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小平关注与指导报刊工作

2018年03月08日10:08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邓小平一向认为,报刊宣传是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他成为党和军队的高层领导人以后,即便没有亲手创办和主编报刊,但在繁忙的党务军务工作中,也不忘关注报刊新闻业的发展,或领导创办新的报刊,或指导报刊的宣传,并不时为报刊撰写稿件。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出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主持政治部日常工作。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月,他对新闻宣传十分关注,提出要最大可能地加强随军记者的力量,要“大大地加强对外宣传工作,要通过文艺作品、报告文学、新闻通讯、摄影、绘画等,把我们真实的战斗生活反映到国际上去,流传到华侨中去,传播到大后方去”。

邓小平还在总政出版的《前线》周刊发表了《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等文章。八路军总政治部的机关刊物《八路军军政杂志》出版后,他也为该刊撰写重要军政著述。1940年7月,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出版的《前线月刊》创刊,他曾是该刊的编委之一。1943年10月,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全面主持晋冀鲁豫边区的党政工作,该地区的报刊事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比较重要的报纸有《新华日报》华北版(及太南版、太行版、太岳版等)《晋冀豫日报》《冀鲁豫日报》《中国人报》《战场周报》等,而各机关、团体、专区、县发行的小型报纸种类就更多,总计约有四五十种。刊物方面,数量也有三四十种之多。

邓小平不仅经常关注报刊的宣传工作,而且还在延安的《解放日报》《解放》周刊、《八路军军政杂志》,晋冀鲁豫的《新华日报》华北版、《党的生活》《抗日战场》《战斗》和重庆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等报刊,发表了《在敌后方的两个战线》《悼丁思林同志》《党与抗日民主政权》《庆祝刘伯承同志五十寿辰》《五年来对敌斗争的概略总结与今后对敌斗争的方针》《八路军坚持华北抗战》《太行区的经济建设》等文章。

在1947年率军转战大别山期间,部队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邓小平指出,越是艰苦的时候越不能丢弃宣传工作。他认为宣传工作就是当前最大的政治工作,是团结大多数民众在我党我军周围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武装人民思想的主要手段,“广泛使用一切宣传武器(宣传队、剧团、部队指战员的宣传、政府出布告、开大会、开座谈会、演讲会、画展等等),宣传我们的主张和政策,驳斥敌人的造谣和欺骗,可以占领思想阵地,安定民心,造成新区的新气象”。

在解放战争的决胜阶段,邓小平与刘伯承率部南下,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相继解放了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并迅速出版南京《新华日报》、上海《解放日报》等。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直接领导筹划了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省党报的出版。1949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西南局成立,邓小平出任第一书记。他将毛泽东主席题写的《新华日报》报头,交给筹办西南局机关报的人员,并指示他们随军向重庆前进。11月30日,重庆解放。12月10日,西南《新华日报》与读者见面。12月底,为稳定物价,他指示《新华日报》每天都要公布重庆的折实单位,让广大群众知道油、盐、米的牌价。他不仅对报社工作做过多次指示,还亲自审阅修改报纸的重要言论,也审阅修改过不少记者的稿件。他在审阅会议新闻稿时,经常勾掉自己的讲话内容,并说“新闻要短些”。

1950年5月16日,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的报告中,邓小平曾详细阐述了新闻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性、性质和任务以及如何办好报纸等问题,这是他的一篇有关新闻出版工作的著名讲话。他指出:“出报纸、办广播、出刊物和小册子,而又能做到密切联系实际,紧密结合中心任务,这在贯彻实现领导意图上,就比其他方法更有效、更广泛,作用大得多。”他认为报刊宣传由于辐射范围广泛而具有特别的效力,“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开会是一种领导方法,是必需的,但到会的人总是少数,即使做个大报告,也只有几百人听。个别谈话也是一种领导方法,但只能是‘个别’。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用笔写出来传播就广,而且经过写,思想就提炼了,比较周密。”针对部分领导人不重视新闻工作的情况,邓小平指出,办好报纸,关键在领导重视:“办好报纸有三个条件,结合实际、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条离开了领导也搞不好,报纸就没有力量,容易变成‘有闻必录’。”他鼓励说,“《新华日报》最近有进步。”强调“办好报纸的前提在领导”,提倡领导同志亲笔给报纸写文章,并身体力行。同年10月1日,他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开国一年在西南》的短文,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

1953年,邓小平调往中央工作,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之一。在日理万机的同时,他每天要看很多报纸,并参与审阅《人民日报》的重要社论。在六七十年代,他两次被打倒,又两次崛起,看报纸成为他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

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成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与报纸的关系更为密切。1977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著名文章。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章,得到了邓小平的明确支持。文章写道:“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原则。”邓小平多次批评“两个凡是”的观点,支持报纸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借助于影响力极大、极具权威性的中央党报上的这篇不朽之作,邓小平掀起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与实践波涛,思想的大解放催生了改革开放的大变化。

之后,邓小平还多次强调“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要求“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孟红)

(摘自《党史纵览》)

(责编:秦晶、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