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66)

2018年07月20日08:34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提出:不要再讲计划经济为主了(2)

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推进,使我国进入了一个新旧体制并存的状态,市场机制的存在需要它所依据的经济理论。

1985年10月23日,邓小平在会见以格隆瓦尔德为团长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再次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格隆瓦尔德问:这种现象(少数贪污腐化和滥用权力的现象)是否反映了一个潜在的、很难解决的矛盾,即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邓小平还指出,解决那些消极现象主要通过两个手段,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要建设社会主义,根本的问题是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后,人们从中看到了一篇第一次公开发表的邓小平文稿《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这是1987年2月6日,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

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开门见山,直接破题:“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好像一谈计划就是社会主义,这也是不对的,日本就有一个企划厅嘛,美国也有计划嘛。我们以前是学苏联,搞计划经济。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

根据邓小平的谈话精神,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强调计划与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不再提计划经济为主。这说明我们在认识上又向前迈了一步。但对计划和市场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当时全党仍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也包括政治体制改革。1986年9月3日,在会见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时,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一直非常重视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1980年和1986年,比较集中地阐述了他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班人,他在总结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民主和法制的基本问题。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基础。

在当今世界,政治体制改革几乎是一切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勇气的志士仁人魂牵梦萦的话题,对于改革中的中国来说,则更是万众瞩目。然而,实践告诉我们,改革不仅要有激情,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的态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常常听到对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诘难,这一方面体现了人们渴求加速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的迫切心情;另一方面也说明政治体制改革确有阻力,确有难度。搞得不好还难免求荣取辱,走入歧途。同时,政治体制改革又是一个相当敏感的问题。真理超越一步就会变成谬误这句话,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

任何政治体制都是以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为背景,牵动着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利益。如果没有高超的设计水准和卓越的操作能力,必须是剪不断,理还乱。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牵动面极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同时,又是一匹难以驾驭的野马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无法绕过的一块巨石。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越缓慢,积累的问题就会越多,矛盾就会越尖锐。社会的敏感程度和动荡性就会越大,解决起来也就越困难。

眼下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评论林林总总。但是,能够全面理解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实在不多。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架构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思路博大宏远,其荦荦大端有以下一些方面:

在党和政权关系上,解决党政不分,权力过分集中和以党代政的问题。

在国家根本制度建设上,重新恢复宪法的权威,恢复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实现了直接选举,扩大了人民民主。

在社会基层组织方面,促成了持续27年的阻碍农村民主进程和严重束缚农村生产力的人民公社的全面解体,完善基层政权建设,实现村民自治,推进了基层民主。

在政府职能转换方面,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臃肿、低效的行政体制,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转换。

在治国方略上,提出了不搞“人治”,要靠“法治”的思想,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的逐步建立。

在解决历史悬案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顺利实现了香港回归,为解决澳门和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在政党制度方面,恢复和发展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

可以说,邓小平设计政治体制改革是审慎和稳健的,他不求速效,不计小成,立足长远,着眼于根本制度的改革。邓小平是成熟的政治家,他设计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绝不像一些经济派学者,从空想和理论出发,而是立足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针对影响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提出清晰的、可操作的思路,在我们实现跨世纪的发展时,他的这些理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也正是他的难能可贵之处。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实现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需要时间,需要步骤和程序,要少一点激情和冲动,多一点科学和理性。(高屹)

(未完待续)

(责编:赵亮、李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