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浙江人民心中的邓小平

2018年06月20日09:13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邓小平到过浙江10多次,其中改革开放以后是5次:1983年、1988年和1992年3次在杭州视察,另外两次是路过。西子湖畔、钱江岸边留下了一代伟人的足迹,也留下了邓小平对浙江人民的热情关怀和殷切期望。

  为缅怀一代伟人,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浙江省委共同策划拍摄了一部反映邓小平与浙江改革开放的4集电视文献片《邓小平与浙江》,我有幸参与了采访摄制活动,深切感受到了浙江干部群众对邓小平发自内心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你们可以翻两番半到三番,这个很好呀”

  铁瑛曾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担任浙江省委书记。2007年2月,我们摄制组一行来到了杭州北山路84号大院铁瑛的家。

  年过八旬的铁瑛身体硬朗,记忆清晰。他给我们讲述了1983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第一次来杭州的情况:“1983年元月下旬,我们省委接到中央办公厅的一个电话,说小平同志要来杭州。2月初,他到杭州那天,我记得是坐一辆红旗车到刘庄的国宾馆。他下车以后,我看他身体很好,看上去很高兴。他与我们握手后,我就说:‘您是不是休息几天,我们再来。’小平同志说:‘不累,我们一块儿进屋,到屋里谈。’”

  铁瑛给我们解释说,邓小平这次是从苏州来到杭州的。他此行的目的,是要论证一下党中央当时提出的,到20世纪末实现经济发展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和实现小康社会的可行性。

  谈话中,邓小平简要介绍了他在苏州了解的情况,当讲到苏州在1982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人均800美元时,便询问在座的浙江领导同志:“你们有什么打算?到2000年能不能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真正达到翻两番以后,你们浙江会有什么变化?”

  铁瑛回答道:“我们浙江的GDP人均是600美元。我们计算了一下,到2000年可以翻两番半到三番。按五六个年头可以翻一番来计算,从1983年起到2000年,还有18年,按这个速度可以翻三番。”

  听到此,小平同志很有兴趣地问道:“有什么办法,有什么保证,抓哪些工作可以达到?”

  铁瑛想了想表示:“我们省委主要抓这几方面的工作:抓思想解放,抓改革,抓科技教育,抓轻工业的发展,发挥我们的优势,抓乡镇企业。”

  邓小平听后很高兴,说:“你们可以翻两番半到三番,这个很好呀。浙江和江苏你们应该多翻一点。因为你们的条件好一些。那么像青海、甘肃这些省比较后进一些,你们多翻一点,可以把他们拉一拉,这样全国可以翻两番。”

  从那次对江浙地区考察以后,小平同志对全国实现经济翻两番、奔小康的目标更加充满了信心。

  “你们发展得很快噢,一个浙江变成了三个浙江”

  1988年1月邓小平再次来杭州时,是薛驹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一个晴朗的上午,在杭州薛驹同志家的书房,他激动地给我们讲述了邓小平1988年来杭州的一些情况:

  “小平同志1988年来浙江的时候,是我和沈祖伦同志去接他的。从车站乘车到西湖国宾馆,

  在路上他就问我:‘你们浙江经济发展的怎么样?’我告诉他:从1982年到1987年,大体上是从200多亿元增加到600多亿元,可以说是3倍。小平同志下车以后说:‘你们发展得很快噢,一个浙江变成了三个浙江。’”

  薛驹说,小平同志精神很好,步履矫健,讲话非常明确。在杭州期间,他还几次与小平同志谈到关于浙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有一次,邓小平问到浙江的农业发展情况。薛驹告诉他:“浙江的农业在1984年,粮食产量已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180亿公斤。这是中央实行农村联产承包到户的结果,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对农业政策的调整,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所以农业有了很大的变化。”

  邓小平说:“让大家在实践中看群众的意见怎么样。”以后经过两年的实践,全省基本上都落实了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此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取得了迅速发展。

  小平同志对浙江乡镇企业的发展也非常关注。一次,当薛驹谈到浙江经济发展首先得益于那些乡镇个体工商业的迅猛发展,在全省工业产值中,乡镇企业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时,邓小平高兴地说:“浙江的乡镇企业发展得比较好。我还向外国的记者作了专门介绍。乡镇企业是异军突起,这是我们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乡镇企业发展了,农民的收入自然增加了。”当薛驹汇报浙江的商品市场、农贸市场也发展得很快时,邓小平说:“把市场当成一种手段,也可以搞社会主义经济嘛!”

  “我非常关注浙江的发展”

  浙江省委原书记李泽民同志对邓小平1992年底至1993年初来杭州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他说,“这是邓小平生前最后一次到杭州。在20多天时间里,我有幸3次陪小平同志,聆听了他的许多教诲,至今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刘庄西湖国宾馆,李泽民激动地说:“第一次是12月15日的上午,我和当时的省委副书记、省长葛洪升,省委常委、公安厅长夏仲烈同志,我们一起到东站去接小平同志。当天上午大概10点左右,小平同志乘坐的专列到达火车东站。小平同志由他的女儿毛毛搀扶下了火车。我第一个走上前去,同小平同志握手。

  李泽民回忆,在乘车去国宾馆的路上,他和邓小平坐在第一排。邓小平问他:“你是哪里人啊?”他说,“我是四川人。”邓小平说:“那我们是老乡啊!”

  车子经过西湖附近时,邓小平说他1988年来过杭州,这几年杭州变化很大。他说像杭州这样美丽的风景旅游城市,在世界上也是不多的。并问杭州每年国内国外来旅游的人有多少?旅游收入、创汇有多少?李泽民都一一作了回答。

  邓小平听后说:“杭州旅游要好好发展起来。”就这样,邓小平一路精神很好,谈笑风生。

  李泽民第二次陪邓小平是乘船游览西湖。在船上,小平同志兴致很高,诙谐幽默,谈古论今。但谈得比较多的话题还是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他非常关注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询问浙江经济开放的情况,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是什么位置。当时我和葛洪升同志一一向他作了汇报。中间,小平同志还不断询问一些具体问题。

  第三次陪邓小平,是在1993年1月4日,这天邓小平就要离开浙江了。李泽民回忆说:“上午9点左右,我们请小平同志接见浙江省主要党政领导和老同志。当时我和葛洪升同志到他住的房间去接。从卧室出来,在走廊上,小平同志用很大的声音对我讲,‘你们省委送来的材料、录像带我都看了。我非常关注浙江的发展。浙江发展的势头不错,要珍惜浙江这样好的发展机遇,保持好的发展势头。’来到会见大厅,我介绍了当时在场的一些老同志和省里的领导同志。小平同志与大家合影并和第一排的同志一一握了手。”

  邓小平是浙江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

  在北京邓小平故居的书房中,有一幅邓小平与小孙子在一起很亲热的双面绣像。它出自杭州天工艺苑工艺师陈水琴之手。在摆满了各种丝绣作品的“陈水琴工作室”,陈水琴热情地给我们讲述了当时的情景。

  1992年初秋,杭州市的领导来到天工艺苑绣品研究所,在看了研究所的一些双面绣作品后,问起当时在这里工作的陈水琴,是否绣过人物像。陈水琴说以前给国际友人绣过一些,这样便提到了给敬爱的小平同志绣一幅像的想法。

  陈水琴说:“当时这事一经提起,我的心里就好激动啊!”

  9月份开始选像,一张小平同志穿一件白色的短袖衬衣,怀抱着孙子,露出甜蜜、温馨笑容的照片被选中。经市委领导认可后,陈水琴把像架搬回家,准备用业余时间静静地绣。绣架摆在卧室里,相片也被放大到20寸。陈水琴说:“有时候,我要整整看一个多小时,生怕仓促下针,影响了画面的逼真度。”

  因为是双面绣,即刺绣的正反两面都要绣上这个画面,所以,绣这幅画的时间是很长的。从1992年11月开始,她下班后,全部的工作就是绣这幅像,每天从晚上7点到11点,前后共用了9个月时间。丈夫和女儿都全力支持她。

  陈水琴回忆说:“到第二年的夏天,我终于完稿了。看着自己绣的小平同志的像,我兴奋得一夜未睡。第二天,我把绣像带到了所里,摆在绣品陈列架上请同事们提意见。他们都说画面很有真实感,小平同志的形象生动、有灵性。我心里想,我的绣像成功了,这是我的刺绣生涯中最有意义的一页。”

  小平同志的这幅绣像当时经过多方征询意见,之后又作了些修改,然后装上红木相框和镂空雕花底座,就全部完成了。1993年8月21日,所里被告知小平同志的女儿邓楠到了杭州,并了解到8月22日是小平同志89岁的生日,于是准备把这幅绣像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小平同志。

  陈水琴告诉我们:“见到邓楠后,我把绣像郑重地交给了她,并让她转达杭州人民对小平同志的爱戴和深深的敬意。不久,邓楠把这幅绣像转交给了父亲。小平同志非常喜欢这幅画,他托邓楠向我转达谢意,说:‘谢谢你,谢谢杭州人民’。”

  邓小平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是的,浙江人民也深情、永远地热爱他。(朱健)

  (摘自《今日浙江》)

(责编:赵亮、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