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小平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58)

武市红 高屹

2017年12月01日08:52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邓小平与十一届五中全会

这次全会,真正做到了大家畅所欲言,真正体现了中央委员会的集体智慧和集体领导,在党的生活中树立了很好的风气。应该在全党各级领导机构中把这种风气推广下去。

——邓小平

邓小平说,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的飞速发展,层层推动了加强党的建设的进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解决了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问题,同时,也开始着手解决组织路线问题,例如,让一批老同志出来工作,大规模地平反冤假错案,解决历史上遗留的问题等。十一届四中全会对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0年的历史作出了总的评价,并指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努力方向。与此同时,邓小平同志和中共中央也清醒地看到,党的组织状况与贯彻三中全会路线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矛盾,“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不进一步解决党的组织路线问题,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就得不到可靠的保证”。因此,邓小平提出了进一步解决党的组织路线的战略任务。

1980年2月23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到会的中央委员118人,另有37人列席了会议。全会的议程共七项:

1、讨论和通过关于提前召开十二大的决议;2、增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选举产生中央书记处;

3、讨论《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草案)》;

4、讨论和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5、讨论和通过《关于为刘少奇平反的决议》;6、讨论和通过汪东兴、纪登奎、吴德、陈锡联辞职的请求;

7、通过取消“四大”(即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建议。

重设书记处

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也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有效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从全党来说,首要的是要把党的中央和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在五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对改革自身的领导体制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重设书记处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曾经成立了以邓小平为总书记的书记处。在那些年的工作中,书记处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文化大革命”中,成立了“中央文革小组”,冲掉了中央书记处。五中全会通过决议,决定重新设立书记处,从组织上拨乱反正,恢复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设立书记处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了改变权力过分集中于少数人甚至个人的状况。书记处是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领导下的经常工作机构。书记处的设立,使中共中央形成了中央书记处、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3个层次的领导体制,起到了分权、制约的作用,正像叶剑英、邓小平、陈云等在会上所说:中央书记处处于第一线,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处于第二线,这样做好处很多,除了有利于解决接班人问题之外,从战略上考虑,如果哪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不会影响一群,比较能够经得起风险。

二是为了解决党的最高领导机关的交接班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始终没有解决好这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大问题。中国共产党虽然在理论上提出了接班人问题,但在实践中并没有解决好。九大把林彪当做接班人写进党章,林彪摔死了,又提出王洪文当接班人。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失败的。五中全会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重新成立中央书记处,准备集体接班,这样,就不致因个人出问题而影响全局,党和国家的命运就避免了由纯粹偶然因素而可能造成的大颠簸。因此,五中全会解决了一个人接班还是集体接班的问题。

在这次会上,邓小平还对书记处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即建立分工负责制,提高工作效率。他说,我们强调集体领导,这次讲接班也是集体接班,这很好,很重要。但是,同时必须把分工负责制建立起来。集体领导解决重大问题;某一件事、某一方面的事归谁负责,必须由他承担责任,责任要专。应该说,过去我们的书记处工作效率不算低,原因之一就是作出决定交给专人负责,他确实有很大权力,可以独立处理问题。现在反正是画圈,事情无人负责,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一拖就是半年、一年,有的干脆拖得无影无踪了。办事效率太低,人民很不满意。邓小平提出,从重新建立书记处开始,中央和国务院要带头搞集体办公制度,不要再光画圈圈了。书记处和国务院的某些工作,不一定全体成员都参与,有几个人一议,就定了。上下都要讲究效率。

为刘少奇平反

有的人说:“打倒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最大冤案,最大的是非颠倒。”刘少奇被残酷迫害致死,因刘少奇问题受株连而被判刑的就有2.8万人。被批斗、关押的更是难以计数。“刘、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刘、邓的孝子贤孙”等等五花八门的罪名,使占全国人口九分之一的人受到牵连、迫害。为刘少奇平反,关系到对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评价,关系到前国家元首的荣辱是非,也关系到拨乱反正的根本大局。正如小平同志所说的“刘少奇同志的平反是一件很大的事。我们解决得很好。这件事可不可以早一点办呢?恐怕不行。但是现在不解决,就可能犯错误。”

在为刘少奇平反过程中,坚持了对他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既为他彻底平反,不留尾巴,恢复他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同时又实事求是地承认刘少奇和其他同志一样,也有过错并改正了。邓小平在全会上对此意味深长地说:“我看这样好,符合实际。不要造成一个印象,好像别人都完全正确,惟独一个人不正确。这个话我有资格讲。因为我就犯过错误。一九五七年反右派,我们是积极分子,反右派扩大化我就有责任,我是总书记呀。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我们头脑也热,在座的老同志恐怕头脑热的也不少。这些问题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我们应该承认,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只是错误有大小轻重的区别。”邓小平的这段话,提出了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功过的原则,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不溢美,也不掩过,恰如其分。这样就避免了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片面性。

取消“四大”

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邓小平非常重视安定团结的问题。他说,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能安下心来搞建设。而“四大”,即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从历史经验看,从来没有产生过积极的作用,是非常不利于安定团结的。所以邓小平非常赞成取消“四大”。1980年1月,他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指出,“四大”的做法,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从来没有产生积极的作用。应该让群众有充分的权利和机会,表达他们对领导的负责的批评和积极的建议,但是“大鸣大放”这些做法显然不适宜达到这个目的。

在五中全会上,邓小平进一步指出,取消“四大”,这在保障国家政治生活的安定方面,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说,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一心一意地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建议取消宪法中关于“四大”的规定,就是为了这一点。取消宪法中关于“四大”的规定,并不是说不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而是由于多年的实践证明,“四大”不是一种好办法,它既不利于安定,也不利于民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两方面是统一的。发扬民主可以经过很多渠道来实现。但“四大”就决不能做到这一点。

五中全会只开了七天,却完成了七项议程,效率是相当高的。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这次会议的效率不算低,几天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而且解决得比较好。中央全会带了个好头,我看我们的事业大有希望。对整个会议,邓小平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这次会议解决的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的问题,包括加强中央常委的问题,建立中央书记处的问题,提出党章修改草案和制定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问题等,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党是执政党。应该说,党的领导在相当一个时期受了损害。恢复我们党在全国各族人民中、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非常重要的问题。我认为,这次全会为解决这个问题所通过的几个决定和文件,都是正确的。会议真正体现了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

(未完待续)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