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介甫
尼克松:他是20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理查德·尼克松是美国第37任总统,是国际政治舞台上最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冷战舞台上,他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中国人民熟悉他的名字,主要是因为他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打开了关闭23年之久的中美关系的大门,揭开了中美关系史上崭新的一页。
尼克松和邓小平初次见面于1979年。这年1月,邓小平应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邀请访问美国,卡特举行正式宴会欢迎中国客人时,尼克松也应邀莅临。在宴会桌边,他和邓小平相见了。卡特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虽然他不认识中国的现领导人,但是他很高兴在这短暂的招待会上同他们谈自己以前的访问。从中国人私下的言论中可以明显看出,他始终是他们敬重的朋友。”此后,尼克松访华时,多次受到邓小平的接见。
尼克松敬重邓小平,在《1999:不战而胜》这本书中,他称赞邓小平是“20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并称“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在邓小平的设计指导下实现的”。他高度评价中国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认为这应归功于邓小平。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和《角斗场上》两本书中这样称赞邓小平:
我见过邓小平4次,1979年在华盛顿,1979年、1982年和1985年在北京。我每次离开北京时,他那勇往直前的坚强决心和绝对的自信都给我留下了一次比一次深刻的印象。而且每次我对他的印象都由于他领导的国家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而进一步加强。正如其他的伟大领袖们一样,邓小平对未来的看法高于专家们,他能看到专家们不可想象的东西。的确,他正在做的是任何共产主义国家从未做过的,但是,从未做过的事绝非做不成的事。
尼克松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主动退休,他说:邓小平认为,一位领袖逝世以后,如果有妥善准备好的接班人继续执行他的政策,这就是最终的成功。今天,邓小平仍然很健康,但是,随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感觉越来越明显,邓反而得以理解到领袖不朽的关键在于谦虚地承认其他人能够也必须代替他。邓小平以其一生中的许多辉煌业绩而将被人们所记忆。历史上,很少有坚强的领袖人物能正视自己的终将逝去,而不是被别人迫使他承认这一点。邓说:“我要在还未老糊涂之前退下来。”这句简单的话充分证明了他的伟大。
从1976年到1985年,尼克松对中国进行了四次访问,惊叹于这个国家“从世界上最教条主义的共产党国家之一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进步的共产党国家之一”。1985年访华时,尼克松同邓小平进行了广泛的交谈,邓小平既谈到中国的国际地位,也谈到国内的改革。在谈到中国的经济改革时,邓小平同尼克松说:中国将对这种改革进行认真的试验,如果这种改革行得通,就继续进行下去;如果这种改革失败,我们将放弃它。我们在三五年内可以决定我们未来的方针,改革的方向是不可逆转的,但是策略是可以改变的。在会晤快要结束时,尼克松说:中国的改革得到成功,也许可以成为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的模式。
卡特:同他谈判是一种乐趣
吉米·卡特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之一,在他当政时期,由于毅然决定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而轰动世界。他卸任之后,在其回忆录《忠于信仰》中,描述了同邓小平会晤的情况,披露了邓小平当时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
中美两国于1979年l月1日实现了关系正常化。1月29日至31日,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应卡特总统和夫人罗莎琳的邀请,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邓小平是新中国成立30年来第一个访问美国的中国高级领导人。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政府对邓小平这次访问十分重视,以高规格接待他。当邓小平和夫人一行29日上午10时乘车来到白宫时,受到了卡特总统和夫人,以及美国政府许多高级官员和群众的热烈欢迎。此时,有着179年历史的白宫分外整洁,南草坪进行了装饰。1000多名欢迎群众挥舞小型的中美两国国旗,向卡特总统和邓小平欢呼、鼓掌。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在邓小平访美之前,还没有一个外国贵宾受到过美国政府如此隆重的接待。邓小平对美国的这次访问,对发展两国关系有着重要意义,是中美两大民族传统友谊史上新的里程碑。《世界论坛报》称“邓小平是世界和平的杠杆”。卡特总统在他的回忆录《忠于信仰》中这样回顾邓小平:
在几次既愉快又富有成果的会谈中,我们还讨论了另外一些问题,有几个是非常机密的问题。邓小平在访问国会时,谈话生动幽默,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看来中国人懂得如何既表现出沉着的自信心和对自己国家的自豪感,又不显得骄傲自大。
在我们最后一次会谈时,我们签署了领事馆、贸易、科学技术、文化交流等协议。当时,有人问他:“我们当初决定实现关系正常化时,你在国内有没有遇到政治上的反对势力?”当邓回答“有”时,人人都侧耳听他怎么说。他停了一停之后说:“在中国的一个省——台湾遇到了激烈的反对。”
后来,卡特在他的私人日记中这样写道:“邓小平的来访是我在总统任内最愉快的经历之一。对我而言一切都很顺利,中国领导人似乎也同样愉快。”卡特还这样描述邓小平:“聪明、强硬、机智、坦率、勇敢、有风度、自信且友好。”
1987年6月29日,卡特应邀访问中国,相隔6年再次与邓小平见面。邓小平在同卡特的交谈中透露了中共十三大的准备情况。他说,党代会在政治上将重申1978年以来的政策,主要是改革和开放。“我们不但要继续实行改革和开放政策,还要搞得更勇敢一些。”邓小平说:“党代会将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加强民主和法制两个方面。至于民主,我们不能照搬贵国的民主。如果没有安定团结的环境,我们什么也干不成。因此政治体制改革一方面讲社会主义民主,另一方面还要讲社会主义法制。”会见结束时,邓小平高兴地接受了卡特的一件礼物——他撰写的回忆录《恪守信念》。
布什:他从一个气势汹汹教训美国官员的邓小平,又变成了一个幽默风趣的合作伙伴乔治·布什是继罗纳德·里根之后的美国总统。20世纪70年代初,在杰拉尔德·福特担任美国总统期间,曾担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在美国政坛显要当中,恐怕没有谁比布什更熟悉中国。在驻华期间,他和夫人经常一起骑自行车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上来来往往。他为促进两国之间的交往,加强中美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75年10月,布什随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一起访问北京,与邓小平进行了3次长时间的会谈,这使他有机会直接了解邓小平。虽然此前他已见过邓小平几次,但这次与邓小平的长时间会谈显然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乔治·布什曾多次访问中国,与邓小平有过多次会面。1979年4月10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其中有条款是,美国将继续向台湾出售“足够的防御性武器,使其能够维持充分的自卫能力”。当时竞选总统的罗纳德·里根要给台湾以“尊严”,包括谋求与台湾建立正式关系。1979年8月,布什前往亚洲,会见了“愤怒的邓小平”。布什在回忆录中这样提到这次会面:这是一次特别不愉快的访问。我想让中国放心里根不会实行“两个中国”的政策,但是在会谈中邓小平的助手带来了最新的新闻简报,其中包括一次里根记者招待会的报道。里根在这次招待会上说,台湾是一个国家,美国应当恢复与台湾的外交关系,为台湾的自我防御提供所需要的一切。邓小平说:“他又在搞这一套。”他接着又说:“里根不止一次说过,他支持与台湾建立官方关系……不管在其他国际问题上有何观点和立场,假如里根的言论和共和党的政纲得到贯彻,这必将损害中美关系。”邓小平还宣布,如果共和党继续支持台湾,他将被迫起来维护“十亿中国人民的利益”。我尽量软化美国的立场,但邓小平仍然没有消气。
1981年6月,邓小平邀请里根手下的国务卿黑格访华。16日,邓小平在会见黑格时重申:中国希望中美关系顺利发展,但是假如不能正确处理对台售武问题,则可能造成中美关系的停滞甚至倒退。
为了打破中美之间这种紧张关系,布什再次来到中国。他回忆说:
我在抵京后的最初几天发现,北京对售武问题依然态度强硬。随后邓小平请我去谈,会议中邓提议和我去旁边一个房间单独交谈一刻钟,只允许恒安石和翻译在场。一个小时后,我和邓小平达成非正式谅解,后被纳入美国限制对台售武的文件。
邓小平知道已经得到了他所期望的最佳结果:美国对售武做了限制——而随着美国对台售武的减少,邓小平可以乐观地认为,从长远看台湾终将回归大陆。一个多年来像一位军人那样以强硬姿态气势汹汹教训美国官员的邓小平,又变成了一个幽默风趣的合作伙伴。 (摘自《世纪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