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蚌埠谈话,情系安徽指方向

2018年01月02日10:55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在那个被喻为加快发展的1992年春天,88岁高龄的邓小平,在他视察南方的归途中,再次踏上他曾经指挥千军万马决战的江淮大地,在蚌埠站逗留了近半个小时。

退休已久、深居简出的邓小平一直在思索着。要取得改革开放的新进展,推动经济建设的大发展,必须实现思想上的大解放、认识上的新突破、理论上的再创新。

对于安徽,邓小平有着较深的了解,他心里一直牵挂着安徽人民,始终关注着安徽的发展与致富。人们还清楚地记得:20世纪60年代初,安徽试种“责任田”,遭到了党内的各种非议,在关键时刻,邓小平挺身而出,力排众议给予肯定和支持。70年代末,安徽又在全国率先推行包产到户,邓小平再一次以其政治家的敏锐和大智大勇,拨开了阻碍农村发展的重重迷雾,肯定了安徽人民的首创精神,为安徽正在起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使长期温饱难以自给的人民生活迅速得到改善。在这次视察南方的谈话中,他又提到了安徽的改革,他说:“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像这一类的问题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

1992年2月20日,结束了南方视察的邓小平,让他乘坐的专列停靠在蚌埠站,再次宣传他的改革思想,再次掀起安徽改革开放的热潮。

20日下午5时55分,专列驶入蚌埠市火车站。穿雪花呢大衣、系咖啡色围巾的邓小平,缓步走下车厢。

时任中共蚌埠市委书记徐景仁,市长诸宗智,市委副书记胡德新,受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的委托,早早地站在月台上迎接邓小平一行。

邓小平和前来迎候的蚌埠市负责人一一握手后,一边同他们沿月台散步,一边询问:“去年你们这里受了大灾,至今还能看到一些受过水灾的痕迹。现在恢复得怎么样了?城市进水了没有?工业生产受到影响了吗?”

徐景仁汇报了生产救灾的经过,又汇报了全市干部群众正在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各项改革,着力抓好经济建设,争取早日实现小康目标的情况。当听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蚌埠市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发展,提前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时,邓小平频频点头,满意地笑了。徐景仁说:“这些成绩都是在您的改革方针指引下取得的,人民群众衷心地

祝愿您健康长寿!”邓小平慈祥地说:“都是靠大家干出来的,是老一辈革命家集体的功劳!”

“蚌埠目前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在安徽属于什么水平?安徽的最好水平在哪里?”邓小平又关切地问道。徐景仁如实汇报:“蚌埠在安徽属中等水平。安徽的最好水平是合肥市及沿江地区。”邓小平又问道:“蚌埠是什么时候解放的?”徐景仁回答说:“1949年1月20日。淮海战役的胜利带来了蚌埠的解放。蚌埠人民时刻铭记着先辈们的光辉业绩。”

在散步过程中,邓小平同蚌埠市负责同志亲切交谈,在站台上撒下一路欢声笑语。时间过得分外地快,眼看邓小平就要离开蚌埠了,大家依依不舍。临上车前,邓小平和蚌埠市及铁路分局的负责同志再次一一握手。站在远处的工作人员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敬仰和激动,情不自禁地拥上前去,纷纷请求和邓小平握手告别。面对同志们这种热情而质朴的要求,邓小平一边亲切地和大家握手,一边不无风趣地问道:“还有吗?还有吗?”在场的人无不被此景所深深打动。

这次蚌埠小憩,是邓小平第六次踏上江淮大地,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莅临安徽。虽是悄悄而来,匆匆而去,但凝聚了一代伟人对安徽人民的深切关怀和眷恋。(周平)

(摘自《安徽日报》)

(责编:秦晶、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