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95)

2018年09月28日08:47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2)

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科学研究的希望,在于它的队伍有来源。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只有被有文化知识的劳动者所掌握,并通过劳动者的能动作用,使其物化于生产过程之中,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而劳动者要掌握科学技术,就离不开教育。所以,抓好教育,是出人才、出成果,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带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正是认识到了教育的巨大作用,邓小平在粉碎“四人帮”后不久就提出,教育要狠狠抓一下,并表示他是要一直抓下去的。重要的政策、措施,也是方针性的东西,这些他是要管的。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讲话中,他说:“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我们要全面地正确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方向,真正搞好教育改革,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提高。教育事业,绝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各级党委要认真地作为大事来抓。各行各业都要来支持教育事业,大力兴办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各行各业的专家、各类技术人才、各种经营管理人员,尤其是需要全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教育不仅要满足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而且要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做准备。1985年5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这个问题作了充分的论述。他说:“我们多次说过,我国的经济,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这样说,根据之一,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他还说:“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由此,他提出,全党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这个重点本来就应当包括教育。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果只抓经济,不抓教育,那里的工作重点就是没有转移好,或者说转移得不完全。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他要求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3年国庆前夕,刚刚度过79岁生日不久的邓小平在北京欣然提笔挥毫: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写完这16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之后,邓小平又写下了以下几个字:“书赠景山学校。”

消息传来,不仅极大地鼓舞了教育改革的试点学校北京景山学校的全体师生,也鼓舞了全国所有的教育工作者。

如今,不仅景山学校,包括全国许多学校、教学研究机构内,都可以在最醒目的地方看到邓小平的题词。“三个面向”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指针和方向,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教育的客观要求。

面向现代化,体现了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内,搞好经济建设,加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和现实要求。邓小平提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他强调,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提高教育质量,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要通过改革使教育在面向现代化的事业中蓬勃发展。

面向世界,体现了从全球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制定政策和策略、争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气魄和胆略,也反映了开放的世界中各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客观要求。早在1977年,邓小平在两次会见外宾时就提出,要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要把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引进来,作为科学教育的基础。他多次指示: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先进教材、先进方法,使我国科技、教育事业能更好更快地发展;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请外国著名学者来我国讲学,还要利用外国智力搞建设、办教育;与此同时,要派人出国留学、进修,培养我国建设所急需的人才。

面向未来,就是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了民族的腾飞,为了实现现代化,我们不仅要培养一大批现代化建设急需的人才,更要着眼于将来,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以确保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所以,邓小平十分重视基础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他强调要从娃娃抓起。他说:“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邓小平十分重视素质教育问题,早在1984年,他就指出:我们现在教学上“满堂灌”的现象还存在,要多多鼓励学生自己的发展。他在讲到要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时指出,先要学会它们,在这个基础上创新,一开始就启发学生,向着更广更深走,这就有希望了。教育要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还要预测科技、经济、社会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前景,不断提出新对策,瞄准新起点,探索新路子。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基本指导方针。

在方针问题、认识问题解决之后,还要解决体制问题

邓小平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时,再次对科技和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作了精辟的论述。他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巨大的工程。邓小平以其战略家的敏锐,反复告诫人们,必须充分认识科技和教育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高屹)

(未完待续)

(责编:赵亮、李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