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小平与《赤光》

2018年01月09日10:30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邓小平第一次从事刊物编辑工作,是在上世纪20年代初留法勤工俭学时期。1920年夏,邓小平从重庆留法预备学校毕业,怀着满腔的救国热忱,和八九十位同学一起乘轮船赴法,于10月抵达法国马赛。那时邓小平刚满16岁,在同学中年纪最小。

在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各种政治宣传活动。

1922年8月1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机关刊物《少年》月刊创刊,担负起传播共产主义理论、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团结广大旅欧青年的重任。

《少年》月刊第8期后改为双月刊,蜡板油印。刊物创办不久,邓小平就来到位于巴黎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大街17号的编辑部,成为其中最年轻的一名成员。这是他直接参加革命工作的开端。

1923年2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邓小平加入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坚持白天做工,晚上做党团工作。

邓小平最初从事蜡板刻写和印刷、装订方面的工作。他每天离开工厂后经常来不及换下工装就匆忙赶到编辑部,在昏暗的灯光下紧张地伏案工作起来。当时担任刊物领导和主要撰稿人的是周恩来,先后参加编辑部工作的还有李富春、傅钟、李大章等人。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挤在旅馆狭小的房间里,马不停蹄地开会、讨论、写稿、刻写、油印、装订。工作起来常常通宵达旦,彻夜不眠。蔡畅曾回忆说:“《少年》刊物是轮流编辑,邓小平、李大章同志刻蜡板,李富春同志发行。”

邓小平参加这项革命工作的神圣感和责任感,使他刻写蜡板时总是一丝不苟,不仅字体工整匀称,美观大方,而且油印、装订工作也完成得十分干净利落。每期刊物出来后,大家都赞不绝口,不约而同地将“油印博士”这顶桂冠戴在了他的头上。这既是对他那娟秀字体的赞誉,更是对他认真负责、严谨敬业的高度肯定。

邓小平直接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工作,从此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1924年下半年,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成为青年团旅欧总支部的领导成员。这年2月1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组织将《少年》改办为《赤光》半月刊,由偏重理论宣传转而紧密结合国内革命的实际,侧重揭露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相互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黑暗现实。其现实性和战斗性都得到了明显增强。经过此前一年多时间革命斗争生活的洗礼,邓小平在《赤光》编辑部内不仅刻写、油印和装订等老本行干得更加得心应手,而且还同周恩来、李富春、蔡畅等在刊物上撰写了大量文章。

青春焕发的邓小平对《赤光》杂志满腔热情、十分投入。他办刊态度更加认真踏实,技术精湛,刻印的刊物装帧简雅,字体秀挺,版面清晰,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和赞许。期间,他曾以“希贤”或其他化名写过许多充满激情的战斗檄文发表于《赤光》上,如《请看反革命的青年党之大肆捏造》《请看国际帝国主义之阴谋》和《请看〈先声周报〉之第四批造谣的新闻》等文章,他的笔触尖锐、泼辣,富有强烈的战斗性。20岁的邓小平在刻印着一篇篇激扬文字的同时,也写下了自己人生履历的重要一页:在《赤光》主编周恩来的领导和影响下,耳濡目染,邓小平坚定了自己一生的革命追求和道路。在编辑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赤光》办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文章短小精悍,切中时弊,在勤工俭学学生和华工中具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我们奋斗的先锋”和“旅法华人的明星”。这其中无疑有着邓小平这个“油印博士”的一份功劳。邓小平以手中的蜡板、钢笔“做匕首、做投枪”,以《少年》《赤光》为阵地,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进行着英勇无畏的斗争。

邓小平先后编辑《少年》《赤光》及留法的经历,为他日后成长为一名伟大的职业革命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一次在特殊环境下办刊物,对邓小平由一个爱国青年成长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孟红)

(摘自《党史纵览》)

(责编:秦晶、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