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小平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39)

武市红  高屹

2017年10月13日09:14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在邓小平的推动下,《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及时出台

根据邓小平关于招生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在邓小平“八八讲话”后的第二天,即8月9日,教育部立即召开会议,专门讨论如何落实邓小平关于招生工作的讲话。

8月13日至9月25日,教育部在北京再次召开了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一年之内开两次招生工作会,这是前所未有的。

会上,大多数与会者拥护邓小平的“八八讲话”,然而也有人仍在犹豫、徘徊。他们的胆怯是有理由的:这何止是一个高校招生改革问题!这是要把过去的错误纠正过来,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拨乱反正!

招生会议两度开,众说纷纭难编排,虽说东风强有力,玉(育)门紧闭吹不开。

这首即兴之作,是当时人们内心担忧的真实写照。

会议期间,《人民日报》记者穆扬希望让邓小平尽快了解大多数与会者焦急的心情。9月3日,他邀请了6位曾经出席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省部级科教方面的负责人座谈,并连夜赶写内参稿。

这篇内参很快就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9月19日,邓小平专门找来教育部负责人谈话。他说:最近《人民日报》记者找了6位参加过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同志座谈,写了一份材料,讲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产生的经过,很值得看看。《纪要》是姚文元修改、张春桥定稿的。当时,不少人对这个《纪要》有意见。《人民日报》记者写的这份材料说明了问题的真相。

邓小平尖锐地批评了教育部个别同志的裹足不前:“你们的思想没有解放出来,你们管教育的不为广大知识分子说话,还背着‘两个估计’的包袱,将来是要摔跟斗的。现在教育工作者对你们教育部有议论,你们心中要有数,要敢于大胆讲话。”“你们要放手去抓,大胆去抓,要独立思考,不要东看看,西看看。把问题弄清楚,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该自己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报告中央。教育方面的问题成堆,必须理出个头绪来。现在群众劲头起来了,教育部不要成为阻力。教育部首要的问题是要思想一致。赞成中央方针的,就干;不赞成的,就改行。”

邓小平这番措词严厉的话语,使教育部门的负责同志的内心受到了极大震撼。

邓小平又专门谈到招生问题,他说:“为什么要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收大学生?道理很简单,就是不能中断学习的连续性。18岁至20岁正是学习的最好时期。过去我和外宾也讲过,中学毕业后劳动两年如何如何好。实践证明,劳动两年以后,原来学的东西丢掉了一半,浪费了时间。”

他还说:“毛泽东同志一贯强调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从来没有讲过大学不要保证教育质量,不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不要出人才。”

邓小平还对招生的条件提出了明确意见。他说:“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要抓住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九·一九”谈话掷地有声,一扫代表们心头的阴霾,大家像过节一样欣喜若狂,许多人连夜打电话或写信,把邓小平的讲话精神传回本地区、本部门。

接着,邓小平亲自修改审批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10月3日,他在教育部请示报告等文件上批示:“此事较急”,“建议近几日内开一次政治局会议,连同《红旗》杂志关于教育的评论员文章(前已送阅)一并讨论”。

10月5日,中央政治局讨论了招生工作的文件。邓小平同叶剑英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了出席招生会议的代表。

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从1977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恢复统一考试制度。新的招生制度规定,考生必须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均可报考。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的人数占招生总数的20%—30%。录取政审“主要看本人政治表现”。招生实行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采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地方初选、学校录取,省、市、自治区批准的办法。这样就废除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实行的“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招生办法。

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社论指出:“高等学校的招生工作,直接关系大学培养人才的质量,影响中小学教育,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是一件大事。各级党委必须重视招生工作,切实加强指导。我们要把这次招生的过程,变成动员广大知识青年和在校学生更积极、更自觉地为革命学文化,走又红又专道路的过程。”

新的招生办法的出台,使教育界的拨乱反正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了,教育战线出现重大转折。

这一重要信息在神州大地激起的反响惊天动地,尤其对那些被“积压”和“挤压”了十几年,而今已是而立之年的“老三届”们来说,更如久旱遇甘霖。他们终于获得了一个机会,这是他们做梦也不敢想的。

一封封信件像雪花般飘进教育部、各省市招生办。工作人员顾不上吃饭、休息,一边处理信件,一边接待一批批来访者。

1977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报考大学的人数达到了空前的1160万!当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中国,居然拿不出足够的纸张印考卷。为了解决77级的考卷,中共中央临时决定:动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

从此,现行的全国高校统一招生制度形成。恢复高考极大地调动了几千万中学生和社会青年的学习积极性,“文革”造成的“读书无用论”从此被一扫而光。而它的影响和意义远远超过了高考本身。恢复高考不仅仅是恢复了一种考试制度,从更高的意义上来讲,它是对“文革”拨乱反正的一个开端,是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一个伟大起点。

(未完待续)

(责编:秦晶、乐意)