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1978年:邓小平和他触摸的世界

2018年08月28日09:13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11月的新加坡,即使在夜晚仍然暖风四溢。中国副总理邓小平与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谈话也在升温。两人就像一对相识多年的老友,在饭后一起商量解决邓小平“家里”的问题。

这是1978年。中国在这一年决定推开国门,启动变革。

邓小平问,中国要改革、要发展,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李光耀说,教育。

邓小平若有所思地说,中国因为“文化大革命”损失了两代人的教育,影响很大,确实要恢复、要改革。

随邓小平访问新加坡的翻译施燕华回忆说,就是这天在新加坡总统府草坪上举行的晚宴中,两国领导人进行了最为推心置腹的一次谈话。

邓小平再次重申了白天会谈中的观点,中国将实施新的侨务政策。这也是他此次南亚、东南亚之行的重要目的之一:向周边国家释疑,争取支持,并消除“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他告诉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我们说真话,是真诚的,不说假话。”

一个月前的日本之行,邓小平亲眼目睹了发达国家的优势,这也许使他更急迫地想了解造就了“新加坡奇迹”的原因。

这一年,74岁的邓小平先后4次出访了7个国家。领导人如此频密地出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都很罕见。

新加坡是邓小平这一年正式出访的最后一站,短短两天的行程令他念念不忘。直到1992年,他视察南方时还提到要学习新加坡的社会管理经验:“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

要比就要跟国际比,不要与国内的比

寻求现代化经验,是邓小平访问新加坡的主题之一。

在白天不同寻常的会谈后,邓小平和李光耀在晚宴上的倾谈更加亲切而坦率。对中国最有吸引力的,是新加坡开放和引资的经验。由于这时新加坡也处在转型期,他们还谈到了劳动密集型发展期之后的种种情况。

李光耀说,邓小平在1978年所看到的新加坡,为中国人要争取的最基本的成就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

这种标准不仅是经济上的,也是社会发展上的。

邓小平本来要进入新加坡的普通住宅小区考察,但由于安全原因未能如愿。他于是到新加坡住房和发展局听了关于公共住房计划情况的介绍,最后登上该局22层办公大厦顶层,遗憾地遥望了这些住宅小区。

在接见中国驻新加坡机构主要负责人时,邓小平说,北京在前三门一带建了30栋房子,外面好看,里面就不行了。可派人出来看,学人家是怎么搞的。“要比就要跟国际比,不要与国内的比。”

施燕华说,要回国那天,她正在收拾行李,突然邓办主任王瑞林走进来说,小施快准备一下,首长要看看你住的房子。

邓小平来到这个普通房间,认真看了房间的每个空间,特别是洗澡间。最后自言自语地说,很好、安排得很合理。

由于同样原因,邓小平没能进入著名的裕廊工业园区,只在裕廊镇山上5层高的瞭望塔里鸟瞰这个新加坡最大的工业区。

裕廊工业园区是全亚洲最早的开发区之一,也是亚洲最富经济活力的区域。它位于新加坡西南部的海滨地带,面积60平方公里,本为荒芜之地。新加坡以这个园区为基地,选择了以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为主的发展道路。

在裕廊镇政厅里,邓小平听取了裕廊镇管理局主任的介绍。施燕华说,在新加坡的这两天,邓小平很少讲话或者评论他见到的新事物,但新加坡之行显然让他有所心得。

1979年10月,邓小平讲道:“我到新加坡去考察他们怎么利用外资。新加坡从外国人所设的工厂中获益。首先,外国企业根据净利所交的35%税额归国家所有;第二,劳动收入都归工人;第三,外国投资带动了服务业。这些都是(国家的)收入。”

寻找“长生不老药”

与缅甸、尼泊尔、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相比,访问日本对于邓小平具有另外的意义。

为邓小平1978年访日做翻译的王效贤告诉记者,她觉得邓小平那时已经对开放有了大概的规划,访问日本就是要看一看,充实这个规划。

其实,从1977年底开始,中国已陆续派出多个官方代表团出国考察。到邓小平赴日前,这些考察团已到过西欧、东欧的主要国家以及港澳地区。

1978年9月,邓小平出访朝鲜。他在同金日成会谈时提到,一定要以国际上先进的技术作为搞现代化的出发点。“最近我们的同志出去看了一下,越看越感到我们落后。什么叫现代化?50年代一个样,60年代不一样了,70年代就更不一样了。”

访朝归来,邓小平视察东北三省,其间多次提到出国考察团汇报的情况。

当时正在建设的霍林河煤矿要引进联邦德国技术。虽然没有去过联邦德国,但是邓小平一针见血地说,联邦德国的机器是完全自动化的,要引进人家的技术,就要学习人家的管理方法,按他们的管理方式进行生产。

他讲道,人海战术打不赢现代化战役。要培养人才,不但管理人员要合格,就是工人也要合格。“联邦德国、日本工人起码要高中文化程度,而且是比较好的,这样才能掌握技术。我们要好好学习,到外国去看一看,看人家怎么管理的。”

在听取了各个考察团的汇报之后,邓小平于10月底动身出访日本,亲眼“见识”这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状。

邓小平一行10月22日下午抵达东京。在29日结束访问前,邓小平先后参观了4家大型工厂。

在同社会党委员长飞鸟田一雄等在野党领导人会谈时,邓小平说,听说日本有长生不老药的故事,这次访问的目的是:第一,交换批准书;第二,对日本的老朋友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谢;第三,寻找长生不老药。他解释说,就是寻求日本丰富的经验。

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

邓小平在日本参观的四家企业分别是日产汽车、君津制铁所、松下公司和日本造币局。这些都是当时日本最引以为豪的支柱企业。

每参观一个项目,邓小平往往在详细询问后陷入沉思,直到下一个新项目出现。

在日产公司,邓小平讲了那句著名的话:“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

当时他入乡随俗地说,承蒙各位指教,使他获得了新的知识。他还说,中国也制定了现代化的目标,欢迎日本产业界到中国合作。

邓小平还体验了两个世界之最:最快的气垫船和最快的火车。他在新干线特快列车上的那句话同样被世人熟知:“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当时有日本记者问中国是否有建设新干线的计划,邓小平当即表示,有建设的打算,但是时间没有确定。

日本先进的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无疑激发了这位中国领导人的雄心。

邓小平乘坐有140多个座位的新型气垫船去了日本钢铁之城君津,这里有新日本钢铁公司最大的一座钢铁厂,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钢铁企业:由于全自动化生产,许多车间里几乎看不到一个工人。

邓小平最后问新日铁董事长稻山嘉宽,能不能帮中国建设一个比君津制铁所还好的钢铁厂。稻山嘉宽回答,当然可以。

这个“比君津制铁所还好的钢铁厂”就是后来的宝钢。

直到临回国时,邓小平仍意犹未尽。他让人把日本现代化的企业和设施拍一些纪录片,“我先看一看”。

邓小平访日的电视片随后在国内公开播放,这也是很多中国人第一次目击先进国家的情况。

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

邓小平从东南亚出访归来时,中央工作会议已经开幕。1978年12月13日,他在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对于经济,他说道:“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他把在日本、新加坡所见的管理体制一一罗列出来。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也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面对巨变中的、陌生而又吸引人的世界,中国的决策者,决定发动一场新的战役来缩小中国和世界的差距。

1979年底,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华。他问邓小平,未来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邓小平想了想说,当时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250美元,用20年时间翻两番,虽然仍是日本的十分之一,但总量已经持平。那时人民可以吃饱穿暖。这种状况叫做小康。

在场翻译的王效贤听了一愣:之前从来没遇到过这个词。日本虽然也有“小康”一词,却是指人体恢复的情况,而不是生活状态。

情急之下,王效贤就直接用了日语的“小康”,大平正芳却也明白了邓小平的意思。

中国的小康之路,就这样开始了。(山旭)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

(责编:赵亮、李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