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小平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84)

2018年01月18日16:11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邓小平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造工程

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必须一开始就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搞这个工程就是这个意思。

——邓小平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和建造的中国第一台高能粒子加速器。它是在邓小平的直接关心、推动下建成的。

邓小平一直非常赞成和支持开展高能物理的研究,说这是从长远发展的利益着眼高能物理是一门寻找新的粒子,进行物质微观结构研究的尖端科学。60年代起我国开始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但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1972年9月,二机部四0一所的张文裕、朱光亚等18位科学工作者联名写信给周恩来总理,反映国内高能物理研究工作落后,要求改变现状。周恩来亲笔复信指示:“这件事不能再延迟了,科学院必须把基础科学和理论研究抓起来,同时又要把理论研究与科学实验结合起来。高能物理研究和高能加速器的预制研究,应该成为科学院要抓的主要项目之一。”

同一年,第一次回国探亲的美籍华人学者李政道教授,也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建设高能加速器的建议。他提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一旦建成,足可以带动中国高技术的发展。虽然这个加速器还不是最高的能量,但在这个能量级中,其水平在全世界是比较先进的,可以做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北京今后也将成为全世界“粲粒子”研究中心,为中国高科技出口迈出第一步,带动全国工业的发展。它更重大的意义是会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证明中国人不光数量上在世界最多,质量上在世界也是最优秀的。

科学家的建议受到了中国政府和科技界领导的高度重视。1975年3月,周恩来总理在重病中批准开展高能加速器的预制研究。“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国家计划在北京建造一台500亿电子伏质子同步加速器(代号“八七工程”),并列入全国自然科学发展规划。

邓小平从一开始就非常赞成和支持这项工程。

国际上则有人对经济处于落后状态的中国搞高能物理研究感到不理解。1979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总主任阿达姆斯来访,邓小平会见他时,他向邓小平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目前经济并不发达,为什么要开展高能物理研究,搞高能加速器?”邓小平富有远见地说:“这是从长远发展的利益着眼,既然要搞四个现代化,就得看高一点、看远一点,不能只看到眼前。”

邓小平亲自拍板,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1980年底,国家进行国民经济调整,压缩基本建设的规模,决定停建“八七工程”。这件事在高能物理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科学家们对我国高能物理研究工作的开展纷纷发表意见。

1980年12月25日,聂华桐等14位美籍华裔科学家致信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直率地反映了他们对我国发展高能物理研究及建造高能加速器的意见。

这封信引起了邓小平及其他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1981年1月10日,邓小平指示,请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方毅召集一个专家会进行论证。

邓小平对高科技的高度重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高能物理研究的发展带来了希望。

从1980年底到1981年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同时广泛征求国内外同行专家的意见。

1981年3月下旬,高能所所长张文裕专门派出两位教授访问美国,向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征询对中国发展高能物理研究的意见和建议。李政道教授、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所长潘诺夫斯基教授,以及高能所在美国的一批访问学者,都提出了建造2×22亿电子伏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议。这个建议也得到了多数美国同行专家学者的赞同。

同时,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国内有关部门也抓紧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研讨论证。

1981年5月,“八七工程”指挥部和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联合召开了“高能物理玉泉路研究基地调整方案论证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国家计委、机电工业部等16个单位的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高能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我国应该得到发展。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由电子直线加速器、电子贮存环、大型通用探测器——北京谱仪、同步辐射光束线和实验站、计算中心五部分组成。建造这样一台电子对撞机规模不算大,是我国经济条件允许的。如果能如期建成,不仅可以使我国的高能物理研究进入世界高能研究的前沿,而且还可以“一机两用”,利用电子贮存环产生的同步辐射光,开展生物、化学、医学、材料科学、固体物理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直接为其他边缘学科和国民经济服务。同时建设这台加速器需要多种尖端科学技术,包括高频、高压、超高真空、微波、大电流快脉冲、毫微秒快电子学、自动控制、数据自动采集、精密磁铁制造与磁场测量、辐射剂量监测等。工程的建造必将带动上述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绝大多数代表认为,建造一台2×22亿电子伏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一个较好、较合理的方案。

此后,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及中国科学院领导又经过反复研究,1981年12月22日,党组书记李昌、副院长钱三强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报告,请求批准正负电子对撞机方案。邓小平当日就作出批示:“这项工程进行到这个程度,不宜中断,他们所提方针,比较切实可行,我赞成加以批准,不再犹豫。”

12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李政道教授之前,再次指示万里、姚依林和中国科学院领导:

“要坚持,下决心,不要再犹豫了。”在谈到工程经费和进度时,邓小平说:“按五年为期,经费要放宽一些,不要再犹豫不决了,这个益处是很大的。”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支持下,特别是邓小平的亲切关怀下,1983年4月,国务院批准了对撞机工程计划任务书,同年12月中央决定将对撞机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对撞机的建成,体现了邓小平对发展我国高科技事业的关心

1984年10月7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邓小平亲自来到高能物理研究所,参加奠基典礼。

这天上午,邓小平一下汽车就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整个工程的模型,边看边听取工程经理、高能所副所长谢家麟讲解对撞机的性能和用途。谢家麟说,在工程的论证过程中,李政道教授付出了艰巨的劳动。邓小平当即对陪同的李政道表示感谢。李政道激动地说:“应该谢谢邓主任的关心和支持。”

听到工程将于1985年竣工时,邓小平高兴地说:“祝工程如期完工!”然后,他同大家一同来到对撞机工地奠基石旁。洁白的大理石基石上,镌刻着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铭文:“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奠基。”邓小平拿起铁锹,为奠基石培上了第一锹土,从而揭开了我国第一个高能加速器建设的序幕。

此后,邓小平又多次听取了有关工程的汇报,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亲自拍板,给予大力支持。(武市红 高屹)

(未完待续)

(责编:吴昊、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