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2)

高屹

2018年03月09日10:45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如果给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立奥林匹克奖的话,我有希望获得该奖的金牌

邓小平的一生波澜壮阔,充满传奇色彩。提起邓小平,人们就会说,是他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圆了中国一个多世纪以来求富求强的梦。同时,人们也会说,是他创造了20世纪世界政治历史上“三落三起”的政治传奇。为此,国外新闻媒体曾送给他一个雅号——“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并对他的传奇人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时,一位美国记者问及他个人的这段经历,他幽默地说:“如果给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立奥林匹克奖的话,我有希望获得该奖的金牌。”

是的,在一个人的政治生涯中,竟然三次被打倒,又三次顽强地站了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美国《时代周刊》1986年第一期刊文介绍1985年度世界风云人物邓小平时曾这样说:“邓的长期革命生涯一直使传记作者们觉得不可思议:有过在战争和革命中冲锋陷阵的辉煌经历;有过了不起的政治胜利;有过屈辱的下台;也有过个人的成就和家庭的不幸……这位意志顽强的政治家不仅靠忍耐挺过了难关,而且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今天,在他年近八旬之际,他作为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领导人,站在了权力的巅峰,成为他骄傲地称之为第二次革命的开创者。”连世界政治舞台上著名的“铁娘子”、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也赞叹道:“在那种环境下生存下来,三次受到清洗并三次恢复元气,需要特殊品质。”人们在称颂邓小平创造了20世纪政治历史奇迹的同时,也为他那独特的人生风范和魅力所吸引所折服。那么,就他本人而言,是什么原因使邓小平能够创造这个奇迹并不断取得人生辉煌的呢?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时,已是73岁的老人。为中国革命和建设辛劳了几十年。当时,有人建议他不要再担负过于劳累的实际工作。但是,当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他,当中国的现代化需要他的时候,他又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在决定他复出的中央全会上,他深情地说:“全会决议恢复我的工作,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在我个人来说是高兴的。坦率地讲,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员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应该老老实实地履行党员的责任,听从党的安排。”这是多么感人的肺腑之言,它道出了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无私的高尚情怀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这种情怀和信念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没有动摇和改变。1984年3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访华时曾问邓小平,你最痛苦的是什么时候?邓小平回答说:“我一生最痛苦的当然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其实即使在那个处境,也总相信问题是能够解决的。前几年外国朋友问我为什么能度过那个时期,我说没有别的,就是乐观主义。”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曾回忆说:“1979年我有几个月下野了,那期间我又访问了中国,去了西藏。从西藏回到北京后我见到邓小平。我问他,我现在下野了,但希望重返政治舞台,你曾经有过这种经历,你的秘诀是什么?邓小平说,只有一个:忍耐。”这就是邓小平的秘诀,这就是邓小平的风格。忍耐,是一个大政治家的特殊品质,是一代伟人的人生积累。芬兰前首相索尔萨对邓小平这一点特别佩服。他说:“我们芬兰语中有个特别的词汇:忍耐。含义是拥有崇高的信仰,对为之奋斗的事业充满信心。这个忍耐与信仰便是邓小平的财产。”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忍耐的特殊品质铸就了邓小平的坚强性格,无论在什么困难的情况下,或是政治上遭到迫害,或是个人家庭遇到不幸,他都能坚强地挺过来,并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的精神。1988年他在会见一位外宾时说:“我参加共产党几十年了,如果从1922年算起,我在共产主义旗帜下已经工作了六十多年。这期间做了不少好事,也做了一些错事。人们都知道我曾经三下三上,坦率地说,下并不是由于做了错事,而是由于办了好事却被误认为错事。”他坚信党和人民,坚信历史的公正。信念、忍耐和乐观主义的有机结合使他能够一次次东山再起,愈挫愈奋,把坏事转变为好事,终于在古稀之年又创造了自己人生最辉煌的时期,把中国引入了与自己名字紧密相连的新时代。

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

1920年,16岁的邓小平远渡重洋,到欧洲勤工俭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22年他在法国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从此,便走上了职业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道路。参加革命时,他就“打定主意”:“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退休之前,他又慨然表示:作为一个为共产主义事业和国家的独立、统一、建设、改革事业奋斗了几十年的老党员和老公民,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退下来以后,我将继续忠于党和国家的事业。这话催人奋进、令人敬佩。

邓小平在1986年回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提问时曾说:“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另一个词叫共产主义。我们过去干革命,打天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因为有这个信念,有这个理想。我们有理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以我们才能取得胜利。革命胜利以后搞建设,我们也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因为有了坚定的信念,邓小平才能够那样全身心地投入他所认定的事业。从百色起义到浴血太行,从挺进中原到决战淮海,从渡江战役到挥戈西南,从担任总书记的繁忙日子到被放逐江西的艰苦岁月,从主持全面整顿到领导拨乱反正,从改革开放的运筹帷幄到建立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邓小平的名字始终与中国革命和建设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紧密相连,始终与社会主义在中国和在世界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他以自己的一生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他为自己的理想贡献了自己的一生。邓小平人生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共产主义信念和理想。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他更是特别强调这一点。他指出: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

(未完待续)

(责编:秦晶、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