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老兄”“油印博士”“小平同志”——

邓小平“称呼”知多少

2018年01月11日11:04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从陕北窑洞到中南海的小屋,从江西阁楼到北京东交民巷17号,最后在北京景山后街米粮库胡同的那个普通小院里,迁徙过多个地方,挂过无数的头衔,邓小平在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消化着多个角色。伟大的家庭其实和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一样,每个人有着各种称呼,而在邓小平的生活中,又有着很多与普通家庭里的称呼不一样的地方。

称谓:“老兄”使用人:卓琳让秘书打底稿写信印好送卓琳

妻子卓琳一直亲切地称呼邓小平为“老兄”,夫妻之间这样的称呼还真是具有相当的趣味性。这个亲密而又诙谐的称呼,就像相识多年的老战友,他们有着同样的理想目标,同样的追求抱负,邓小平很多战友确实也称呼他为老兄。

据邓小平女儿邓楠回忆说,父亲第二次被打倒,下放到江西,一下放就三年多,这算是父亲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最清苦的一段岁月,母亲也一直陪着他。母亲那时候血压高,心脏也不好,一上楼就有点费劲。这时候,她就会对父亲说:“老兄,拉我一把。”然后父亲就会拉着她上楼。在这样清苦孤独的日子里,两人相濡以沫,互相爱护。

生活中的邓小平寡言少语,跟妻子卓琳爱说爱笑的性格完全不同。婚后不久,卓琳就跟随邓小平回到了抗日前线——太行山,在八路军总部她担任妇女训练班的队长,邓小平则赶回了位于辽县桐峪村的一二九师师部。两人只有在邓小平来八路军总部开会时才能见上一面。

卓琳十分想念自己的丈夫,有一次她问邓小平:“你回去以后可以给我写信吗?”邓小平问:“写什么呀?”卓琳说:“就写你每天都干了什么。”邓小平答道:“那好,我让秘书写个底稿,印上十几份,每月寄给你一封。”听邓小平这么说,卓琳哭笑不得,赶紧说:“那还是算了吧。”邓小平给了妻子卓琳兄长兼老友一样的亲切感,卓琳对他崇敬中带着爱慕:“邓小平是一个非常实在、非常纯粹的人,没有什么心计,对生活的要求也非常简单。”

称谓:“老爷子”使用人:儿女、警卫员、秘书

他愿意做一个家庭的长者

除了妻子叫邓小平“老兄”,邓小平的儿女们都称呼他“老爷子”。“文革”的时候,邓小平被打倒、软禁,原先大家都叫“首长”,那时候没办法再叫“首长”,大家都说叫“老爷子”吧,于是所有人都叫“老爷子”。渐渐大家都习惯了这一称呼,就连警卫员、秘书也跟着叫“老爷子”了。

在晚辈觉得爸爸、父亲或者爷爷这些称呼都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敬重和爱戴的时候,一声“老爷子”就道出了所有的情感。

邓小平自己也喜欢这样的称呼,他觉得亲切,大家就像一家人,而他是大家长,他愿意做一个家庭的长者,给家人带来安全感和自信心。他喜欢大家庭中暖融融的气氛,也十分注重处理家庭中的各种关系。

在子女们的回忆中,与“老爷子”相处是无拘无束的。“老爷子”在家不爱说话,忙着处理工作上的事。他也很爱孩子,孙辈们在屋里跑来跑去,他就在一边工作。每天“老爷子”还没起床,妻子卓琳就会把孙辈抱到他被窝里去,“他呀,最喜欢跟小孩玩了。小孩在他办公桌底下玩啊闹啊,他有事则专心地做自己的事,没事时就跟他们玩,或分发给他们一些巧克力。”我们或许很难想象,这样天伦之乐的场景就是百忙之中邓小平的生活。

称谓:“爷爷”使用人:孙(女)、外孙(女)

“家里不分内外,都是孙女”

谈到家庭,在邓家,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邓小平的外孙女都是叫他“爷爷”而不是“外公”。当初,邓小平的女儿邓楠刚生完女儿棉棉,卓琳和邓小平从女儿手中接过襁褓,对襁褓中的婴儿欢喜至极,又是抱又是亲。

邓小平怀中的宝贝外孙女,闭着眼睛,皱着鼻子,小脸蛋儿憋得通红,好像心情不爽快似的,邓小平幽默地说:“这个小家伙好像不太高兴的样子哟,我们家里就不分内外了,都是孙女,都叫爷爷!”

从此,邓家孙辈便都喊邓小平“爷爷”。有一张外孙女棉棉和邓小平的合照流传甚广,照片中,棉棉扎了许多小辫子,邓小平一把抓住,说:“抓住小辫子!”明朗的红衣少女和慈眉善目的爷爷,显得是那样融洽温暖。

邓小平夫妇俩都非常喜欢孩子,他们自己的5个孩子、邓小平的妹妹及妹妹的孩子、卓琳姐姐的孩子都生活在邓家,由卓琳照顾。邓小平非常喜欢跟孩子在一起,虽然他平时沉默少语,可是跟孩子在一起时话可多了,逗呀、抱呀,永远不嫌烦。在邓小平晚年时,卓琳“规定”孙辈每天定时要看爷爷,要来亲爷爷,要来爷爷这里坐一坐。

邓小平曾幽默地说过:“以后如果评奖的话,评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爷爷,我可以得这个奖。”

称谓:“油印博士”使用人:法国留学好友

油印工作出色获封“油印博士”

除了邓小平在家庭生活中一系列慈祥温和的称呼,在他的留学生涯中也有过很多有意思的雅号。

1920年,邓小平赴法国参加勤工俭学运动,由于政府资费不足,在法国小城巴耶学习了5个月法语之后,学习生活不得不终止。“俭学”不成,还可以“勤工”,邓小平开始了他在法国辛苦的打工生活。

1923年6月,邓小平加入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开始革命生涯后不久,邓小平就得到了一个雅号:“油印博士”。究竟谁替他起的这个雅号,目前已无从考证。

之所以得到这个雅号,是因为当时旅欧支部的机关刊物《赤光》是由文风犀利的周恩来负责版面撰稿工作,而由邓小平负责蜡板和油印工作。他非常认真地在蜡板上刻写《赤光》上的每一篇文章,所刻写的这些文章,有很多都被保存了下来。

上面的字迹一看就知道是邓小平的,同他的个性特点一样,字体清晰、有力。由于油印工作出色,油印效果极佳,邓小平便被大家戏称为“油印博士”。

称谓:“多佐罗夫”使用人:莫斯科同学

蒋经国把他看成“大哥”“学长”

大概很少有人知道邓小平还有一个俄文名叫“多佐罗夫”。1926年,根据党组织安排,邓小平离开法国,来到十月革命的圣地苏联,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取俄文名“多佐罗夫”。当时的学校档案中记录着,邓小平“自信有纪律,学习能力强”。这个鲜为人知的俄文名字大概是记录邓小平丰富的莫斯科学习生活最好的见证了。

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被分到了7班,这可是一个特殊的班级,当时被认为最有前途的学生都在这个班里。邓小平当时被选为7班的党小组组长,他当时的俄语并不算很好,但是他心态积极乐观,学习认真努力,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通过孜孜不倦地学习,最后,连公共课成绩都相当优秀。

当时,蒋经国也在莫斯科留学,邓小平和他成了同窗朋友。饭后,两人经常一起到学校对面的广场、公园和莫斯科河畔去散步。邓小平会给蒋经国讲那些他在法国勤工俭学和那些惊心动魄、带着很多传奇色彩的革命故事。那时,邓小平总爱围一条蓝白相间的大围巾。有一次,蒋经国问邓小平:“你干嘛老围着一条大围巾呢?”邓小平回答:“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常去当清洁工,有时干一天够一个星期的花销。法国的清洁工都围这么一条围巾。”

蒋经国钦佩邓小平的经历,在莫斯科留学时,把他看成“大哥”“学长”。两人个儿都不高,站队时也老站在一起,肩挨着肩。

称谓:“小平同志”使用人:群众武汉一名普通职工第一次称“小平同志”

而在邓小平众多的称呼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还是“小平同志”这一称呼。第一次使用“小平同志”这一称呼其实是在1984年4月,武汉一名职工在写给邓小平的信中写道:“小平同志:我这样的称呼,似乎不太礼貌,若有不妥之处,请给予责备。”邓小平阅后,在“小平”两字上用红笔圈阅批示:“头一次看到这样的称呼,我很喜欢!”

在中国词典中,“同志”有两个含义,一方面是指有共同理想和事业的人,另一方面则是指人们惯用的彼此间的称呼。这位普通职工并不称邓小平官职而是称其为“同志”,邓小平倒是出乎意料地很是喜欢。他一向喜欢这种亲切平和的交流方式,喜欢和大家交朋友。(洪丹)

(据《法制晚报》)

(责编:秦晶、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