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98)

2018年10月11日08:45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李政道称邓小平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总设计师”(2)

望着在座的科学家,邓小平满怀期望地说:“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必须一开始就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搞这个工程就是这个意思。还有其他一些重大项目,中国也不能不参与,尽管穷。因为你不参与,不加入发展的行列,差距越来越大。现在我们有些方面落后,但不是一切都落后。这个工程本身也证明了这一点。当然,有李政道和其他国际朋友的帮助,使我们少走弯路。但是这个工程不完全是照搬过来的,中间也还有我们自己的东西,有自己的技术,有自己的创造。”“总之,不仅这个工程,还有其他高科技领域,都不要失掉时机,都要开始接触,这个线不能断了,要不然我们很难赶上世界的发展。”

邓小平的讲话,赢得了科学家们的热烈掌声。

讲话后,邓小平兴致勃勃地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一起参观了对撞机实验室。他认真地听取周光召、李政道等人的介绍,并不时地提问。对我国拥有这样的高科技工程,这位84岁的老人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邓小平“决断”中国的“尤里卡”——“863”计划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直在关注着世界科技领域的动向和发展。早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他就指出,现代科学技术的各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产生了而且正在继续产生着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面对这样一个高新科技发展的时代,邓小平要求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与之存在的差距,坚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信心,迅速掌握世界最新、最高的科学技术。

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使高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种形势,不能不让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家们认真考虑和对待。

提起中国的高科技,中外人士都必然会想到“863”计划。有人称它是中国的“尤里卡”计划。那么,它是怎样诞生的呢?

1986年3月3日,一份“关于追踪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建议”被呈送中南海。

这一建议,是由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4位著名科学家提出的。他们针对世界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世界主要国家已制订了高科技发展计划的紧迫现实,向中央提出了要全面追踪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和制订中国发展高科技计划的建设和设想。

让这4位老科学家没有想到的是,时仅两天,即3月5日,邓小平就在这个建议上作了重要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

由于邓小平的高度重视,中央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开始制订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

4月6日,邓小平针对选择高技术发展项目是以发展国民经济为主还是以增强军事实力为主的不同意见,作出明确批示:“我赞成军民结合,以民为主的方针。”

10月6日,邓小平又在关于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报告上批示:“我建议,可以这样定下来,并立即组织实施。如有缺点和不足,在实施中可以修改和补充。”

10月18日,在会见美籍华裔学者李政道和意大利学者齐吉基时,邓小平对客人和在座的方毅、胡启立说:“发展高科技,我们还是要花点钱,该花的就要花。”“在高科技方面,我们要开步走,不然就赶不上,越到后来越赶不上,而且要花更多的钱,所以从现在起就要开始搞。”

在邓小平的支持和推动下,这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转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863”计划)。中央指出:当代世界的新技术革命,将对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在几个重要的高科技领域追踪世界水平,对我国20世纪末、21世纪初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对国防实力的增强,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863”计划于1987年3月正式开始组织实施。它选择对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防御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7个领域,确立了15个主题作为突破重点,以追踪世界先进水平。

正因为追踪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发生在1986年3月,中国高科技发展计划被冠名为“863”计划。

“863”计划实施后,上万名科学家协同攻关,很快就取得了丰硕成果。1988年8月,与“863”计划相衔接的“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其目的是促进高新技术研究成果的商品化,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这几年来,我国在一些高科技领域的研究上,已取得了一大批有重大突破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有的已经或正在被开发成高技术产品。国家已相继批准建立了52个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技术商品产业化、高技术产业国际化的体系正在逐步形成。这些,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同时也为21世纪我国的高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积蓄了知识和人才。

1991年4月,时刻关心着我国高科技发展的邓小平为“863”计划工作会议题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再次为我国高科技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东方风来满眼春。人们不会忘记,1992年初,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谈话。人们也不会忘记,在这次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对发展我国高科技的期望和要求。

在这次南方谈话中,邓小平不顾88岁高龄,每到一地,都要去高科技企业参观。他对科技人员说:“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每一行都树立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一定要打赢。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我是个外行,但我要感谢科技工作者为国家作出的贡献和争得的荣誉。大家要记住那个年代,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那一批老科学家,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把两弹一星和好多高科技搞起来。应该说,现在的科学家更幸福,因此对他们的要求会更多。”

人们不会忘记,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发展我国的高科技,寄厚望于青年科技人员。他说:“高科技的项目要让年轻人干,希望在青年人身上。”1992年1月25日,他在珠海亚洲仿真公司参观时,看到年轻人在这家高科技企业所起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果,感到十分欣慰。他深情地说:“我很高兴,我们有这么年轻的科技队伍,我要握握年轻人的手。”

“一位老共产党员”情系“希望工程”

我国有两亿多少年儿童,他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在党和人民的关怀下,他们健康幸福地成长着,享受着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但是,在一些地区却还有一些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为了使这些孩子重返校园,全社会都伸出了热情之手。1990年9月,邓小平欣然为旨在救助失学儿童的活动——“希望工程”题词。四个铿锵有力的大字,饱含着老一辈革命家对失学孩子的情与爱。1991年4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的“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开始在全国实施,这一造福后代的善举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北京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甲1号,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设在这里。1992年5月16日,一辆小车驶入胡同,停在了基金会的门前。车上下来两位军人,径直走进了基金会的办公室。(高屹)

(未完待续)

(责编:赵亮、李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