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小平同志在上海二三事

2018年08月21日08:27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一个决断赢回珍贵两年

——邓小平视察宝钢

历史镜头定格

1984年2月15日,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小平同志在此视察时欣然命笔题词。当时在场的人们看到,本要题写“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创新”的小平同志在写到“创新”的“创”时,仔细考虑了一下,把“创”字轻轻圈去,改为“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几个字的修改,寓意深刻。

宝钢原办公室主任周正义回忆——

2004年8月,说起见到小平同志的那一天,宝钢原办公室主任周正义依然清楚地记得每一个细节:

那一天,小平同志乘坐乳白色的面包车视察了宝钢厂区。在延伸到江中1600米的宝钢主原料码头上,小平同志眺望浩瀚江水,询问从日本引进的先进设备的情况,指出:“我们要把日本的技术都学过来。”在12米高的自备电厂中央控制室里,小平同志得知电厂年发电量49亿度,其中36亿度自用,多余的电支援华东电网时,满意地笑了……

小平同志在宝钢的每一个提问都充满了思考,充满了对宝钢未来的厚望。这在他随后的题词里也得到充分体现:“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1984年,对于宝钢建设来说是一个关键的年头。当时,人们对宝钢议论纷纷,担心投资会成为无底洞。宝钢正处在二期要不要上、何时上的关头。邓小平同志在这次考察中仔细询问了宝钢二期如果立刻上马,1984年到1988年每年所需的投资数。当小平同志看准一期工程可以按时建成,二期工程有条件提前上时,当即果断指出:“原来国家计委考虑宝钢二期在‘七五’期间上,如果1985年只要2亿元,还可以上得快一点,不要耽误时间。”“宁可先借点钱,付点利息。”

“小平同志的英明决断,一下子把宝钢二期建设提前了两年,从而使工程早两年投产,早发挥效益,同时也跟上了世界的先进水平。这是珍贵的两年。”对此,周正义感慨万分。

在风雨中感受世界第一

——邓小平视察杨浦大桥

历史镜头定格

1993年12月13日上午,上海寒风细雨,风力达到6级,气温只有0℃。邓小平同志不顾恶劣天气,第3次视察上海的大桥建设。他来到完工不久的杨浦大桥主桥上,坚持下车冒雨走了20多米。当得知这座桥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斜拉桥时,他高兴地握着上海黄浦江大桥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朱志豪的手,赞叹道:“这是上海工人阶级的胜利,我向上海工人阶级致敬!”

时任黄浦江大桥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的朱志豪回忆——

回忆起与小平同志的3次见面,朱志豪依然能清晰地说出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

“第一次是1991年2月18日,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浦大桥浦西段的建设;第二次是1992年2月7日,小平同志来到建成的南浦大桥桥面,他笑着问我:‘这座桥是不是世界上最大的?’我告诉他,还不是最大,这座桥在世界斜拉桥中排第三;第三次是1993年12月13日,那天风力6级,但小平同志不顾风大雨寒,坚持下车,在已经建成的杨浦大桥上走了二三十米。当我告诉他,这座大桥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斜拉桥时,他高兴地握着我的手说:‘感谢上海的工程技术干部,感谢上海的造桥职工,向他们问好。’站在这世界第一叠合梁斜拉桥上,邓小平同志感慨不已:‘这是上海工人阶级的胜利,我向上海工人阶级致敬!’”

“桥的建设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力量。能够建世界第一的大桥,说明我们的技术水平赶上了世界先进发达国家,这才是小平同志最关心的。”朱志豪说。

一声感谢无限自豪——邓小平与上海航天人

历史镜头定格

1991年2月13日,已经连续第四年与上海人民共迎新春佳节的小平同志,来到位于闵行的上海航天局运载火箭总装厂。这是他第二次到上海航天基地视察。小平同志饶有兴致地参观了“长征四号”火箭合练弹、“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模型等航天产品。他说,感谢航天人为改革开放作出的贡献,中国也要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一席之地。

运载火箭总装厂职工吴雪琴回忆——

这或许是吴雪琴一生的遗憾。她当时站在运载火箭总装厂厂房门口的迎接队伍里,看见小平同志走过,她一阵紧张,没敢伸出手来。她旁边的同事,大着胆子伸出手。邓小平看见了,很自然地握住那双手。

“我们都觉得,小平同志很平易近人,很有风度。”吴雪琴说。

小平同志来视察的那天,正好是小年夜,天空中飘着细雨。为了迎接小平同志的到来,运载火箭总装厂(现改名为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特意把厂房布置成陈列室,展出最能代表上海航天技术的产品。邓小平一边听着航天专家对产品的介绍,一边饶有兴致地发问。

吴雪琴说,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经济大转型时期。那个时候,给参加研制“长征四号A”的工作人员记功,一等功不过100多元。当时有人说“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吴雪琴觉得,“小平同志来到我们工作的地方,说感谢航天人,这是我们怎样的荣誉和自豪!”

2003年,“神舟五号”升空,把中国人送入太空。当年小平同志视察过的运载火箭总装厂,也参与了这项工程。飞船上的太阳能帆板,就是在这里装配的。

十元钱买铅笔橡皮——邓小平在市第一百货商店

历史镜头定格

1992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3楼。全国劳模马桂宁将4盒铅笔和4块口红形橡皮用包装纸包好,装进塑料袋递给来此视察的邓小平同志,同时接过他递上的10元钱。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同志在一旁笑着对小平同志说:“马桂宁同志在为您提供优质服务啊。”一句话说得邓小平同志笑了,马桂宁笑了,周围的人都笑了。

全国劳模马桂宁回忆——

“邓小平同志握着我的手,连声说好。这是多么大的鼓励。那一刻,更让我坚定了为顾客服务终身的信念。”回忆起邓小平同志到南京东路市第一百货商店视察的那一刻,全国劳模马桂宁激动万分。

“那一天,老人家一出电梯,整个3楼商场立刻沸腾了起来,人们纷纷奔走相告。邓小平同志走到哪里,哪里就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参观文具柜台时,小平同志的女儿在一旁建议:“您就买一点吧。”小平同志欣然同意,由女儿代付款10元钱买了4盒铅笔和4块橡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小平同志第二次亲自购物。

说到这里,马桂宁还特别说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当天,他收了邓小平同志10元钱,并没有找钱。“可能不少人心中都有疑惑,但当时也没提起。”马桂宁笑着说,后来,他去北京开会,黄菊同志把他介绍给吴邦国同志时,吴邦国同志笑着说:他是全国劳模马桂宁嘛,我还能不认识?当年他收了小平同志10块钱到现在还没找呢。

“其实那天我给小平同志选的铅笔、橡皮都是进口货,加起来一共10.68元,我想小平同志时间宝贵,就没提起。我可不敢占老人家的便宜啊!”说起这段有趣的往事,马桂宁笑容中带着深深的怀念。

“你们生活好了,我就放心”

——邓小平与曲阳新村居民

历史镜头定格

1983年2月21日,邓小平同志在视察上海市虹口区曲阳新村时,参观了那里的菜场、百货商店和酒家。当了解到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都有供应时,小平同志开心地笑了。

曲阳街道原党委书记朱文英回忆——

当时的曲阳街道党委书记朱文英回忆说:“前一天我晓得有领导要来,还以为是检查卫生,没想到面包车上走下来的是小平同志,还跟我握了手!那天上海气温零下5℃,小平同志穿着中山装,帽子围巾都没戴,他在蔬菜、水产和猪肉摊前都停留了一下,询问上海市民副食品供应情况。从菜场出来后,小平同志又视察了曲阳商场。在曲阳酒家门口,有两位四川老乡主动跑上前握手,小平握着他们的手讲起四川话,谈笑风生,还信步跟着进了酒家……”

曲阳新村是改革开放后上海规划的第一个大型居民生活区,得知建成后将搬来5000户居民,小平同志十分高兴。他走进一户普通职工家中,察看住房情况,询问家人的收入和生活情况。然后,小平同志欣慰地说:“你们生活好了,我就放心。”

朱文英说,当小平同志走出居民楼的时候,门口已经站满了闻讯而来的居民,有的站在绿化地的土堆上,有的在对面大楼的窗户前,热情地鼓掌、挥手,不少人还大声招呼“小平同志,您好!”小平同志微笑着,频频向群众挥手致意。(潘高峰 任湘怡 唐宁)

(摘自《新民晚报》)

(责编:赵亮、李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