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863”计划(2)
1991年4月,时刻关心着我国高科技发展的邓小平为“863”计划工作会议题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再次为我国高科技发展明确了方向。
这些年来,在邓小平的支持和倡导下,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化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一些高科技领域的研究上,已取得了一大批有重大突破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有的已经或正在被开发成高技术产品。经国务院批准,相继建立了一批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八五”期间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353亿元,工业总产值2961亿元,利税402亿元,出口创汇53亿美元,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我国高技术产业中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高技术企业集团,它们在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些企业中有联想集团、北大方正集团、清华同方集团等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创办的高技术企业;有四通集团、京海集团等民营企业;也有长城计算机集团、赛格集团、熊猫集团等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有一大批中外合资企业和乡镇企业。高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技术商品产业化,高技术产业国际化的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从“863”计划提出至今,中国的高新技术事业已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在邓小平的关怀和具体领导下迅速发展起来的我国高技术产业,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下个世纪我国的高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积蓄了知识,培养了人才。
邓小平与十二届六中全会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邓小平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邓小平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方面的任务,集中概括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概念之内,鲜明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1980年邓小平就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在邓小平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从理论上作了初步的系统论述,精神文明建设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逐渐被打破。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全面改革的铺开,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还没有完全解决好。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和人们精神世界方面的一些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精神文明建设有许多方面同改革、开放的形势,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的东西,党内也出现了严重腐败的现象。例如,资产阶级腐朽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的侵入,封建主义的残渣余孽死灰复燃,不正之风泛滥,以权谋私等。
然而,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和一些党的组织中,却存在着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这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传播提供了便利。邓小平不断提醒全党,必须克服思想战线上的软弱涣散状况,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1985年9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邓小平突出地指出了精神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从全面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的高度,强调了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他告诫全党:“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
为了解决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1986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二届六中全会。
全会按照全面改革的要求,回顾和讨论了近几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简称《决议》)。
这个《决议》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继承和发展了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二大以来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观点,并从实际情况出发,作出了许多新的概括,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决议》首先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的高度,阐明了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要求全党从这个总体布局的高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
《决议》明确规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决议》还强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和党组织与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责任。指出,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各级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一定要首先加强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搞好党风建设,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模范行动和艰苦工作,组织和带动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决议》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概括为六大建设:理想建设、道德建设、民主法制观念建设、文化建设、理论建设、共产党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第一次把民主、法制、纪律的观念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
在起草和讨论《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草案的过程中,理论界、思想界和文艺界的一些同志反对在文件中写上“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提法,理由是把自由同资产阶级连在一起,等于把自由的旗帜送给资产阶级。也有人在报刊上和座谈会上发表看法,认为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人权等口号是劳动人民同资产阶级一起创造的,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品,把“自由”这种光辉的字眼送给资产阶级,于理不通。字眼上的争论反映了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不同态度。
在十二届六中全会期间,有人再次提出,删去《决议》中“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提法。
为此,9月28日,邓小平在全会讨论《决议》草案时发表了重要讲话,重新强调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他说,自由化实际上是要把我们中国现行的政策引导到走资本主义道路。这股思潮的代表人物是要把我们引导到资本主义方向上去。搞自由化,就会破坏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搞建设。
邓小平非常坚决地指出:“自由化本身就是资产阶级的,没有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自由化,自由化本身就是对我们现行政策、现行制度的对抗,或者叫反对,或者叫修改。实际情况是,搞自由化就是要把我们引导到资本主义道路上去,所以我们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个提法。管什么这里用过、那里用过,无关重要,现实政治要求我们在决议中写这个。我主张用。”他强调:“反对自由化,不仅这次要讲,还要讲十年二十年。这个思潮不顶住,加上开放必然进来许多乌七八糟的东西,一结合起来,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对我们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冲击。”
根据邓小平的讲话精神,“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提法最后还是写进了决议之中。《决议》鲜明地表现出我们党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原则、立场和态度,指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即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主张资本主义制度,是根本违背人民利益和历史潮流,为广大人民所坚决反对的。
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总结了几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初步实践,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核心内容,为改革开放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伟大意义。 (武市红 高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