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小平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87)

2018年01月24日10:41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2)

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上存在的这些严重弊端,不利于科技和教育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不利于科技教育事业的稳定和迅速发展,必须加以改革。对此,邓小平参照国际上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科技和教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论断,为我国科技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和政策的依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位变革作用作出的理论概括。这个重要的科学论断,反映了80年代科技和社会实践发展的愈益鲜明的时代特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促进经济和科技相结合、促进科技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提出的这“三个面向”,正是立足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教育的要求,明确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面向现代化,要求通过教育培养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劳动技能、具有现代意识的一代新人,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面向世界,是面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充分利用国际环境和有利时机,不断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理论,大胆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步伐;面向未来,要求教育工作与现代化目标、与共产主义宏伟理想相联系,使教育更好地为明天的经济建设服务。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它与教育工作“三个面向”方针一起,成为科教体制改革的指导方针。

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是两个好文件

邓小平是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领头人。早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的1975年,他在领导全面整顿时就明确提出:科技和教育都要整顿。“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邓小平直接领导了科技教育方面的拨乱反正,并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了一些改革试点,如1977年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1980年开始整顿科研机构,以及扩大科研机构自主权,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等。这些工作为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做了实践上的准备。

1985年3月,中央和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讨论和部署科技体制改革工作,邓小平出席了这次会议。3月7日,他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现在要进一步解决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问题。所谓进一步,就是说,在方针问题、认识问题解决之后,还要解决体制问题。去年,中央作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全世界都在评论,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勇敢的创举。现在,中央还要作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你们这次会议为中央作出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作了准备。这个决定草案,我看是个好文件,这个文件的方向,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

同年5月19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肯定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文件,他说:“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我看是个好文件。现在,纲领有了,蓝图有了,关键是要真正重视,扎扎实实地抓,组织好施工。”“我们多次说过,我国的经济,到建国100周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这样说,根据之一,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

3月13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5月27日,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两个决定,是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科学技术体制和教育体制全面改革的正式开始。

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科学技术成果迅速地广泛地应用于生产,使科学技术人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大大解放科学技术生产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的,决定提出了具体而全面的改革措施,主要有:一、在科技运行机制方面,把市场手段引入科技管理领域,尊重价值规律在科技工作中的作用,行政计划手段与市场手段相结合,增强科技发展及面向经济建设的活力。二、在组织机构方面,调整科学技术系统的组织结构,鼓励研究、教育、设计机构与生产单位联合,强化企业的技术吸收和开发能力。通过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能力的中间环节,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并使各方面的科学技术力量形成合理的纵深配置。三、在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管理方面,扩大研究机构自主权,改善政府对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为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成才和工作环境,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在科技工作对外开放方面,形成学习和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机制,加强对外科技交流,使科技工作走向世界。

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围绕培养掌握现代和技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目的,针对旧体制的弊端,提出: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调整教育结构,相应地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这些改革内容,具体落实到了我国的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改革之中。改革的主要措施有:一、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管理权属于地方,除大政方针和宏观规划由中央决定外,具体政策、制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学校的领导、管理和检查,责任和权力都交给地方。国家帮助经济落后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对教师进行培训、考核,逐步要求具有合格学历或考核合格证书才能担任教师。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办学,鼓励捐资助学。二、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招工用工原则。学生从中学阶段分流,部分初、高中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逐步建立起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三、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高校招生在国家计划招生外可采取用人单位委托培养和招收自费生的办法,毕业生分配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制度,委培生按合同到委托单位工作,自费生可由学校推荐就业或自谋职业。决定还提出要加强教育立法工作,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实行校长负责制、校务委员会审议机制等等。

新的科技教育体制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机制

邓小平在1985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双管齐下,长期存在的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有可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新的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合,比较好地贯彻了邓小平的这一思想。

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科技、人才的需要是多方面的,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要保证科技教育适应多方面的不同需要。两个决定尊重科技、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注意充分调动和发挥科技人员和教师的积极性,在管理体制上打破国家大一统局面,使国家、地方、企业、社会等多方面力量相结合,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改变单一的指令性管理,引进指导性计划,重视价值规律等经济手段的运用,从而使科技、教育的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武市红 高屹)

(未完待续)

(责编:吴昊、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