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120)

2018年12月04日08:51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江泽民说:我比较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提法(2)

江泽民说:“过去,我们往往只看到市场的自发性方面所带来的一些消极作用,而很少看到市场对激励企业竞争、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特别是看不到市场也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方式,看不到它对优化资源配置所起的促进作用。这显然是一种认识上的片面性。最近经过学习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在对计划与市场和建立新经济体制问题的认识上,又有了一些新的提法。大体上有这么几种:一是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二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三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上述这几种提法,究竟哪一种更切合我国的经济实际,更易于为大多数同志所接受,更有利于促进我们经济建设的发展,还可以继续研究,眼下不必忙于做出定论。不过,我想在十四大报告中,总得最后确定一种大多数同志都赞同的有关经济体制的比较科学的提法,以利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同志的认识和行动,以利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个人的看法,比较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也就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从一开始就是有计划的,这在人们的脑子里和认识上一直是清楚的,不会因为提法中不出现‘有计划’三个字,就发生是不是取消了计划性的疑问。而且,前面已讲到资本主义经济也并不是无计划。所以,我觉得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可以为大多数干部和群众所接受的。虽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但也和中央一些同志交换过意见,大家基本上是赞成的。当然,这还不是定论。”

在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是我党历史上又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江泽民代表党中央明确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党的十四大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集中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探索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不断破除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步从过去社会主义只可以搞计划经济的模式中摆脱出来。从陈云、李先念提出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到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经过改革实践的发展和十二大、十二届三中全会、十三大的理论探索,特别是经过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的讲话,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伟大创举,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1993年11月14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实施方案:

1.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3.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4.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5.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6.深化对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7.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

8.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9.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以上各项内容,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决定》指明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进的具体步骤和途径,它标志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并将此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之一。

至此,经过党内外人士长期不断的探索,对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已有了一致和明确的定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已经深入人心,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展经济、进行改革的行动指南。

同党的七大一样,党的十四大在我们党的旗帜上又书写了新的内容.

1982年9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命题。他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二大以后,经过党的十三大,邓小平根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的历史性决定。

1992年2月,江泽民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在讲到党的十四大报告起草的指导思想时明确指出:报告要通篇体现小平同志今年初视察南方谈话的精神,以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

1992年7月,邓小平在对党的十四大报告送审稿上发表了意见。他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报告中讲我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范围内,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要写得合乎实际。”(高屹)

(未完待续)

(责编:赵亮、李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