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2月20日至5月5日,毛泽东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渡过黄河进入山西,进行东征战役。
邓小平始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后任政治部主任,随红一军团东渡黄河,作为右路军沿汾河和同蒲铁路南下作战。这是他第1次抵达临汾地区。3月17日,为突破晋绥军汾河防线,红一军团包围了霍县县城。19日继续南进占领霍县、赵城、洪洞、临汾、襄陵、曲沃等县的广大乡村地区,并攻克襄陵县城,分兵古城、汾城、侯马、安泽、浮山、翼城等地。尔后进至乡宁、大宁、蒲县、隰县、永和地区,攻克吉县县城,逐一扫除了晋绥军黄河沿岸的堡垒。于5月初从永和县胜利挥师西渡。邓小平随军转战几乎走遍临汾所有县境。
抗战全面爆发后,邓小平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于1937年9月中旬和朱德总司令、任弼时主任等乘船东渡黄河辗转抵达晋东北。
10月23日,毛泽东针对战局变化和日军的战略企图指出,我军在山西,集中于五台山一区难以立足,“应分为晋西北晋东北晋东南晋西南四区”,以互为犄角,密切协同,在日军压力面前才能站得稳,顶得住。再明确指出,“太岳山脉之晋东南与吕梁山脉之晋西南,虽目前距敌尚远,然亦不可不于此时作适当之部署”。
八路军总部领导研究决定:邓小平到晋西南“适当部署”。10月下旬,邓小平率领傅钟、陆定一、黄镇等总政宣传部、民运部的一些同志及韦国清带领随营学校3个队总数不过五六百人,远离主力部队,单独向晋西南开进。这是他第2次抵达临汾地区。根据他的部署,总政机关干部和随营学校人员分散在孝义、平遥、介休、永和、石楼、蒲县、隰县、大宁8县发动群众参军参战,组建抗日武装,筹粮筹款,开展抗日工作。这一带迅速掀起抗日热潮。
1937年底,按照朱、彭、任首长指示,邓小平率总政宣传部、民运部的部分同志和随营学校4个队(途中扩编1个队)抵达洪洞县与总部会合。总部领导听取了邓小平一行孤军深入吕梁山脉、开辟晋西南抗日工作的汇报后,对他们的出色工作表示十分满意,并向他通报了当前山西抗战的形势。
1938年1月,邓小平接任一二九师政委,离开洪洞总部,前往辽县(今左权县)西河头村一二九师师部与刘伯承一道挥师杀敌,创建太行抗日根据地。为后来的晋冀鲁豫根据地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军事斗争,呕心沥血,无私奉献。
1942年春,日军对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进行规模空前的大“扫荡”,给根据地造成很大损失。为扭转局面,准备对付将来更大困难,彻底粉碎敌人“扫荡”,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刘邓决定:刘留太行,邓去太岳。
3月19日,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太行军政委员会书记、第一二九师政委的邓小平率七七二团到达太岳军区驻地沁源县阎寨村。这是他第3次抵达临汾地区。
邓小平认真听取了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等的工作汇报,重点了解了开辟岳南的情况。岳南地区泛指同蒲铁路以东、白晋铁路以西、临屯公路以南、曲高公路以北的地区。包括临汾、襄陵东部,安泽南部、曲沃、翼城北部和浮山、高平、沁水、长子等县,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岳南开辟后,成立了中共岳南地委、山西第三专署岳南办事处和岳南军分区,并先后组建了翼氏、长子、士敏、高平、沁水、浮山、临汾等县委和抗日县政府,初步打开局面。
进占浮山、翼城地区的阎锡山第六十一军勾结日军以7000余兵力向根据地不断进犯,步步紧逼,绞杀抗日武装,杀人放火,掠取民财,无恶不作。经多次交涉警告毫无收敛。3月31日,该部再次向太岳部队浮山县佛庙岭阵地进攻。
邓小平权衡再三,缜密考虑,果断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发起浮(山)翼(城)自卫反击作战。在邓小平组织指挥下,以三八五旅、三八六旅、决一旅、二一二旅4个旅共10个团的兵力,组成左、右两个纵队,在努力粉碎日军春季“扫荡”的同时狠狠打击阎军。部队于4月15日发起反击作战。右纵队在陈锡联、谢富治指挥下,给浮山东北左村一带的阎顽军六十九师以沉重打击,攻克茶房、杨家掌、李家堡、胡子岭等据点;左纵队在李聚奎、刘忠、周希汉指挥下,给浮山东南的阎顽军四十六师、四十八旅以痛击,攻克天檀里、遆家垣、米家垣、大疙塔山一带阵地。战斗于16日胜利结束,共俘阎顽军718人,毙伤392人,缴获重机枪5挺、轻机枪43挺、步枪352支。阎部受到沉重打击后惧怕继续进犯会被全歼,由其第六十一军军长梁培璜急忙写信求和。为集中力量对付日本侵略军,邓小平与薄一波、陈赓等遂决定停止反击。经谈判,阎部作出分步撤出岳南的许诺。到7月撤回汾河以西地区。
浮翼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扭转了岳南的严峻局势,逐步建立恢复了浮山、青城、临汾、襄陵、曲沃等县抗日民主政权,一些被破坏的区村抗日政权亦迅速恢复并建立了县、区抗日游击队,社会秩序逐步趋于稳定,整个岳南地区抗日斗争出现新局面。
之后,邓小平抵达安泽县石槽村一带视察。他立即指示中共岳南地委,要抓住有利时机迅速部署巩固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为此,中共岳南地委于4月26日在冀氏县(今属安泽县)石槽村召开由各县县委书记、县长、县大队和群团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党政军群领导干部会议。邓小平指出:岳南地处太岳区前沿,是联结太岳区与中条区的要道,要尽快把这块“宝地”巩固起来,为在中条地区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创造条件。巩固和建设岳南根据地,要依靠军队打开局面,迅速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动群众进行减租减息,发展民兵、游击队,壮大党的组织,正确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把打击目标集中对向日伪军。
会议确定了转变岳南局势的策略方针,同时对开展各县抗日工作和消灭红枪会反动武装作了具体部署。这次会议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开创岳南抗日斗争的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即,中共岳南地委抓住机遇发展自己。集中党政军各方面的力量组建了两个行动委员会。一个由岳南军分区副政委带领,以第十六团参谋长周学义率第三营为骨干,结合当地的党政干部,负责开辟塔儿山以西地区的工作。一个由岳
南专署行政科科长田杰三带领,以支队长景仙洲、政委曹博生率汾东支队为骨干,配合当地干部在临汾、襄陵的东部地区开展工作。在塔儿山地区歼灭了阎军六十一军撤退时留下的保九团,随之该军汾东办事处也告垮台,顺利完成了中共太岳区党委提出的“控制塔儿山,开展同蒲铁路线敌占区工作”的任务。
数月内,太行、太岳军民积极展开了反“蚕食”斗争。以主力一部协同地方武装和游击队坚持原地斗争,以武工队、小部队主动深入敌占区开展军事政治攻势,5至7月共摧毁日伪组织1064个。岳南地区先后建立恢复9个中共县委和抗日县政府、30多个区政权,可控人口达到近9万人。各县区武委会、大队、区村民兵组织相继恢复建立,农、青、妇等抗日救国群众团体也随之恢复组建。并逐步开始实行减租减息,努力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岳南地区抗日斗争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1957年3月11日,邓小平飞抵太原。3月末的一天早晨,他在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陪同下乘火车来到故地洪洞农村考察调研。这是他第4次抵达临汾地区。他面带微笑、格外兴奋,谈笑风生。在洪洞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有着红军战斗的足迹,也有八路军驻扎过的地方,与他有着特殊的情缘。20多年前的战斗生活和难忘岁月不时地在他脑海萦绕,记忆犹新。
他乘车到达明姜村后,走进小型水利发电站——明姜水利发电站,仔细询问了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行灌溉情况,高兴地说:“你们的农村小型水电站办得好,要把它管理好,为农业生产和农民服务好。农村搞水电站,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新生事物,一定要多发展一些农村水电站。”
随后,邓小平又去广胜寺观看了飞虹塔和霍泉水渠。他久久停留在霍泉旁边注视观察,喷涌而出的泉水清澈见底、浪花飞溅、奔腾向前,他情不自禁连声称赞:“好水!好水!”但当听说霍泉水只能灌溉11万亩土地时,十分惋惜地说:“这么好的水,白白流去太可惜,要想办法充分利用呀!”他对广胜寺珍贵的文物十分欣赏。对陪同人员说:“广胜寺是我们老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宝,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要好好保护它,利用它。”他返回洪洞县城后,参观了古大槐树移民处和苏三监狱,还聚精会神听了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玉堂春”。他千叮咛万嘱咐强调一定要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国家文化遗产。
当时,洪洞县正在召开县、乡、村三级干部大会,布置生产工作。与会干部听说邓小平来到了洪洞,群情激奋,一致要求想见一见。邓小平欣然应允,健步走向县委机关大院。参会众人早已候在会议室门前列队欢迎,看到他都报以热烈的掌声。陶鲁笳说:“请总书记给大家讲一讲吧!”顿时,掌声雷动。邓小平微笑着说:“你们的县委书记讲得很好,我不讲了。”邓小平一行又到临汾县农村考察,来到汾河西边的龙子祠仔细察看其泉水并认真听取了汇报。在临汾,邓小平还视察了空军驻临汾某航校,看望了广大官兵。(张国富)
(摘自《党史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