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小平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93)

武市红  高屹

2018年02月02日08:24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邓小平与十三大

十三大归根到底是改革开放的大会。十三大要重申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相应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邓小平

1987年10月召开的十三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概括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大会正式宣布中国共产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中,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对十三大的筹备工作给予了很大关注和重要指导

十三大实质上主要有两项重要准备。一是人事问题。这在1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已经明确。老一辈革命家从党的事业着想,从国家的长治久安着想,在这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带头推进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徐向前、邓颖超、彭真、聂荣臻“四老”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实行半退。即大家所说的“四老”全退,“三老”半退。还在1985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实行年轻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实行年轻化的步伐,尤其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班子,基本上由年富力强的同志组成。

另一个准备是起草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邓小平对这项重要的准备工作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关注。在报告的起草过程中,他作了重要指导。

1987年2月6日,邓小平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说:“十三大报告要在理论上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讲清楚我们的改革是不是社会主义。要申明四个坚持的必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必要,改革开放的必要,在理论上讲得更加明白。十三大报告应该是一篇好的著作。”实际上邓小平指出了报告要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的改革的性质讲清楚,阐明我们的改革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而不是搞资本主义,这样就可以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认识统一起来,更加勇敢更加大胆地投入改革。他还多次指出,加快和深化改革,尤其是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日程,应该是十三大的主题和基调。

从1987年2月底开始到3月中旬,中央反复讨论了报告的思路、结构和主要内容。

3月21日,中央向邓小平报送了《关于草拟十三大报告大纲的设想》。其中说:“大家都认为,这个文件,关系重大,一定要写好,要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线写清楚,写出分量来。”还说报告准备写七个部分。全篇拟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根据。报告的起草工作准备循着这个思路加以展开,说明由此而来的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由此而来的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任务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由此而来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任务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由此而来的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任务,由此而来的在理论和思想指导上避免“左”右两种倾向的必要性。

报告的设想得到了邓小平的首肯。4天之后,即25日,他对这个设想作了批示:“这个设计好。”

随后,十三大报告以邓小平批准同意的设计方案为基础,几易其稿,最后形成。报告包括七个部分:1、历史性成就和这次大会的任务;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3、关于经济发展战略;4、关于经济体制改革;5、关于政治体制改革;6、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7、争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胜利。

十三大开过后,邓小平说:“我们党的十三大报告是集体创作,集中了几千人的智慧,有许多内容并不是我提出来的。当然,其中也有我的看法和意见,但大部分是集体的意见。”

邓小平主持了十三大

十三大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1936人,代表着4600万党员。特邀代表61人。出席大会的代表1950人。十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加快和深化改革。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听取和审议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选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选举新一届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10月25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举世瞩目的十三大即将在这里隆重开幕。

邓小平红光满面,健步走进人民大会堂。

邓颖超高兴地握着邓小平的手说:“小平同志,向你祝贺十三大的召开。”

“大家一起祝贺,向大家祝贺。今天是党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值得祝贺。”邓小平一边热情地同邓颖超握手,一边笑着说。

当得知来采访这次大会的国内外记者很多,有400多人时,邓小平高兴地说:“好嘛!好嘛!这说明我们的这次大会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开会的铃声响了。大会主席团的成员们陆续走向主席台。

9时整,十三大正式开幕。邓小平主持了大会。

赵紫阳受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托,向大会做了《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

大会对当前我国社会作了深刻的分析,指出,一方面,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消灭,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有了相当发展。另一方面,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

从这样一个实际出发,报告提出应确立六个具有长远意义的战略指导方针:第一,必须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第二,必须进行全面改革;第三,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第四,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第五,必须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努力建设民主政治;第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精神文明。

报告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十三大的突出贡献。

十三大召开之前,邓小平就在各种场合多次对初级阶段的理论进行论述。如:1987年4月26日的《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4月30日的《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7月4日的《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10月13日的《我们干的事业是全新的事业》等。特别是8月29日的《我们干的事业是全新的事业》精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他说:“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他给初级阶段下的定义是“不发达阶段”的社会主义。他强调:“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未完待续)

(责编:秦晶、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