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服务于一个目的,即培养人才,逐步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能,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为各方面建设服务。
1956年11月17日上午,邓小平会见国际青年代表团,逐一解答代表团团员提出的关于中国党的建设、外交、教育、新闻等六个方面的问题。在回答中国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的提问时,他指出:“教育服务于一个目的,即培养人才,逐步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能,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为各方面建设服务。”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始终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高度来考虑教育的战略地位问题。在他看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1983年国庆节,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战略思想是邓小平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前瞻性的内容,成为新时期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反复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求“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他多次强调培养“四有”新人,并指出“四有”中“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
邓小平对教育工作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和心血,他坚信“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空前繁荣的新局面,一定会到来”。让我们牢记邓小平的谆谆嘱托,认真学习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不懈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敢于担当、埋头苦干,不断开创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