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小平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75)

武市红  高屹

2018年01月02日10:49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邓小平与十二大(2)

这一切表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所制定和执行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我们国家已经基本消除了“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并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创造了条件。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国内外形势的转变,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向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需要不失时机地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确定继续前进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和与此相适应的具体方针政策,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等问题,迫切地提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议事日程上来。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名、候补代表145名,代表着3900多万名党员。大会的主要议程有三项:1、审议通过中央委员会的报告,确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2、审议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3、按照新党章规定,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会议由大会主席团和主席团常务委员会主持。

邓小平在会上致开幕词。

邓小平在开幕词中回顾了党的七大以来的历史,阐明了十二大的历史地位,指出这次代表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

他说,党的七大是建党以后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了我国民主革命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党的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由于当时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对于十二大,邓小平满怀信心地说:“现在这次代表大会和八大时的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正如七大以前,民主革命二十多年的曲折发展,教育全党掌握了我国民主革命的规律一样,八大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二十多年的曲折发展也深刻教育了全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工作

中恢复了正确的政策。和八大的时候比较,现在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刻得多了,经验丰富得多了,贯彻执行我们的正确方针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大大加强了。我们有充分的根据相信,这次代表大会制定的正确的纲领,一定能够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使我们党兴旺发达,使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使我们的国家和各民族兴旺发达。”

开幕词中,邓小平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首次提出了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这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的理论概括。

邓小平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同时,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在开幕词中,邓小平还审时度势,站在时代的潮头指出:八十年代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上的重要年代。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人民在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在这三大任务中,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今后一个长时期,至少是到本世纪末的近二十年内,我们要抓紧四件工作: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内破坏社会主义的犯罪活动;在认真学习新党章的基础上,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这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的保证。

邓小平的开幕词言简意赅,高屋建瓴,是起草十二大文件、作出各种重要决策的基本依据。它充分显示了邓小平的伟人魅力,听后给人以力量,使人振奋。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出,解决了我们党在几十年的艰苦探索中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即现代化建设走什么道路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是邓小平在新时期全部理论思考的主题,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致开幕词后,紧接着,胡耀邦代表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政治报告。

报告分六个部分:一、历史性的转变和新的伟大任务;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潮;三、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四、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五、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六、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

报告在回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战斗历程和各条战线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之后,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报告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作为在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各项任务中的首要任务,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确立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方针政策。根据邓小平的设想,报告确定: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在战略部署上分两步走:前十年主要是打好基础,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后十年要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

报告提出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全面高涨的同时,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而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靠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保证和支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解决好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尽快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十二大的主要议题之一。

(未完待续)

(责编:秦晶、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