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三峡建设
修建三峡工程,航运上问题不大,生态变化问题也不大,而防洪作用大,发电效益很大。轻易否定三峡工程不好。
——邓小平
了解掌握第一手情况
长江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经过长达40年的论证和近两年的施工准备,三峡工程终于在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
三峡工程是一项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的工程。长江洪水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长江中下游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达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严重的洪水灾害,给江汉平原、洞庭湖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沿江重要城市、工矿企业、交通干线带来极大的损失。三峡工程是解决长江中下游洪水威胁的关键工程,不仅可以防止荆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还将提高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三峡水利枢纽是全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它将为华中、华东、四川等地区提供大量的电力,并促进全国电网的形成,对长江沿岸的经济繁荣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开发三峡,治理长江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意愿,也凝聚了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几代伟人的心血。在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就提出:“自宜昌而上……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泝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以他的博大胸襟勾勒出三峡工程的宏伟蓝图:“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1980年7月,邓小平在湖北省委第一书记陈丕显、四川省省长鲁大东、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副主任魏廷铮等同志的陪同下,来到长江三峡实地考察,为三峡工程建设史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7月10日,邓小平在四川省委负责同志的陪同下,视察了成都市金牛区簇桥公社沼气建设情况后,11日,乘东方红32号客轮从重庆出发,顺江而下。
长江三峡两岸风光俊秀,山高岭峻,江水湍急,有许多的名胜古迹、历史传说。邓小平站在甲板上,望着那滔滔的江水,听着那翻滚的浪花声,陷入了沉思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曾有过修建三峡的动议,毛主席、周恩来都对此事给予关注和重视。但由于各种原因,此事被搁置下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兴建三峡工程一事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兴建这样一项举世瞩目的水利枢纽工程,不仅要考虑到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还要考虑到整个长江流域的航运、环境、生态、地质以及未来战争的破坏等诸方面的复杂因素。因而,围绕三峡工程是否能上马,国内、国际的有关专家学者纷纷发表意见、陈述利弊,争论不休。邓小平多次听取了各方面专家和有关负责人对三峡工程的论证和意见,他明确表示:事关重大,作出决策要审慎,利弊得失要权衡,要对中华民族子孙后代负责。因此,这次他要来三峡走一走、看一看,实地考察,了解掌握第一手情况。
回到船舱,陪同邓小平的四川省、湖北省负责同志和长江流域水利方面的领导各抒己见,发表对长江三峡工程的意见。邓小平点燃一支烟,静静地坐着,认真听着大家的陈述。
稍许,邓小平说,“反对三峡大坝的人有条很重要的理由,说是建了大坝以后水就变冷了,下游地区水稻和棉花都不长了,鱼也少了。有这回事儿?”陪同的同志答道:“不会有这样的影响,第一,三峡水库按200米正常蓄水位,比原来河道面积只增加1000多平方公里,对气候影响不大,不会有明显改变。第二,水库水温呈垂直分布,长江流量大,可以调节。从已建成的丹江口水库的经验来看,丹江口水库修起来以后,汉江中下游解除了水患,粮食、棉花连年丰收,汉江的鱼产量也没有减少。如果说影响,就是水库蓄水之后,上游冲下来的饵料相对减少了一点。”
“噢,是这么回事啊!”邓小平点点头。
最后,大家希望邓小平能讲几句,表个态,但他摆摆手笑着说,“你们的意见我都听明白了。”
船过夔门,邓小平来到船尾看瞿塘峡进口。邓小平问:“在这里选过坝址没有?”
魏廷铮回答说:“这里在三峡上口,水深流急,地质条件不好,而且整个三峡河段水能比较集中,如不加以利用,只在上口建坝,要得到同等防洪发电效果,则会对四川造成更大的淹没损失。”
魏廷铮又介绍了现在坝址的地质情况。
邓小平问:“你们不是有两个比较坝址吗?”魏廷铮说:“两个坝址都是好坝址,各有优缺点,太平溪坝址在上游,河谷相对较窄,土石方开挖较多,混凝土工程量较少;三斗坪坝址混凝土工程量较大,但在施工导流方面简便一些。”
邓小平又详细询问了投资、工期、发电、航运等问题。
邓小平问:“一百万千瓦的机组,国内能不能制造?”
“美国爱利斯·查谟公司董事长给您的信转给了我们。他们表示愿意承制三峡一百万千瓦的机组。一机部沈鸿副部长表示,一百万千瓦机组可以制造,也可以和美国人合作,共同设计,在我们工厂造。”魏廷铮回答说。
邓小平点点头说:“这是个好办法,这个办法可行。”
邓小平又问:“围堰发电6年半开始受益,是否1981年开工,1987年即可以发电?”
“是这样的。全部建成16年,就是到了1996年,年发电量1100亿度,接近今年上半年全国发电总量。以每度六分计算,可以收入66亿元。”
邓小平说:“利益很大,要进一步好好讨论。”船行驶到了西陵峡三斗坝附近,邓小平要求减慢速度,他要仔细看看拟议中的三峡大坝坝址——中堡岛。他走到船舷边,举起望远镜,久久凝望着这座船形的小岛。
邓小平又将望远镜转向南岸的三斗坪和距中堡岛仅千米远的乐天溪,他一边仔细地观看,一边向身边的陪同人员询问有关情况。
亲临葛洲坝
12日下午,客轮行驶到了葛洲坝。这时,葛洲坝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邓小平走下船,同等候在那里的葛洲坝工程局及宜昌地市的领导亲切握手,并在他们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来到建设工地,一路上不断地向正在施工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挥手致意,工地上人们的欢笑声和机器的轰鸣声连成了一片。
邓小平首先来到葛洲坝工程电动模型室,听取了关于工程进度和水利枢纽布置情况的汇报。他凝视着工程电动模型,全神贯注地听着讲解员的介绍,不断地点头微笑。最后,与大家合影留念。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