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100)

2018年10月16日09:15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党中央确立“科教兴国”战略(2)

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支持和鼓励企业从事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使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投入的主体。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要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解决科技和教育体制上存在的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的问题。鼓励创新、竞争和合作。实施保护知识产权制度。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积极引进国外智力。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战略决策,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一转移的进一步强化和向更高阶段的发展,必将使生产力产生新的飞跃。

第八章 邓小平与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和祖国统一

邓小平是一位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和创造精神的战略家和思想家。在新的历史时期,他以善于把握时机、驾驭全局的高超艺术和敢于探索新路子、开创新时代的宏伟气魄,以对中国和整个世界的历史和现实的深刻了解,从国内改革和建设的需要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出发,及时指导我们党实现了对国际形势的判断的转变和对外政策的转变,提出了一系列指导对外关系的方针原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外交战略思想体系。

为了创造一个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邓小平把握住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这一时代特征,确立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调整了与世界许多国家之间的关系,扩大了中国的国际联系,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89年5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时这样说:“我这一生只剩下一件事,就是台湾问题,恐怕看不到解决的时候了。已经做成的事情是,调整了与日本、与美国的关系,也调整了与苏联的关系,确定了收回香港,已经同英国达成协议。这是对外关系方面的参与。”

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民族愿望,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主持解决了中英、中葡之间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历史遗留问题,推动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西方的政治家们纷纷猜测,邓小平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1987年9月3日上午,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邓小平在这里会见了又一次来访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基辛格:每次见到你,你都显得更年轻。

邓小平:你是我会见得最多的外国朋友之一。

基辛格深有感触地对邓小平说:“当你第一次率领代表团出席联大特别会议时,美国专家都在猜测,邓小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现在我们都十分清楚了。”“你一生中有几个时期是在集中思考一些问题,养精蓄锐,然后开始领导十亿中国人民走向未来,这是一项很了不起的工作。每次见到你,你上次所谈的一些事都已实现了。”“我知道中国有人比你更年轻,但我不知道,在中国还有人比你更有活力。”

基辛格1995年在回忆1974年中国代表团参加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的情景时说:“说实话,我那时不知道他是谁。因为他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所以我们那时以为他是中国代表团的一名顾问,甚至不知道他是中国代表团的团长。我记不太清楚当时一些具体细节了,但我在纽约和他一起吃过晚饭。他处理事情的果断、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洞察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974年4月,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决定召开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

中国政府决定派代表团前往参加。这是中国在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后首次派遣高级代表团出席这样一个重要的会议,必须派出在外交和国际经验上卓有声望的人来率团参加。由谁担任代表团团长,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还是进行过一番争论的。当时,周恩来总理身染重病,不宜远行。刚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虽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职务,但他还不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江青极力反对他率团出席。最后,还是毛泽东点了邓小平的将,由邓小平担任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4月6日,周恩来破例率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的党、政、军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各界群众四千余人,在北京机场组织了一个盛大的欢送仪式,为邓小平和全体团员送行。

与此同时,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代表团的到来。西方的政治家们纷纷猜测,邓小平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4月10日下午,在一片关注的气氛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政府副总理邓小平健步走上联合国大会讲台,从容老练地摊开讲稿,面对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团和众多的记者,开始了他明快的发言。

邓小平精辟地阐述了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他说: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

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也就是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应当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各国的事务应当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发展中国家人民有权自行选择和决定他们自己的社会、经济制度。

邓小平还庄严声明: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邓小平长达数小时的发言震动了整个会场,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称赞。发言结束后,许多国家的代表纷纷与邓小平握手致意。世界各大报纸和电台也纷纷报道邓小平的发言。中国政府的外交影响又一次震动了全世界。

邓小平在这次联大特别会议期间所表现出的卓越外交才能为世界所瞩目。

4月14日,担任美国国务卿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美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基辛格举行宴会,邀请邓小平参加。在这次宴会上,他们第一次相识,从此开始了他们长达10多年的交往。

10多年后,基辛格在与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谈21世纪领导人素质时,曾这样说:

“领导人最重要的是勇气。领导人或政治家

的任务,是把国民从现在引向未知的世界。能否上升到最高负责人地位的重要标志,是看其能否描绘出光明的未来。”

“我在历史中读到的伟大的领导人,都曾在其人生的经历中有过沉思的时期。在此期间,了解自己,学习社会。戴高乐总统曾亡命他国,邓小平曾被监禁。”

“邓小平是中国推行改革的领袖。他着手共产党领袖从未搞过的改革,解放了农村经济,把粮食进口国变成了粮食富余国。虽然他作为老一代的革命家,不允许共产党的地位下降,但他还要将经济改革搞下去。”

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科学观察和分析时代特征,正确估量和把握当今世界主题和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是制定正确的对内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同时也为对当代世界的形势与时代特征有一个清醒的、符合实际的认识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和条件。

谋求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是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出发点。邓小平反复强调指出,要搞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这就确定了新时期对中国外交的内在的客观要求。所以,我们的对外政策,就本国来说,是要寻求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不是假话,是真话。这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也是符合世界人民利益的一件大事。可见,邓小平在确定新时期外交的指导方针时,是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谋求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为出发点的。(未完待续)

(责编:李璐颖、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