6月29日至7月15日,教育部召开第一次高校招生座谈会,讨论解决了参加高考的学生资格等问题,并提出了高校招生方案。

7月23日,邓小平谈道:“教育要两条腿走路,要有重点。大学要从工农兵中招生,重点学校可以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生。”他还说,“不管招多少大学生,一定要考试,考试不合格不能要。我的子女考不合格也不能要,不能‘走后门’。”

7月29日,邓小平与方毅、刘西尧等谈教育工作,提出“要抓一批重点大学,重点大学既是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8月1日,邓小平与方毅、刘西尧等再谈教育问题。他指出,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学校可以搞多种形式。总的目标是尽快地培养一批人出来。根本大计是要从教育着手,从小学抓起,否则赶超就变成了一句空话。重点大中小学校,数量不能太少,现在要立即着手指定。两条腿走路,但要有重点。重点大学就是直接从高中毕业生中招生。编写教材,一定要吸收世界先进的东西,洋为中用,特别是自然科学方面。从最先进的东西教起,一开始就启发学生向着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这就有希望了。他还说,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中通过自学达到了较高水平的人,要研究用什么办法、经过什么途径选拔回来。这种人成千上万,要非常注意这部分人,爱护这部分人,千方百计把他们招回来上大学或当研究生。

8月6日,邓小平主持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他提出:“从明年开始执行新的教育制度。今年做准备,把学制、教材、教师、学生来源、招生制度、考试制度、考核制度等都要确定下来,都要搞好。搞好后就不要经常变动了。当然小改也还是可能的。”他提出,“把原来写的招生报告收回来,根据大家的意见重写。招生涉及下乡的几百万青年。要拿出一个办法来,既可以把优秀人才选拔上来,又不要引起波动。重点学校要统一招生。今年下决心按要求招生,招的学生要符合要求。”

8月8日,邓小平坚决表示,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接收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

8月17日至9月25日,教育部在北京友谊宾馆再次召开了全国招生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确定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包括按政策留城尚未分配工作的)、复转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年龄20岁左右,不超过25岁,未婚。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并钻研有成绩或确有专长的,年龄可放宽到30岁,婚否不限。

8月18日,邓小平审阅并同意教育部提交的《关于推迟招生和新生开学时间的请示报告》,报告提出,原计划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8月开始招生,11月中旬新生开学。现根据邓副主席指示,我们将对高等学校招生制度作较大的改进,招生时间拟推迟到第4季度,1977年新生于明年(指1978年)2月底前入学,推迟3个月(包括寒假)。

9月25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从当年起高等学校招生改变“文化大革命”期间不考试的做法,恢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

1977年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工作推迟到第4季度进行。12月,全国约有570万名青年参加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应考者是1966~1977届毕业生,年龄在15~16岁到30多岁之间,各大专院校从中择优录取了27.3万名学生,录取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的,仅为4.8%,被录取新生于1978年2月前后入学。

1978年7月,又有610万人参加了全国第二次高考。两次总计1180余万人的招考创下了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考试史上的纪录。这充分反映了这一代人渴望上学、渴望知识,更渴望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他们终于等到了这次真正能够自主选择的机会。

这是邓小平复出之后的第一个重大决策。从提出设想(1977年5月)到决策(1977年10月),再到实施(1977年12月),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一年之后的1978年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则是第二大决策。笔者把这第一个重大决策称为改革开放的“种子”,正是邓小平决策恢复高考,为中国现代化种下了人力资本的“种子”,才成就了后来改革开放“生根、开花、结果”的局面。(胡鞍钢)

(摘自《当代中国史研究》)

(责编:赵亮、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