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小平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104)

武市红 高屹

2018年03月06日08:55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情系十四大(2)

1992年10月12日上午,亿万观众在转播党的十四大开幕的电视荧屏上不约而同地搜寻邓小平的身影,人们未能如愿。

19日上午,在十四大的闭幕式上,人们又没有见到邓小平。于是,全世界都提出了一个问题:邓小平您在哪里?

邓小平就在自己家里。他同人民一样,同样在关注着十四大的召开。

邓小平对十四大的关注,自有他自己的方式。他关注着十四大的报告。在炎热的夏季里,他曾用两个半天的时间审读了报告草稿,又用了两个半天对报告提出了修改意见。他认为:江泽民这个报告有分量,是一次革命。他说:报告中讲我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的范围内,要写得合乎实际,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

邓小平关注着十四大的进程。开幕那天,他和寻常百姓一样,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认真听江泽民的报告。结束时,他满意地说:讲得不错,我要为这个报告鼓掌。说完,就在电视机前鼓起掌来。十四大开了7天,他每天都翻阅十几份报纸,仔细了解大会进程。大会闭幕的那天上午,选出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邓小平欣慰地说:真是群情振奋。

邓小平没有出席十四大,但他理解大会代表和全国人民的心情。他不愿也不会给十四大代表和全国人民留下一份遗憾。

10月19日下午3时,邓小平来到人民大会堂。在江泽民等7位新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新近退出中央委员会的老一代革命家杨尚昆、万里等人陪同下,邓小平与全体代表见面。

邓小平来了。水银灯把会议大厅照得通明。2000名代表的掌声在大厅里久久回荡。

邓小平身着中山装,满面春风,边走边向代表们招手致意。

“小平您好!”

“祝小平同志健康长寿!”

这发自肺腑的声音,表达了全体代表的心声,道出了中华各民族人民深深的祝福。

与2000名代表一起,邓小平又一次留下了一张历史性的合影。随后,7名常委送邓小平往回走,在即将跨进电梯的一刻,邓小平突然转过身来,对江泽民说:大会开得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江泽民紧握着邓小平的手,激动地说:现在大政方针已定,我们要真抓实干。

望着年富力强的党中央总书记,88岁的邓小平高兴地笑了。

邓小平理论:十五大的灵魂

1997年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小平与世长辞。邓小平去世后,党内党外、国内国外都在关注中国的方向与形象;关注中国能否继续坚持由邓小平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能否继续走由邓小平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关注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以什么样的面貌跨入新世纪。1997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将其载入党章。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邓小平同志逝世后,全党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的确立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并将其在党章中确立下来,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经过近2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作出这个决策,表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和全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决心和信心;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这也是我们党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认识逐步深化的必然结果。

伟大的事业,必须有伟大的理论指导。科学的革命理论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和指南。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党的七大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现在,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别是在十四大的基础上,党的十五大又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有一个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全党逐步认识了这一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三大报告在第一次使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概念的同时,也第一次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结合有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后,我们党对这一理论及其历史地位的认识更加深刻。1989年,江泽民在国庆40周年大会上指出:“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经过十年实践检验而为亿万人民所认识和接受的科学理论,是指引我们继续前进的旗帜。”经过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七中全会,江泽民在建党7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和1992年6月9日在中央党校的讲话,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总结和概括,指出这一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标志着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实现了一个新的飞跃”。党的十四大比较系统地概括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贡献,明确提出了“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指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际上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是十四大最大的历史贡献之一。十四大以后,在落实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的历史性任务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保证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唯一正确的理论。1993年11月2日,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付出了巨大代价获得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在论述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时,把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说成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性飞跃”。这是党的文献中第一次直接使用“指导思想”的提法。邓小平去世后,在《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和江泽民在邓小平追悼大会上致的悼词中,更加直接明确地指出这一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同时号召全党全国人民“更高地举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

(未完待续)

(责编:秦晶、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