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历史贡献

2017年12月01日08:54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邓小平同志在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期间,从整顿军队入手,指导人民解放军完成了拨乱反正,实现了军事战略方针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历史性转变,开创了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和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顿军队——开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重要开端

“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军队建设遭受了严重破坏。特别是1974年,江青一伙借“批林批孔”运动之机,企图“放火烧荒”、搞乱和插手军队。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邓小平在毛泽东的提议和周恩来、叶剑英等的支持下,紧紧抓住当时出现的有利转机,以整顿军队为突破口,为扭转军队建设方向作出了艰辛努力。

1975年1月19日,邓小平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各大军区负责人座谈会上提出,军委的“一个大题目就是军队要整顿”。25日,邓小平又在总参谋部机关团以上干部会上发表讲话,严肃指出了“军队被搞得相当乱”“军队臃肿不堪”“军队的纪律很差”等长期积累的问题,再次强调“军队要整顿”。以整顿军队为起点,拉开了1975年整顿的序幕。为贯彻“军队要整顿”的思想,中央军委于6月24日至7月15日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7月14日,邓小平在会上发表讲话,用肿、散、骄、奢、惰五个字概括了军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调要把整顿军队和准备打仗作为“军队工作的纲”。会后,经毛泽东批准,中共中央向全党转发邓小平等的讲话,对全军和全国各条战线的整顿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军队整顿工作是军队拨乱反正的开始,是军队改革的试验,其实质是要从根本上扭转“左”倾错误对军队建设的严重影响。虽然这次整顿工作,由于“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未能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全面完成,但是整顿军队的各项决策和方针原则,抓住了人民解放军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强化了党对军队的领导,为胜利粉碎“四人帮”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新时期进一步实现军队建设战略转变提供了经验,成为探索和开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开端。

苦学苦练——军队建设中心工作的战略转移

在1975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针对长期以来片面强调“政治挂帅”“突出政治”等“左”倾错误的影响和部队中“只搞文,不搞武”的现象,明确提出:“要把训练放在战略问题的一个重要位置上。”1977年,邓小平重新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总参谋长之后,再次强调:“军队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要提倡苦学苦练”。

1980年3月,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提出,要进一步解决好部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总是停留在练射击、刺杀、投手榴弹的水平上”,强调要学习现代化战争知识、提高指挥现代化战争的能力。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和要求,全军部队以改革训练内容为中心,逐步展开了对部队教育训练的积极探索和改革。1984年1月,中央军委批准颁发三总部《关于全军教育训练改革的若干问题》,对全军教育训练的深入改革作出了具体规定和部署,强调要把诸军兵种合同作战训练作为中心课题,提高部队的合同作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电子对抗能力、后勤保障能力和野战生存能力。全军部队按照现代化战争的要求,采取从单兵训练、到分队训练、再到合同训练逐步提升的改革步骤,形成了逐级训练、逐级合成、逐级形成战斗力的训练内容体系,有效提高了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是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重要指导原则。

战略目标——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1975年邓小平提出“军队要整顿”,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军队建设回到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正确轨道上来。1977年邓小平恢复中央军委领导职务后,多次提出了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问题。1981年9月19日,当年6月当选为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在“华北大演习”的阅兵式上讲话,发出了“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号令,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随后,总政治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军部队深入学习和领会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进一步认清军队建设的方向。

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三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系统工程。邓小平特别强调,中心是解决现代化问题。围绕解决军队的现代化建设问题,邓小平提出和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

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总目标的确立,使人民解放军在经历了曲折发展之后,重新回到了正确的建设轨道上来。这一总目标把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有机结合和统一起来,适应了人民解放军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适应了捍卫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的需要,适应了国际形势和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为加强人民军队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指明了方向。

精兵之路——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

由于对战争形势的判断,人民解放军在一段时间里处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军队员额臃肿不堪。针对这一问题,邓小平在1975年和1977年后多次提出军队“消肿”问题,强调“军队要提高战斗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消肿’不行”。为此,人民解放军在完成1975年确定的“消肿”任务后,又在1980年和1982年进行了两次精简整编。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根据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作出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即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建设和准备应对局部战争的轨道上来。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要求进一步压缩军队规模。6月4日,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郑重宣布:人民解放军将裁减员额100万人。百万大裁军的重大举措,是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编制员额和组织体制最大的一次变动,是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开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主要标志。

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和百万大裁军,对保障和推动中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家经济技术实力的增强也为推进军队现代化奠定了更加可靠的物质和技术基础。邓小平曾指出:“我看,到本世纪末我们肯定会超过翻两番的目标,到那个时候我们经济力量强了,就可以拿出比较多的钱来更新装备。”正如邓小平所预见,随着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世界军事变革和中国安全形势的变化,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愈益突出地摆上党和国家的重要位置,这也是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题中应有之义。

永葆本色——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和人民军队性质

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和人民军队的性质。邓小平对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作出了科学概括,指出:“这个性质是,党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人民的军队。这与世界各国的军队不同。”人民解放军作为党的军队、国家的军队、人民的军队,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集中体现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体现为党的领导同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1975年1月,邓小平即指出:“我们这个军队有好传统。从井冈山起,毛泽东同志就为我军建立了非常好的制度,树立了非常好的作风。我们这个军队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他在新时期反复强调,我们的传统是军队听党的话,不能搞小集团,不能搞小圈子,军队不能打自己的旗帜。

邓小平曾指出:“不管如何更新换代,我们这个军队永远是党领导下的军队,永远是国家的捍卫者,永远是社会主义的捍卫者,永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是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照邓小平的殷殷嘱托,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使人民解放军沿着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不断开拓前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态势,强调要以坚决听党指挥作为强军之魂,以能打仗、打胜仗作为强军之要,以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作为强军之基,提出了实现“强军梦”的目标,为进一步开拓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指出了新的目标和方向。(张星星)

(据《光明日报》)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