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87)

2018年09月04日09:26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以重点带全局,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2)

搞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摸清我们的现实基础。邓小平指出:至于走什么样的路子,采取什么样的步骤来实现现代化,这要继续摆脱一切老的框框和新的框框的束缚,真正摸准、摸清我们的国情和经济活动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据以正确决定我们的长远规划的原则。关于国情,他强调,人口多、底子薄是我们的两个基本特点。对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的分析,他指出,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以前没有安排好经济生活中的各种比例关系,经济结构很不合理。农业和工业比例失调,“骨头”和“肉”(就是工业和住宅建设、交通市政建设、商业服务建设等)比例失调,积累和消费比例失调,经济发展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发展的比例失调。我们经过“文化大革命”,各个领域,包括工业战线很不协调,尤其是能源交通。如果说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协调,那就是科学技术水平不能适应,人才不够。这些,都成为邓小平对现代化建设进行总体战略设计时的重要依据。

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展开头绪纷繁、矛盾交错,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抓住中心环节带动其他的方法实施战略突破。1979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时事社代表团时指出:“我们国内经济有个先搞什么、后搞什么,哪些要快一点、哪些要慢一点的调整问题。我们吸收外国先进技术,用在哪些方面,也有一个轻重缓急的问题,什么都干也不行。”后来,他又强调说,要搞重点。要想今后20年能够上去,现在不抓重点不行。保证重点,要搞狠点,这关系到以后的发展速度问题。在摸清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活动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邓小平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确定在了经济生活中的几个根本环节上:

——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

——中国的经济必须要照顾到农业,我们中国人口将近80%是在农村,农业不前进,一定会拖工业的后腿。

——能源工业不发展,其他工业就会遇到困难。交通如不放在优先地位,也是不行的。

1982年8月10日,在会见几位海外华人学者时,邓小平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前十年要把比例失调解决,打好基础。第一个是农业,第二个是能源、交通,第三个是科学教育。这是邓小平第一次明确地对战略重点进行完整的概述。

根据邓小平的战略设计与决策,党的十二大正式确定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进一步强调要把这几个方面的工作和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大建设力度和加快发展速度。从“六五”计划到“九五”计划和其他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家都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为突出和保证这些战略重点做了切实可行的部署和规划。正是因为我们这些年来抓住和突出了战略重点,从而带动了其他各项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并为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人口问题是个战略问题,要很好控制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过去4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增加了6亿多。人口过多,人口增长过快,长期以来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邓小平是我们党最早认识到这个问题并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长的领导人之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就多次论述过计划生育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科学地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指出底子薄和人口多、耕地少是我们现代化建设中必须看到的两个重要特点。1979年3月,他在党的理论务虚会上的讲话中说:“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生产还不够发展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就都成为严重的问题。我们要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但是即使若干年后人口不再增加,人口多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也仍然存在。”同月,他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人口增长要控制。争取到1985年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下。他强调说,降不到这个水平不行,国家负担不起。在这方面,应该立些法,限制人口增长。否则,经济的增长就被人口的增长抵消了。以后,他在多次谈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时都反复讲到,人口增长过快并不反映经济发达,而是反映经济落后。人多是我国最大的难题,我们难就难在中国人口太多。他说,在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诸因素中,人口太多,使增加人民的收入很不容易,短期内要摆脱贫困落后状态很不容易。所以,人口问题是个战略问题,要很好控制。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战略任务,一定要抓好。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坚定地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逐步地得到抑制,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25.83‰,降至1995年的10.55‰,不但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整个世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我国,与控制人口紧密联系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提高人口质量问题。邓小平分析我国国情,讲到人口多时强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我国人口的80%在农村,即农民多。劳动者的总体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差。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通过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邓小平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努力提高人口质量,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才优势,是邓小平设计“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根据之一。(高屹)

(未完待续)

(责编:李璐颖、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