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小平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62)

武市红  高屹

2017年12月08日08:23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要不拘形式,千方百计地使农民富起来(2)

争论从报纸上延续到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的会场上。明确表态支持实行“包工到组、包产到组”的省委书记在会上仍是少数派。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在会上说:你们走你们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两个月后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万里找到了陈云,陈云对安徽的做法表示举双手赞成。这年的7月,邓小平去了安徽,登上了黄山。他听完了万里的汇报后说:你就这么干下去,实事求是地干下去,要不拘形式,千方百计使农民富起来。

万里心里有了底。而且年初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偷偷地搞起的“包产到户”,年底有了硕果,远村近邻纷纷仿效。到1980年,凤阳、肥西几乎全县,以及邻近的不少县,都实行了包产到户,全国不少省份也开始实行包产到户的这种责任制形式。

随着包产到户从暗处走到明处,从个别省份走到全国许多省,由此引起的责难也纷至沓来。关键时刻,邓小平说话了: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情况变化很快。安徽肥西绝大部分搞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针对当时党内外一些同志的担心,邓小平说,我们总的方向,还是发展集体经济。“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60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退到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他认为,总的来说,农业上主要还是思想解放不够。除集体化这个问题外,还有因地制宜。所谓因地制宜,就是说那里适宜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不适宜发展什么就不要去硬搞。还是老框框,思想不解放。

邓小平的这个讲话,彻底拨开了阻碍农村改革的重重迷雾。根据这个精神,9月,中央召开了各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座谈会,讨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会议分析了农业集体化过程中的一些曲折和失误,认为,由于集体化运动中的缺陷,由于有极左路线的干扰,由于很长时期党的工作重点没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目前集体经济的物质技术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人民公社的体制、结构方面也存在需要改革和完善的问题。经营管理工作更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对于包产到户应当区别不同地区、不同社队采取不同的方针。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会后中央发出通知,第一次郑重地肯定了大包干和包产到户的改革行动。认为它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这样以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征的农村改革在全国全面铺开。

邓小平与金融改革

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我们过去的银行是货币发行公司,是金库,不是真正的银行。

——邓小平

必须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

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经济运行走向市场化,这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思路。为适应市场化改革的需要,传统的金融体制必须进行改革。对此,在经济改革的初期,实行扩大企业自主权后,为解决资金使用效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问题,邓小平就提出金融改革问题。1978年8月9日,邓小平视察天津。当市委汇报到资金不足时,他指出:国家分配资金不是好办法。今后可以搞银行贷款的办法,不搞国家投资。搞国家投资那是懒办法。贷款,要拿利息,他就精打细算了。邓小平在此明确提出了在资金使用上要变财政无偿拨款为银行贷款,从而改变企业资金来源的供应方式。这种变化必然强化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进而带来银行制度的改革。1979年10月4日,在中共省、市、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座谈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必须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他指出:“必须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现在每个省市都积压了许多不对路的产品,为什么?一个原因就是过去我们的制度是采取拨款的形式,而不是银行贷款的形式。这个制度必须改革。任何单位要取得资金,要从银行贷款,都要付利息。”邓小平在这里所说的“必须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其含义就是银行要成为一个经营货币的企业,它向企业提供的资金是有偿的,到期后要连本带利收回。10月8日,也是在中共省、市、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座谈会上,邓小平再次指出:是否设想这么一个问题,把财政制度改为银行制度,把银行作为发展经济、更新技术的杠杆。银行本来就是要生利的,可是我们现在的银行只是算账,当会计,并没有真正起到银行的作用。比如,一个企业,应该向银行借支,银行收利息。从法律上讲,你不偿付,要赔款的。要有经济法律。银行本身就是讲利钱,要不然那个银行办什么?邓小平在此明确指出了银行是一个盈利性的企业。企业同银行的关系是一种企业间的商品交换关系。企业以一定的利息为价格买入一定时期内的资金使用权,到期后再将资金及所付的价格还给银行。

以银行贷款的方式向企业提供资金,不仅可以通过资金的有偿使用促使企业提高运用资金的效率,而且也有利于企业较为及时地取得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的资金。1979年10月8日,在中共省、市、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座谈会上,邓小平指出:一个县或一个队里的小工厂,改造一下,当地银行解决一千元、两千元就顶事,很快能上去。银行很好解决贷款,又能得利息。如果我们搞得很活,我们的银行要扩大。建设银行一定要搞起来。银行要直接开辟门路,直接去办。不要只坐在那里收发、算账,要做生意。搞建设银行,给企业自主权有一个活动余地。短期贷款,小项目的贷款,技术革新贷款,一下子解决了。邓小平的这段话是针对传统体制下资金由国家统一计划分配的管理方式而言的。这里重点强调了银行在调节社会资金流向,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方面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企业所需资金不仅由财政无偿拨付,而且还要列入国家计划,通过层层申报和层层审批后才能取得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的资金,这里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但如果企业所用资金由银行贷款解决,就可以免去部分繁杂的申请和审批手续,使企业较快地得到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的资金。因为当企业需要资金时,企业可以向银行提出申请,银行审核后,就可以视企业生产经营的状况及对资金的需要情况,及时向企业提供贷款,保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资金的需要。

(未完待续)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