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脱贫攻坚 统一战线在行动【3】

2018年07月13日09:00    来源:河北日报

原标题:脱贫攻坚 统一战线在行动

精准对接推动

让“千企帮千村”扶贫新模式竞相涌现

“这是今年邯郸各县拟发展和建设的83个扶贫项目,您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挑选跟进,我们将在近期组织对接推进活动。”7月初,我省部分民营企业家收到了一份项目清单。

怎样将民营企业优势、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贫困群众意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稳定可持续的脱贫模式,是“千企帮千村”行动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我省各级统战部门和工商联的努力方向。自2016年行动启动以来,他们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做好项目储备,组织民营企业与帮扶对象精准对接,种植养殖、农村电商、文旅康养、产业园区建设等项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扶贫新模式,为贫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保险”,解决贫困群众后顾之忧。

“蘑菇不好种、花钱多,种了卖给谁、能不能赚钱,以前心里没底,不敢种。现在踏实了,种的时候公司派人教,收的时候有公司兜底。今年自己种蘑菇,加上到基地打工,收入怎么也有几万块。”承德县头沟镇双庙村贫困群众刘子林跟记者算了一笔脱贫账,脸上乐开了花。

在省各级统战部门和工商联的搭桥协调下,承德市双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千企帮千村”中对接双庙村。他们把企业优势与群众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建设蘑菇种植扶贫基地,逐步打造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保险”扶贫模式,有效规避了多方面的风险:出菇基地由公司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避免了农户的投资风险;公司聘请业内专家组织技术培训,规避了农户的种植风险;引入保险机构承保自然灾害,不再靠天吃饭;公司保底价收购+商业保险,避免“谷贱伤农”。2017年,这一项目流转土地1700余亩,建设7个出菇基地,带动28个贫困村1640户贫困户,人均增收1200元到3000元不等。

把贫困群众的顾虑考虑充分、解决彻底,才能让他们能干、愿意干。在“千企帮千村”行动中,这样的扶贫项目还有很多:威县德青源“金鸡”模式、崇礼顺斋瓜菜定点采购、隆化县千喜鹤肉牛养殖小区、沽源和赤城县弘基马铃薯种植基地、青龙同盛医药种植基地等。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当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村企共建园区,实现多方共赢。

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特色鲜明的文化广场,姹紫嫣红的花卉苗圃,洁净如新的旅游公厕……6月的平山县南文都村让记者眼前一亮。村党支部书记范明平向记者介绍,“前面就是我们的主打景区文都河生态观光园,现在已经完成一期建设,秋天游客就可以在生态主题餐厅品尝到我们种的有机葡萄了。”

企业注资修建园区,村集体和贫困群众以土地、林场或劳动力入股。这是石家庄市工商联在深入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帮助南文都村引进的文都河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园区由河北柏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规划占地5300亩,总投资11.78亿元,共分三期建成,目前已完成投资3000余万元。

借助园区项目搭建村企合作平台,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开拓出了一条村企共建、共谋共赢的路子。据了解,项目一期工程流转土地1200亩,覆盖了64户贫困户中的51户;贫困群众园区就业5000人次,薪资报酬近100万元;贫困户扶贫资金入股,年底分红10%;企业先行垫资600多万元,改造村容村貌,修缮了原有古建筑。“项目建设期,已经带动贫困群众和村集体实现了多重收益。”该项目负责人张宁说。

成立扶贫基金,实现集中力量、精准投入。

近期,省工商联谋划的“中冀扶贫基金”进入成立前的最后阶段。基金面向省内民营企业进行募集,规模不低于1亿元,投资方向以产业投资扶贫为主,兼顾公益事业。在运作方式上,主要采取产业龙头为主导、基金投资支持为辅助,建立深度绑定农户利益的机制,通过机制惠及更多贫困人口。

集结民营企业的力量精准投入,或者组织有实力、有热情的大型民企对贫困县开展整体帮扶,这是我省统战部门和工商联在“千企帮千村”实践中的有益尝试。

各地也在进行积极探索。5月5日,河北海生集团发起的“河北海生慈善基金会”在邢台揭牌,计划每年筹资400万元,用于对贫困家庭学生、伤病残特困家庭等贫困群体的救助。

经过两年多的持续努力,“千企帮千村”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参与社会扶贫的重要平台、联系贫困群众的桥梁纽带。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已有1137家民营企业(商会)参与,投入资金14.4亿元,惠及1650个村、20.9万人。今年,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着力打造“千企帮千村”升级版,近期准备组织全省民营企业总结交流电视电话会,推广成功的扶贫模式和经验,表彰社会贡献突出的民营企业家。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杨亚澜、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