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小平与《赤光》

2018年07月05日08:07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海外的革命青年加紧联合,团结在党的旗帜之下。1922年6月,旅欧共产主义青年组织在法国巴黎西郊举行大会,会议确定组织名称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次年2月改称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选出中央执行委员会,赵世炎为书记,周恩来负责宣传,李维汉负责组织。8月1日,其机关刊物《少年》创刊,主要任务是“传播共产主义学理”,阐述建党建团的意义。

从1922年2月开始,邓小平(时称邓希贤)就在法国蒙达尔纪市附近的哈金森橡胶厂做工。蒙达尔纪是旅欧中国学生共产主义组织的发源地之一,哈金森橡胶厂也有一批思想先进的勤工俭学生。在他们的影响下,邓小平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耳濡目染的教育加上勤工生活的磨难,使他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3年3月,他从哈金森橡胶厂辞职,踏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厂方人事档案卡上注明:辞职不干,不再雇用。有意思的是,1975年5月,这个档案卡被法国总理希拉克作为特殊礼物赠送给应邀访法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

1923年6月,邓小平来到法国巴黎,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参加了《少年》的编辑工作,起初他负责刻蜡版和油印。邓小平白天做杂工,晚上忙刊物。编辑部设在小旅馆内,周恩来把改好的稿件交给他,他一笔一笔地刻版,接着油印,最后装订起来。因刻字工整,印刷清晰,装订简雅,他被大家称为“油印博士”。深夜工作结束后,邓小平就打地铺和周恩来住在一起。邓小平从长他6岁的周恩来身上学到很多,周恩来也很关心这位年轻的伙伴,两人在通宵达旦的工作中结下了深情厚谊。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宣告了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为配合国内形势,2月1日,《少年》改名为《赤光》出版。创刊号发表宣言说:“我们所认定的唯一目标便是:反军阀政府的联合,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合。”因而,“改理论的《少年》为实际的《赤光》”。他们也是这么做的,在法国多次进行反帝(包括反法)斗争。显然,在帝国主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是很需要勇气的。

对于《赤光》的封面,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中曾这样描述:“一个正欲跃起的少年,他赤身裸体,无牵无挂;他手持号角,高擎旗帜;他背靠光芒四射的赤光,脚踩无边无际的山川……它极好地表现出了旅法中共党员和青年团员们的风貌和气质。”

《赤光》是半月刊(而《少年》是月刊,后为不定期刊),16开本,每期十多页,内容活泼,联系实际,发行范围也更广泛,在华工中有较大影响。到1925年止,共出版33期。邓小平以“希贤”的本名发表过《请看反革命的青年党之大肆其捏造》(1924年11月第18期,是他生病期间写的)和《请看国际帝国主义之阴谋》《请看〈先声〉周报之第四批造谣的新闻》(1925年1月第21、22期合刊)。此外,他用化名也发表过一些文章。

邓小平还常给家里邮寄《赤光》。他的弟弟邓垦曾回忆说:大哥往家里寄了七八期,我当时还在念小学,只看到封面上有光身子的小孩,里面内容看不懂,到我念中学后,逐步看懂了,什么帝国主义侵略、苏维埃、为穷人谋利益等,我后来去上海找他,参加革命,最早影响我的就是大哥寄来的《赤光》。

1924年7月,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五大召开,邓小平当选为执行委员会书记局成员。根据中共中央有关规定,凡担任旅欧共青团执委会领导成员,自动转为中共党员。会议期间,代表们和将要回国的周恩来等合影留念。

12月,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六大召开。根据大会的决定,邓小平等司理工人运动事宜,萧朴生司理《赤光》事宜。需要指出的是,邓小平在《赤光》编辑部的工作,为后来他在中央苏区和红军长征期间主编《红星报》积累了经验。(宋传信)

(摘自《中国档案报》)

(责编:赵亮、李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