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小平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95)

武市红 高屹

2018年02月09日08:34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实现历史性转折后不久,邓小平一语惊天:“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2)

邓小平:“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与苏联不完全一样,一开始就有区别,……但是,我们有些经济制度,特别是企业的管理、企业的组织这些方面,受苏联影响比较大。这些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经营方法、管理方法、发展科学的方法,我们社会主义应该继承。在这些方面我们改革起来还有许多困难。”

吉布尼:“您是不是认为过去中国犯了一个错误,过早地限制了非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方面限制得太快,现在就需要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指引之下,扩大非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作用?”

邓小平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同样的,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经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这当作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此语一出,石破天惊,震聋发聩。生活在那个时候的人们都知道,说出这样的话,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胆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实行计划经济,大到钢铁电力等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小到针头线脑等群众日常生活用品,无一不在计划之列。粮票、油票、布票、糖票,人们离了各种票证寸步难行。更主要的,是人们在思想上已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视市场经济如洪水猛兽,连农民自发形成的集贸市场也被取缔;“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则写入了教科书,奉为不可动摇的根本。

水至清则无鱼。单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在一定时期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也使我们在建国几十年后陷入了经济发展的困境。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提出了实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但究竟怎么改,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人们的认识还是很模糊。

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高屋建瓴,提出搞市场经济,充分显示了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远见卓识和过人胆略!

改革由农村转入城市后,邓小平大声疾呼:“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在总设计师的引领下,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地迅速推进,经济迅猛发展。这几年的实践,也使我们党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并有了新的发展。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大会的开幕词中提出了一个响亮的指导思想:“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内涵丰富,其中蕴含着对传统的计划经济进行一场深刻革命的期冀和要求。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党的十二大确定了分两步走,在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部署。为此,大会就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提出在坚持国营经济主导地位的同时,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在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的同时,采纳了许多商品和企业要实行指导性计划的主张,并提出:“至于各种各样的小商品,……可以让企业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化灵活地自行安排生产。”在当时,这种在计划与市场的问题上的认识是有所前进的。

十二大前后,邓小平同国家计委负责同志谈话,强调了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经济搞得不活。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对经济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

到1984年,农村改革已取得很大成功,“计划经济为主”的口号在广大农村已渐退为昨日黄花;经过试点,城市的体制改革也取得了初步经验,指令性计划的范围逐渐缩小,市场调节的范围不断扩大。

适应改革发展的这一新形势,同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改革由农村转入城市,全面展开。这个《决定》改变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明确提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从完全的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无疑是认识和实践的一大进步。10月20日,就在这次全会通过这个《决定》时,邓小平作了即席讲话,给予高度评价:“我的印象是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两天后,邓小平在中顾委三次全会上又谈到:“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我看讲清楚了。过去我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没有前几年的实践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会被看作‘异端’。我们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新情况下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时隔一年,1985年10月23日,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的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在回答时代公司总编辑格隆瓦尔德的提问时,邓小平再次阐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问题——

格隆瓦尔德:“现在经济改革,你们教育人民要致富,出现了少数贪污腐化和滥用权力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否反映了一个潜在的、很难解决的矛盾,即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

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总之,我国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化建设。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固有的特点,也采用资本主义的一些方法(是当作方法来用的),目的就是要加速发展生产力。”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召开。就在此前几个月,2月6日,邓小平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明确指出:“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好像一谈计划就是社会主义,这也是不对的,日本就有一个企划厅嘛,美国也有计划嘛。我们以前是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十三大报告要在理论上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讲清楚我们的改革是不是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大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路线,并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利用市场调节决不等于搞资本主义。”“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这些提法,较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有关论述又有所前进。

春风又度,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谈话:“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视察南方,邓小平几次就发展市场经济问题作了明确的论述。

——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重申:“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资本主义就没有控制,就那么自由?最惠国待遇也是控制嘛!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

(未完待续)

(责编:秦晶、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